第十章 上海沦陷辗转湖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苏州街头(日/外)
【画外音:1937年7月,“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寇向关内大举进攻。1937年8月13日,上海淞沪大战爆发。上海军民奋起抗战。苏州人民掀起支援上海抗战热潮。】
金菊、雪明和图书馆职员们在街头募捐,宣传抗日。
金菊站在人群中,高声宣讲:“同胞们!我们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日寇是野兽,在上海,他们灭绝人性,烧毁学校、民房;飞机扫射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使用毒气弹残害中国人民,……。上海军民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可歌可泣。英雄的谢晋元团八百壮士,坚守闸北四行仓库,不怕牺牲,顶住日寇的狂轰滥炸,坚持到五十万**撤出上海,才撤离阵地。他们的英雄行为,震惊世界,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在上海全市人民支援谢晋元团的战斗中,一个十七岁的女童子军杨惠敏,为了支援谢晋元团全体战士打击日寇,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泅渡苏州河,把一面中国国旗送到战士手中。当国旗在战地上高高飘扬的时候,声援的百姓高呼万岁。战士们倍受鼓舞,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日本鬼子的进攻。……”
2.苏州街头(日/外)
金菊和雪明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打着横幅)的学生一起在街上游行。他们边喊口号边唱歌颂抗日军队的歌曲。“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同胞们起来,快快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3.苏州图书馆(日/内)
【画外音:1937年11月上旬,淞沪大战已经持续近三个月,打破了日寇三个月占领中国的狂言。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撤出上海,日寇逼近苏州。上海方面施伦姑父的工厂内迁。施伦工作的大学被日寇焚毁。施伦和金菊母亲回到长沙。】
图书馆。
雪明:“金菊,日寇眼看打进苏州了,你怀孕在身,施伦姑父的公司已经转移到武汉;施伦那所大学也让鬼子放火给烧了,你妈妈和施伦都回长沙了,你还是也先回长沙吧。”
馆长对金菊说:“日本鬼子是一**淫烧杀的野兽,你不能再在苏州逗留。马上收拾东西回长沙去。雪明,你负责把她送到火车上。”
雪明:“没问题。快走,回宿舍去,我帮助你收拾收拾,送你去火车站。“
金菊:“敌人还没到,我就先撤退了,真不好意思。”
雪明:“你是两代人,你就服从馆长安排,快走吧。”
【画外音:金菊告别了工作三年多的苏州图书馆,离开“天堂”,回到长沙。】
4.长沙东乡,施伦老家(日/外)
【字幕:长沙东乡】。
【画外音:金菊到长沙后,生了一个女儿。日寇飞机经常袭击长沙,为了安全,婆婆要求施伦和金菊,都回乡下老家。这是金菊与施伦结婚六年来第一次迈进这个家庭。金菊妈妈给他们带外孙子,也一同来到施伦家。】
施伦的老家,一个拥有二十多间房屋的大院。前屋是楼房;黑漆大门,门两旁有一副楹联:“老屋八百载;藏书千万篇。”宅名:“汀龙上屋”。俨然是个书香门第。
5.“汀龙上屋”客厅(日/内)
施伦、金菊和金菊妈妈被让进汀龙上屋客厅。施伦妈妈、施伦姐姐出面迎接。大家落座。
施伦妈妈:“日本鬼子飞机经常轰炸,长沙不安全,我把你们请到乡下来住一阵子。我们这里穷乡僻壤,金菊和金菊妈妈免不了要受委屈了。”
金菊妈妈:“这里很好嘛!我们谢谢施伦妈妈了。”
施伦妈妈:“我这里房屋都空着,选好的住。施伦和金菊住前屋楼上中间;金菊妈妈领着沪生住东头那间;我又给湘生雇了一个奶妈,住在西头那间。”
金菊看看妈妈、看看施伦,好像是在征求意见,也表示自己同意。
6.餐厅(日/内)
施伦妈妈、施伦姐姐、施伦、金菊、金菊妈妈、奶妈六个人一起吃饭。饭菜较丰盛。
7.餐厅(日/内)
三天后,吃饭时,餐桌上只有金菊、金菊妈妈、奶妈三个人坐在那里。佣人端上饭菜:米饭、两碗青菜。
金菊妈妈:“施伦妈妈她们怎么还没有上来吃饭呀?快去请!”
佣人:“他们三个在那个屋里吃了,就不过来了。不必等了。”
金菊并未以为然。
8.另一个餐厅(日/内)
施伦妈妈、施伦姐姐、施伦在吃饭。饭菜比前几日更丰盛。
9.餐厅(日/内)
数日后,午饭时,奶娘在饭桌上嘟囔:“净吃些萝卜、白菜,一点油水都没有,哪来的奶呀!”
【画外音:这事憋在金菊心里一直想说还没有说出来。一旦被人家说破了,被蔑视、被侮辱的情状暴露在大家面前,令她难以再忍受下去。】
她的脸由红变白,撂下筷子,上楼去了:准备和施伦理论理论。
10.楼上居室(日/内)
金菊搂着孩子躺在床上等待施伦回来。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金菊醒来时已经是下午三点钟了。
“诶!这个人哪去了?怎么还没回来。”金菊边说边下床。
11.汀龙上屋庭院(日/外)
金菊走出房门。嘟囔着:“对了,听奶娘说,这些日子施伦老是找几个人到下屋玩麻将。我去看看。”
金菊到下屋看了一下,没有人。
又到婆婆屋里、姐姐屋里看了看,也没有。
金菊自言自语:“啊!也许领着儿子到后山坡草地上去放羊、去玩儿了?”
12.汀龙上屋院外(日/外)
金菊信步走出大门外,向院外的后山坡走去。
田野一片寂静,两只水牛在山坡上啃草,地平线上方飘着几块白云。
【画外音:晴朗天空下,有如一块乌云突然遮蔽了金菊的心。】
金菊:“明白了,一定是到外边打麻将去了。可咋办呢?苦口婆心的劝,也无济于事,难道真的不可救药了?”
13.楼上居室(黄昏/内)
黄昏,施伦从外面回来。面容憔悴,精神颓丧。
金菊抱着孩子,心想,一定是又玩输了!虽然她已是怒不可遏,还是和颜悦色地问了一句:“又去打麻将了,是不是又输了?”
施伦看了看她,低下头,不吱声。
过了一会儿,才说了一句,“不打牌,干什么?”
金菊:“你哪有那么多钱去输啊?”
施伦:“反正不是你的。”
金菊:“谁的?”
施伦:“妈给的。你管得着吗!”他理直气壮。
金菊忍无可忍,一股无名火上冲,“你妈给你钱,去玩儿、去输!你知道我们母女过的是什么日子吗?”
施伦:“什么日子?亏着你啦!”
金菊:“说对了!每日粗茶淡饭,不见油水,孩子的奶不够吃,连买点儿糕干粉的钱都不给;我妈的钱让你输光了,你又拿着你妈的钱大把大把地去输,你还像个男人吗?你把我们母女当成什么了!”
他气急败坏地吼了起来:“有完没完!有完没完!不就是玩点儿牌吗?我看你是欠揍了!”他果真举起了右手……。
金菊放下了孩子,瞪着冒火的双眼,走到他跟前,说:“打吧!打呀!”

施伦收回了举起的拳头,用一种她从未见过的鄙夷的眼神斜视着她,说道:“死了得了!我还怕打脏了我的手呢。”
金菊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金菊崩溃了。她失去了理智。自言自语:“死?好,死了倒干净……”。
金菊下楼直奔厨房而去。
嘴里不停地叨咕着:“打麻将,竟发展到要打人,还敢恶语伤人!我是谁?你还有一点夫妻情义么……”
14.厨房(黄昏/内)
金菊到了厨房,拿起一把菜刀,向自己的脖子抹去。
紧跟其后的施伦迅速拽住她拿刀的右手;然而锋利的刀刃划在脖子上,鲜血顿时撒满了衣襟。看见鲜红的血,金菊昏了过去。
施伦把金菊抱起,跑出厨房。
15.楼上居室(黄昏/内)
人们把“毛蜡烛”敷到金菊的脖子上,缠上了白布。
16.楼上居室(夜/内)
金菊躺在床上。妈妈坐在床边,淌着眼泪,看着她。
金菊:“妈,我对不住你。我是一时昏了头,没有控制好自己,今后再也不会发生这类事情了;以后我不会让你伤心了。女儿不是那样软弱无能的人。你放心吧。”
妈妈点点头。
【画外音:一周以后。金菊伤口逐渐痊愈。她给在长沙的老师、同学一连写了几封信,告诉他们:我要回长沙工作。】
17.汀龙上屋大门外(晨/外)
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金菊雇了一顶小轿,离开了施伦老家“汀龙上屋”,回长沙。
18.长沙刘花宜家(日/内)
金菊到了刘花宜家。
刘花宜:“想不到舅舅家如此对待你们,我都觉得不好意思。”
金菊:“事情都过去了,不说那些事了。给没给我找到工作?”
刘花宜:“正式工作没找到。有一个临时工作:长沙抗日救亡後援会要一个搞宣传的。没有工资,每个月有十元钱的车马费。”
金菊:“可以,够吃饭的,就行了。我去。”
19.湖南省政府,后撤人员登记处(日/内)
【画外音:一个月以后。湖南省政府对敌占区撤退的人员进行登记。】
金菊前去登记。
登记人员:“姓名?”
金菊:“金菊。”
登记人员:“原工作单位?”
金菊:“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登记人员:“工作证件?”
金菊把工作证交上去。
工作人员:“三天后来听信。”
20.湖南省后退人员登记处(日/内)
【字幕:三天后。】
金菊又到了登记站询问情况。
工作人员:“叫什么名字?”
金菊:“金菊。”
登记人员:“金菊?你被分配到湖南省教育厅。请去那里报到。”金菊露出了笑容。
21.教育厅办公室(日/内)
【画外音:金菊在教育厅的薪水按在苏州图书馆时的标准发放,每月五十六元。她租了两间房。又重新体验到了工作的幸福。】
门开了,一个工作人员:“金菊!有人找!”
同时一个金菊不认识的陌生人来到金菊办公桌前,问:“是金菊小姐?”
金菊:“是。”
陌生人:“唐生智先生认识吧?”
金菊:“当然,在我们省当省主席时,兼任我们党校的校长啊。”
陌生人:“在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后,谪居长沙。他现在在家里办了一个家塾,想要请你去教书。他知道你是党校的高才生,又念了两年朝阳大学。现在恰恰又工作在教育厅。”
金菊:“我能考虑考虑再说吗?”
陌生人:“可以,唐校长也是想听听你个人的意见。”
22.长沙金菊住所(日/内)
几天后,施伦来了。
金菊:“你怎么来了?”
施伦:“实在太无聊了。我也想工作。”
金菊:“那好,我有一个条件,能遵守,你就在这儿,否则,请走人。”
施伦:“什么条件?”
金菊:“不许打麻将。”
施伦:“不打了。还能在飞机轰炸下玩儿牌呀。”
金菊:“算你走运。前几天唐主席家要我去教书……”
施伦:“哪个唐主席?”
金菊:“唐生智。”
施伦:“薪水是多少?”
金菊:“六十元,去不去?”
施伦:“去!”
【画外音:就这样,两个人在日寇入侵的炮火声中,过上了战时生活;金菊到教育厅工作,施伦到唐家教书。】
23.长沙市区(日/外)
【画外音:1938年日寇侵略军进犯湖南,敌人飞机经常空袭长沙。】
防空警报响起。金菊和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走出办公室,猫进防空洞。
敌机飞临长沙上空,轰炸后离去。
24.金菊住所(夜/内)
【画外音:唐家为了安全,移居东安老家。施伦跟随唐家去了东安。】
施伦:“唐生智校长为了安全,决定把家塾搬到乡下去。”
金菊:“什么地方?”
施伦:“东安,唐校长的老家。”
金菊:“哎呀,那个地方好啊。你去不去?”
施伦:“我去。不去,在长沙干什么。”
金菊:“好。我支持你。”
25.金菊住所(日/内)
【画外音:施伦走后,金菊一个人紧张而愉快地工作着。在战争烟云笼罩下,空袭警报频繁发出,时间长了,使人麻痹。】
金菊在家里吃中午饭。防空警报响了。她习以为常,照旧吃饭。
26.长沙市区(日/外)
【字幕:1938年4月上旬】。
二十多架日寇飞机濒临长沙上空,上百枚炸弹在城中爆炸,震耳欲聋,地动山摇。
27.金菊住所(日/内)
没有进防空洞的金菊听到爆炸声,吓得钻到桌子底下。一颗炸弹在屋前不远的地方剧烈爆炸。
金菊顿觉屋地向前倾斜,玻璃碎片向室内横飞,门板砸向屋地;她蹲在桌子下面,许久没有动弹。
飞机飞走了。金菊慢慢地从桌子底下爬出来。浑身上下都是尘土,仿佛就是泥土做的一个能动弹的雕塑,只有牙是白的。
28.金菊住所室外(日/外)
金菊踏着门板走到屋外。房前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圆形炸弹坑,坑底已经积水;坑两面的房子只剩残垣断壁,残存的部分正在燃烧。火药味、焦土味令人呼吸困难;烟雾、灰土和杂乱碎片在上空飘荡着、散落着,使本来晴朗的天空变得昏昏暗暗。
【画外音:这次轰炸,湖南大学、南迁的清华大学都被炸毁;长沙死伤八百多人;毁坏房屋三百多间。】
29.金菊住所(日/内)
【画外音: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湖南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1939年,湖南省会准备西迁沅陵。】
施伦从东安来到长沙。
施伦:“金菊,我已经把母亲和孩子接到东安,住在赵家井。唐校长在东安创办了‘耀祥书院’。他们都希望你去教书。”
金菊:“我想和教育厅一起转到沅陵去。”
施伦:“唐主席已经和教育厅打招呼了,厅里同意你到‘耀祥书院’去教书。”
金菊:“都是你要求的?”
施伦:“一家分散到几处也不好,还是去东安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