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飞出樊笼陶醉“天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姑父家门厅(日/内)
【画外音:金菊奶水不足。孩子到了百日,应***要求,金菊把孩子送回长沙老家。】
金菊送孩子从长沙回到上海。刚一进门。
姑母:“侄媳妇,有你的信。”她把一封邮差刚送到的信交给了金菊。
2.亭子间(日/内)
金菊急急忙忙跑到楼上亭子间。
拆开信一看,喊道:“啊呀!雪明来信了。”当她看到“……在镇江图书馆为你找到工作,请立即前来上班。……”金菊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大喊:“太好了!”
“怎么了?”姑母听到响声和叫声,以为出了意外。
“没事!没事!”金菊赶紧答应一声。
金菊忙着收拾衣物行李,准备去镇江。
3.亭子间(傍晚/内)
施伦下班回来见此情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施伦:“这是干什么?怎么刚一回来,就收拾东西?想咋的呀!”
金菊十分兴奋,笑着说,“走喽!不吃嗟来之食了!”
施伦:“开什么玩笑!”
金菊:“不是开玩笑,雪明在镇江图书馆给我找到工作了。”
施伦:“非去不可吗?现在在上海不是挺好的吗。”
金菊:“书没念成,倒给你生了一个儿子。不出去工作,想憋死我呀!”
施伦:“我……算了,你根本不会听我的。”施伦知道无法说服她,也只得任其自便了。
4.镇江图书馆(日/内)
【字幕:镇江图书馆】。
金菊坐在一个条案前,条案上有一摞新书;她低着头,聚精会神地给新书分类、编订目录、填写卡片。
科长来到她跟前,欣赏着她填写的卡片上的漂亮的钢笔字。
金菊抬起头,微笑,看了科长一眼。
科长:“钢笔字写得真好,字如其人。不要太紧张了,活要悠着点儿干。”科长见她从上班以来就不知疲倦地认真工作,才这样说了一句。
雪明走了过来。喊道:“金菊!吃饭了。”
两个人仿佛中学生似地蹦跳着走出门去。
5.镇江图书馆宿舍(傍晚/内)
金菊在图书馆第一次领取工资。
下班后,在图书馆宿舍里,金菊把领到的四十二元工资撂到桌上。
金菊:“雪明,这是我第二次领工资。上回是在湖南省总工会领了一个月的工资。”金菊把钱分开摆放在桌子上,“这六元钱交伙食费,这四元钱买一只渴望已久的派克金笔,这三十二元先存起来。”
雪明:“看你,像个孩子似的。”
6.镇江图书馆(日/内)
【字幕:半年后】。
【画外音:江苏省教育厅社会教育科吴科长到镇江图书馆视察工作。】
馆长和吴科长走到金菊面前。
金菊:“吴老师!”金菊一眼就认出了省党校的老师,站了起来。
吴老师:“金菊!怎么是你?”
馆长:“你们认识?”
吴老师:“金菊是我们湖南省党校的高才生;我和她父亲一起到日本留学。(他问金菊)在这工作多长时间了?”
金菊:“半年了。雪明介绍我来的。”
吴老师:“雪明也在这儿?”
馆长:“她俩是我们图书馆的两把硬手。我很赞赏她们。”
吴科长:“好,好啊。走,去看看雪明。”
金菊也一起跟去。
7.馆长办公室(日/内)
馆长:“金菊、雪明,明天我放你们两个一天的假,陪吴科长到金山寺、甘露寺去观赏观赏文物古迹。吴科长,你看好不好?”
吴科长:“好,很好。咱们一起去。”
8.镇江名胜(日/外)
四个人游览北固山、金山,金山寺、甘露寺、昭关石塔等名胜。
在金山寺,吴科长说:“王安石有一首游金山寺诗,谁记得?”
金菊:“是不是‘数层楼枕重重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起,始惊身在半空中。’”金菊吟毕,看了看吴老师。
吴老师:“好。金菊熟读诗词歌赋,可以信手拈来。”
金菊:“碰巧记住了这一首。”
9.长江岸边(夜/内)
傍晚馆长在江边一家饭馆招待吴科长。
吴科长:“你们两个都结婚了吧?”
两个人同时说:“是。”
吴科长:“丈夫都在哪里工作?”
金菊:“在上海。”
雪明:“在苏州。”
吴科长:“哎呀!都是两地分居呀。”
雪明:“不都是为了工作嘛。”
四个人边吃边唠,其乐融融。
吴科长凭窗北望,看着江上点点渔火,须臾,回过头来。
吴科长:“金菊!雪明!把你们两个调到苏州去吧。”
两个人仿佛没有听懂吴老师的话,都直愣愣地看着他。
吴科长:“怎么样?”
两个人如梦初醒,旁若无人似地同时喊了起来,“太好了!太好了!”
吴科长:“馆长,放不放啊?”
馆长:“吴科长,这是大好事啊!求之不得,我就得忍痛割爱了。”
10.苏州,沧浪亭,图书馆馆长办公室(日/内)
【字幕:苏州,沧浪亭可园,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
馆长办公室。
馆长对金菊和雪明说:“你们两位都在图书馆工作过,也算是图书管理方面的老手了。一般的业务常识我就不介绍了。我把你们两位安排在书库工作。金菊着重管理‘珍本’和‘善本’古籍;雪明重点管理图书出纳。”
金菊:“‘珍本’和‘善本’古书在镇江图书馆没有接触过,请馆长详细介绍一下。”
馆长:“‘珍本’古籍在外面很难再找到了,基本上是孤本,只供国内专家、学者在馆内阅读,一律不准**馆外。‘善本’是在学术或艺术价值上很高的古籍。需要经常修补、凉晒、防虫防蛀。这个工作看似简单,还是要求文化水平高一点、古文根底好一些的人来担当,才能保存得万无一失。”
金菊:“‘珍本’和‘善本’在我们馆里多吗?”
馆长:“当然多了。我们图书馆已经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最初李鸿章于同治四年创办了‘江苏官书局’,民国三年经江苏省批准由省第二图书馆接手,改为‘官书印行所’。印行所刻印的图书达二百余种,五千多卷。在省内、甚至国内我们藏书的珍贵程度都是屈指可数的。”
雪明:“听说我们图书馆在图书编目方面也有创新?”
馆长:“我们有一个宗旨:‘保存古学,牖启新知;二者不可偏废。’我们把中外典籍分别编目。古、旧书编为‘经、史、子、集、丛’五部。考虑到数十年来,新书迭出,五部难以囊括,又增设一门‘新部’。这样异域名著,时流学说就都可以纳入了”。

11.图书馆书库(日/内)
天气晴朗,风和日丽。金菊和雪明在书库窗前案子上摆放了不少“善本”古书,加以凉晒。金菊修理一本破损书的书角;雪明在拆换钉书的旧线。两个人工作得小心翼翼、一丝不苟。有时抬头眺望窗外可园的迷人景色,以休息一下两眼和双手。
12.沧浪亭(下午/外)
【字幕:沧浪亭】
金菊和雪明在散步。沧浪亭景色秀美,未入园林先成景,一泓清水绕园过,波光倒影山丘起伏,隔河相望廊阁错落。两个人穿过渡桥,进入园中,行走在盘回曲折的小径。山丘上林木蓊郁,丘谷间箬竹丛生;沧浪亭翼然山顶,山下藕香水榭,山石玲珑,花木扶疏,环境清幽,可谓瑶华仙境。
两个人驻足倚栏赏景。
雪明说:“沧浪亭是北宋诗人苏舜钦修建的私人花园,距今有七、八百年了吧?”
金菊:“可园在五代时就是一个节度使的花园别墅,快够千年了。这大概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了。”
雪明:“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又把它作为私家花园,称‘韩园’。”
金菊:“匾额上‘沧浪亭’三个隶书字,是谁写的?”
雪明:“传说是明朝文征明所写。”
金菊:“你看,可园里这片梅树多繁茂!”
雪明:“梅园中的古梅——‘铁骨红’,有‘江南第一支’的美誉。”
金菊:“唐代诗人张松龄的《渔父》里的几句:‘远山重叠水萦纡,水碧山清画不如。’还有‘垂杨湾外远山微,万里晴波浸落晖。’雪明!你看……”金菊手指沧浪亭西北方向。
雪明边听边看,说道:“好啊,我们也用张松龄‘渔父’的词牌试试?”她沉思片刻,吟道:“姑苏城南沧浪亭,藏书万卷可园中;柳丝静,翻书声;谁家学子展翅鹏?”
金菊:“好诗!”
雪明:“你也和一首。”
金菊:“复廊曲径蜿蜒行,漏窗透视纳佳境;居可园,念前程;学做梅园‘铁骨红’。”
雪明:“远山林茂绿层层,临水楼台拾卿影;日西斜,映面红;枫桥落日听钟声。”
金菊:“沧浪之水濯心胸,涤尽苦色更笑容;游书海,乐其中;读书三余须用功。”
雪明:“金菊!张松龄诗里有一句‘随远近,共浮沉,事事从轻不要深。’你有什么感想?”
金菊:“不,我不赞成,太消极了。我还是欣赏他弟弟那句:‘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除非拿不动浆、撑不了篙了,不然,我不会下船的。”
13.苏州图书馆宿舍(夜/内)
金菊在宿舍里阅读一本法学书籍。桌上还放了几本法律汇编和词典。
雪明走了进来。
雪明:“看啥呢?……啊,还想去念大学、当法官呀!”
金菊:“东吴大学就在身边,如果能够插班,把法律专业学完,不也算没白念了两年吗!”
雪明:“施伦能拿钱供你念大学吗?”
金菊:“不可能。现在他就知道打麻将,挣的几个钱不够他输的。”
雪明:“那你还能上大学吗?”
金菊:“我工作两年,攒够两年的学费,我再去上大学。”
雪明:“我真佩服你。努力吧!大学生。”
14.苏州,东吴大学附近沿河街道(日/外)
【画外音:星期天,金菊和雪明到东吴大学浏览校园。】
金菊和雪明走出东吴大学校门,顺着一条河的岸边走着。
雪明:“我看你想念书都想痴了。看看校舍、在校园里转一转,过瘾了吧。”
金菊:“我真怀念大学生活。在朝阳大学的两年,听课、看书、打网球,游览故宫、颐和园、长城,看电影……。除了学习和玩儿,……一去不复返了。”
雪明:“快攒钱吧!攒够了再过大学瘾吧。”
金菊:“东吴大学的教学理念倒挺有意思的。”
雪明:“什么理念?”
金菊:“教育而得天下之英才。”
雪明:“对呀,玉不琢,不成器吗!”
金菊:“如果大学念不成,我也应该成为这个学校所要求培养的‘朴实、热诚、坚毅、专业、通识、宏观’的人。”
雪明:“北有朝阳,南有东吴,中国现在的法官、律师很多都出自这两所大学。我真希望我们的金菊把这两所大学都给念了,成为一个公正廉洁的**官。”
金菊:“我多么希望理想能成为现实啊!”
15.上海,施伦姑父家(傍晚/内)
【字幕:上海】。
【画外音:金菊的儿子三岁时,把母亲接到上海来带外孙子。】
晚饭后,金菊母亲在亭子间带孩子,她看着外孙子,自言自语:“怎么回事!你爸爸怎么好几天了,一直不上楼?连孩子都不来看看!”觉得有些奇怪,于是向楼下喊道:“施伦!你上来!我有事。”妈妈把施伦叫到楼上。
金菊母亲:“你怎么老是躲着我,连孩子都不看一看了?”
施伦:“我……”施伦现出很难为情的样子。
母亲:“男子汉大丈夫,有事儿说事儿。别吞吞吐吐的。”
施伦:“那两千块钱……”
母亲:“怎么啦?”
施伦:“输了……”妈妈听了,眼前发黑,气得差一点晕了过去。
施伦:“我还,我一定想办法还上。”
母亲:“还,你拿什么还?……那是我的养老钱,金菊想继续念书我都没给她。”
16.苏州图书馆宿舍(傍晚/内)
星期天晚饭后。金菊躺在床上,用一本书盖在脸上。
雪明从家里来,见金菊躺在床上,问:“你不是回上海了吗,怎么没住一宿就回来了?”
金菊:“气死了!”
雪明:“又怎么了?”
金菊:“施伦偷着把我妈让他给存在银行的两千块钱拿去打麻将,全输光了。”
雪明:“两千块?你们两个人不吃不喝,得挣两年。把老人给气坏了吧。你也不在家安慰安慰老人家。”
金菊:“气蒙了。我买张火车票就回来了。”
雪明:“这回你攒的钱得留着给你妈养老,也上不了大学了。”
金菊:“命苦也!”
雪明:“金菊,我们还守着这个大图书馆呢!有的是书读嘛。”
金菊目不转睛地看着雪明,愁容有些消退,有所觉悟似的说道:“是啊。不读法律,还可以读图书馆学嘛。”
雪明:“这才像金菊!我跟你一起学。”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