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设计把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工程快干到一半了,而且共八层的裙楼面临着主体封顶,宋主任觉得有必要让设计院来一趟,来替基建处把把关,看看工程是否与图纸相符合。于新龙几次落实,终于确定了来工地的具体日期。因为设计院的这帮家伙平时都比较忙,人人都有私活儿。来的时候,于新龙开车去接,共来了四个人,一个是领导,一个是结构工程师,一个是电气工程师,一个是暖通工程师。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于新龙请他们吃了顿饭,然后就安排他们到工地附近的宾馆歇息了。于新龙通知陈光远,说各单位有问题可以先汇总一下,下午三点设计院的工程师在工地会议室现场解答。
等解答完问题后,大家到施工现场转了一圈,感觉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还不错。这个工程的施工图纸设计出来已经很长时间了,而且他们同时设计着好几个工程,很多东西设计人员已经不记得了。再说,设计院仅对图纸负责,现场与图纸是否相符,那是监理和建设单位的事情,与他们无关,他们也不会花过多的心思琢磨这些问题。
看完现场以后才下午五点,七月的天,时间还尚早。于新龙就提议去趵突泉看看,然后就开车把他们送进了公园,买了门票后就进去了。大家来到了泉边,只见三股泉水同时如轮般喷涌而出,高出水面约有十五公分,确实比较壮观,不愧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槛泉,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时节,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诸如曾巩、苏轼、张养浩、王守仁、蒲松龄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观澜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亭内设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憩赏泉。亭西墙壁上嵌刻的“观澜”为明代书法家的墨迹,“第一泉”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间书法家王钟霖手笔,亭西“趵突泉”石碑,由明代山东巡府胡缵宗所书。趵突泉东池北岸,依水而筑,窗明几净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莱社,又称望鹤亭茶社,当年康熙、乾隆两个皇帝都曾在这里临水静坐,品茗赏泉,领略趵突泉的万般风韵。当品尝到趵突泉水后,竟将南巡中携饮的北京玉泉水全部换成趵突泉水,故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但这里总体来讲,给人一种单调的感觉,除了这个泉水外,没有其他特别可关注的东西,前后二十分钟就搞定。出来的时候,于新龙特地让大家仔细地看了看大门口门楼上方“趵突泉”那三个字。大家说书法不错,但看不出有何异样。于新龙就解释说,你们看,那个“突”字,宝盖头上面是不是少个“点”呢?大家细一看还真是那么回事,就让讲讲其中的缘由。于新龙含着笑说,先不告诉你们,你们先琢磨琢磨。

因为这里距离大明湖已经很近,所以大家又驱车去看了看大明湖。在大门口,于新龙又指了指上方的字,说大家看这“大明湖”三个字,有何特异之处?有一个女的心比较细,就说那个“湖”字的三点水好像多了一个点。于新龙说,你说的对,这一点水就是刚才“趵突泉”少的那一点水,水从那里流到了这里!于新龙又向大家介绍了一下大明湖的一些特点,大明湖是由附近的很多泉水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泉水由南岸流入,水满时从宋代修建于北岸的北水门流出,流入小清河,向东注入渤海。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构成,因而湖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常年保持较固定的水位。湖上有历下亭、汇泉堂、湖心岛等大小岛屿六处,公园自然景观优美宜人。湖水波光粼粼,令人心旷神怡。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莲,湖畔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最好的写照。另外,大明湖还有“蛇不见,蛙不鸣”的自然生态之谜,这里得水面虽然广阔,但里面没有一条水蛇,一年四季都听不到青蛙的鸣叫声。大家转了转也觉得没什么,因为上海有太多的海水,这点小水泊不算什么,但听说全部是泉水,觉得还有点意思。
看完这两个地方仅用了一个多小时,于新龙说反正今天不回上海,时间尚早,不如再去爬爬这里的另一个景点:千佛山。古代禹、舜曾于千佛山下开荒种田,因此,又称为禹登山、舜耕山。隋开皇年间,依山势镌佛像多尊,并建“千佛寺”,始称千佛山。唐代将“千佛寺”改名“兴国禅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明代寺院扩建,遂成香火胜地。1959年辟建公园,面积166公顷。千佛山,东西嶂列如屏,风景秀丽,名胜众多。兴国禅寺居于千佛山山腰,内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南侧千佛崖,存隋开皇年间的佛像10余尊。山崖上,由西向东,次有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大家听着千佛山的情况,觉得也没什么。大家对佛也不怎么感兴趣,而且转了半天了,有些累了。就对于新龙说,千佛山就不去了,我们去吃饭吧。饭后好好歇歇,准备明天一早回上海,以后有机会了去爬泰山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