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舟(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婚第二天,按规矩,晚上要倒“宝瓶”。一天没有出新屋的新嫁娘对坐在皇太极的面前,娇羞地垂着脸,一个嬷嬷上前以手拉衣服成兜状,另一个嬷嬷取来新福晋抱来“宝瓶”,向两个衣襟内左右各倒三下,接连三次,同时口念“一倒金、二倒银、三倒儿女一大群”的祝愿之词。倒毕,以瓶内原装之“金银米”熬粥,称“金银米粥”。
乌兰端来米粥,海兰珠接过后先喂了丈夫一口。却见皇太极皱起眉,于是自己吃了口。正觉得此粥很是细糯美味时,他却冷不丁地在她耳侧故意暧昧地低语:“没有你可口——”
她险些一口喷出来,待再看他的脸却是一脸严肃,可是隔着繁厚的布料下那双紧紧朝自己握来的烫热的手,却让她深深感觉到他此刻的喜悦。按民间规矩,新婚夫妇第三天还要“回门”,可是新郎新娘的身份这样特殊,只有礼仪上的形式简单叩拜。
睡下的时候,她像个孩子一样蜷缩在他的怀中,他紧紧的抱着她,温柔地问道:“明天早上要去太庙拜见先王,然后去清宁宫认识叔伯兄弟——别紧张,以后都是一家人。”
“我是你的福晋……”她笑着喃喃。因为这句话,她什么都不会怕。
天刚报晓,尚未现出霞光,只见一团团紫气滚滚荡来,好似日出前的早鸣,秋寒的早风微微拂过,有丝丝的冷。
因为记着他的话,海兰珠早早便已起身。推开炕台上的窗子,却只见朦胧的天和数不清的红墙绿瓦。放眼望去萧瑟的秋意,她身着的单衣也是白的,可唯有身处的关雎宫,是满目红色的喜气洋洋。回头看去,皇太极仍旧在外卧打着鼾,睡得正香。
乌兰打来热水,她先仔细洗过脸才坐到绣榻上。自己梳了一个两把头,发端簪了一对纯金打造的缠丝牡丹花,细细的描好黛眉,轻点朱唇。
直到看到镜中的自己云堆翠髻,靥若春桃,蛾眉颦蹙,气质如兰,这才缓缓一笑,有了新嫁娘的感觉。
乌兰捧来一件红缎面的直腰袍子,她穿上了才发现有点不合身,腰身那里太瘦了。
“怎么办?”乌兰皱起眉。“要不再试一件。”可是海兰珠很喜欢这件袍子衣襟上的刺绣,因为皇太极夸过那上面的莲花绣的娇媚,就像她一样出水芙蓉。
“就穿那件粉色蓝襟的褂子——”突然炕上传来低哑的声音,海兰珠不用抬头也知道是丈夫醒了。

“吵醒你了?”皇太极没有吱声,在炕上翻了个身,“嗯,真是好看,今儿个一大早就看到‘佛库伦’(仙女名)。”
她嘟着唇,“最近…我好像胖了。”他哈哈笑出来,不可抑制。“你这个小女人啊!”……
在一片笑闹声中升起的朝阳灿烂无比,用过早膳斥候皇太极去参见早晨的议会,便乖乖坐在关雎宫里等着他的召唤。快晌午的时候议会才结束,太监传信摆宴崇政殿以及清宁宫,正式庆贺山海关那边的战事初胜,可明眼人不用看都知道这是为着东宫新福晋的来嫁而庆贺的筵席。踩着花盆底,在乌兰搀扶下迈出关雎宫,便看到哲哲早已带着一群的女眷站在庭内索伦秆下等着自己。
怕有人误会自己是在摆架子,海兰珠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哲哲面前行了大礼。
哲哲笑着拉起海兰珠,一样人嘘寒问暖的从后门绕过大殿,朝太庙去祭拜。
海兰珠这还是第一次从这条偏僻的石路绕行翔凤楼,中间要穿过二十八间仓长廊和后宰门等一扇扇宫门。抬头只见满目的红墙绿瓦和整齐石道,气势非凡。后妃从哲哲、自己、布木布泰等依次排着队静静前行,很多面孔都是她没见过,其中自己和布木布泰中间的那位总是低着头,不言语。
海兰珠还在观望,便已经到了太庙。站在外间朝里相望,只觉真是重重叠叠,宫门深深。门槛很高,她提着袍子小心翼翼地迈过,祭台内挂着先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画像,左右配殿分别摆好祭祀牛羊等。香火缭绕间,海兰珠抬起头,仔细看着先汗的画像,试图发觉父子有两人的相像。
眉毛像、嘴也像、鼻子不像、耳朵像……想着想着,便笑了出来。按着礼节跪拜完毕,海兰珠刚提起身,便听太监传照皇太极的口谕,要她随席侍候。
顿时只觉后宫所有的视线都朝自己射来,正如坐针毡之际,哲哲拍着自己的肩,低低道:“大汗今晚临幸关雎宫的时候,告诉他下月初九是三阿哥的祭日,每年这时候他都要去看三阿哥的。”
“是,姑姑。”听到这些关于他,而她却不熟悉的事情,终是心里不太痛快。可是还是柔顺地低头走过。
按着路子往关雎宫回走换宫装,路过翔凤楼的长梯,只觉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往下走,她不由得眯细眼,待来人走近,才猛地回过神来——竟是他……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