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舟(十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德二年春正月壬寅,朝鲜全罗道总兵来援,岳?击走之。遣英俄尔岱、马福塔赍敕谕朝鲜阁臣,数其前后败盟之罪。甲辰,大军渡汉江,营于江浒。丁未,朝鲜全罗、忠清二道合兵来援,多铎、扬古利击走之。扬古利被创卒。庚戌,多尔衮、豪格军克长山,连战皆捷,以兵来会,杜度等运?车亦至。朝鲜势益蹙,李?以书数乞和。上许其出降。?上书称臣,逡巡不敢出。壬戌,多尔衮军入江华岛,得?妻子,护至军前。复谕?曰:“来则室家可完,社稷可保,朕不食言,否则不能久待。”?闻江华岛陷,妻子被俘,南汉城旦夕且下,乃请降。庚午,朝鲜国王李?率其子及群臣朝服出降于汉江东岸三田渡,献明所给敕印。上慰谕赐坐,还其妻子及群臣家属,仍厚赐之。命英俄尔岱、马福塔送?返其国都,留其子?为质。二月壬申,班师。贝子硕?、恭顺王孔有德等率朝鲜舟师取明皮岛。朝鲜国王李?表请减贡额。诏免丁丑、戊寅两年贡物,自己卯秋季始,仍贡如额。甲戌,谕多尔衮等禁掠降民,违者该管官同罪。辛卯,上还盛京。癸巳,谕户部平粜劝农。三月甲辰,杀朝鲜台谏官洪翼汉、校理尹集、修撰吴达济,以败盟故。丁未,武英郡王阿济格率师助攻皮岛。戊午,罢盖州城工。夏四月己卯,睿亲王多尔衮以朝鲜质子李?及朝鲜诸大臣子至盛京。辛巳,阿济格师克皮岛,斩明总兵沈世魁、金日观。甲申,安平贝勒杜度率大军后队还。丁酉,命固山贝子尼堪、罗?、博洛等预议国政。增置每旗议政大臣三人,集群臣谕之曰:“向者议政大臣额少,或出师奉使,而朕左右无人,卑微之臣,又不可使参国议。今特择尔等置之议政之列,当以民生休戚为念,慎毋怠惰,有负朝廷。前蒙古察哈尔林丹悖谬不道,其臣不谏,以至失国。朕有过失,尔诸臣即当面诤。使面从而退有后言,委过于上,非纯臣也。”又谕曰:“昔金熙宗循汉俗,服汉衣冠,尽忘本国言语,太祖、太宗之业遂衰。夫弓矢我之长技,今不亲骑射,惟耽宴乐,则武备浸弛。朕每出猎,冀不忘骑射,勤练士卒。诸王贝勒务转相告诫,使后世无变祖宗之制。”闰四月癸卯,蒙古贡异兽,名齐赫特。壬子,武英郡王阿济格师还。五月庚午,朝鲜国王李?遣使奉表谢恩赎俘获。丁亥,遣朝鲜从征皮岛总兵林庆业归国,以敕奖朝鲜王。丁酉,章京尼堪等征瓦尔喀,降之,师行迳朝鲜咸镜道,凡两月始达,至是还。

……
崇德元年十二月,皇太极改元称帝后,亲率大军渡江,攻陷义州,势如破竹。另一路军进入平壤,直抵王京城下,朝鲜国王李?逃至南汉山城,固守待援,被清兵包围。朝鲜援兵几次来解围都被击溃,汉城陷落。崇德二年一月,皇太极对李?发出通牒,责令投降。李?在内外援绝的情况下出降。此次李?投降,清朝给予的条款与十年前的“平壤之盟”条款,性质已完全不同。“平壤之盟”虽然也是战败国与战胜国所定的屈辱条约,但毕竟是一种所谓“兄弟之盟”,稍存一些对等的意义。此次所议条款,完全把朝鲜降为清朝属国的地位,是一种所谓“君臣之盟”。所定条款,是由清朝一方提出的,要求朝鲜一方承认,作为“永定规则”。朝鲜国王李?上书皇太极,表示接受条款,并公开表示:“自(崇德二年)正月三十日以前则为明朝之臣子,正月三十日以后则为大清之臣子。”但是对于投降条款中的清兵征明时要求朝鲜出兵之事,李?仍感到为难。无奈在清方的压力下,朝鲜还是调出战船50艘,加上清朝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的部队和16门红衣大炮,攻取了皮岛。朝鲜自此以后,由明朝的属国变成了清的属国。
……
八旗大军凯旋归来的那日,哲哲率领众妃攀上了翔凤楼的最高处。日头炽烈无比,劲风紫气东来,而八杆大旗正是烈风的源头,盛京内外无不欢欣雀跃热闹非凡,城里城外皆是胜利的喜悦。皇太极一身正黄旗戎装直奔上了翔凤楼,群妃各着精致绫罗,皆是娇艳如花,哲哲领着头恭敬行了万福礼。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