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耳朵上夹筷子的老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耳朵上夹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耳朵上夹筷子,却很少见。一位人民教师的耳朵上夹筷子,就更难见到了。
那年月,老师每天早上都要政治学习,学习一小时后再吃早饭,学习的内容大多是防修反修之类的文章,如《*》。
有一位中文系毕业的广东老师,叫陈广。陈老师身材高大,是学校权威的语文教师,他讲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感情充沛,有时简直就像是一个演员,不时惹得学生大笑不已。记得有一次,他给我们上《风雨之夜》这一课,范读课文时,当他读到洋铁板打窗门发出“轰隆声”时,竟把我手中的笔给吓掉了。学生们都喜欢上他的课。
人到无处止,陈老师块头大,食量也大。在那饥饿的年月里,谁也顾不上讲究了,为了抢时间提前去选饭,陈老师早上政治学习时,就把吃饭的筷子带上,夹在耳朵上,只要政治学习结束的钟一响,他把筷子从耳朵上拿下来,在楼梯的扶手上重重一“磕”,就直接往厨房里冲。他第一个赶到厨房,就是为了选择份量多的缽饭。
当时,我们吃的是缽缽饭,煮的时候,每个缽里的米不可能精确到完全一样多,有的缽里,下的米稍多一点点,煮出的饭就比较硬,陈老师就用手来按每一缽饭,选最硬的那一缽。

炊事员吴老汉,弯着腰,一见陈老师来了,就紧张起来,赶快放下手中的活儿,来制止陈老师选饭。
“陈老师,你不要选,不要用手‘按’饭,不卫生,都是一样多。”
陈老师哪里会听他的,照“按”不误,选又多又干的那缽。
吴老汉左边阻击,陈老师右边出击;吴老汉右边阻击,陈老师左边出击,搞得吴老汉防不胜防,早已是气喘吁吁,最后,吴老汉力不从心,只好无可奈何地让陈老师选个够。
倘若当时有个照相机,把陈老师“按”饭与吴老汉制止的场面拍下来,那人们肯定会以为是他们在表演小品呢!
从耳朵上夹筷子到厨房“按”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多吃一、两口饭。
廉耻二字,一直是中国人视之为立身之本的东西,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尺。他——陈老师,一名堂堂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一位鼎立一中的语文权威,在那饥饿的岁月里,什么人格、尊严、廉耻、权威,全都被饥馑一扫而光了。
一九九九年四月十六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