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月二十五日,安平在攀枝花的钢铁厂刚刚练出第一炉钢水的时候,中央军的陈诚,以及在河南的张学L同时发动了对苏区的进攻。陈诚以三个师的兵力进攻黎川,张学L以王以哲的一个军向豫皖鄂苏区发动进攻。两线同时打响,南方的陈济棠,白崇禧各自在自己的防区内严阵以待。
习惯了打游击战和伏击战的红军打起了阵地战,那叫一个惨。国民党同时实行三封政策,断绝了苏区和外界的联系,导致苏区缺衣少食:缺盐、缺药、缺布匹、煤油、弹药等等,虽然十九路军方面和红军达成了默契,私下里开放了一些地点任由红军派人来交易,但是红军挖的那点钨矿什么的,换来的紧缺的资源还是不够用。红军的部队有三分之一没有正规的枪炮等火力武器,有火力武器的也都是些落后装备,机关枪、手榴弹、迫击炮等也严重不足。陈诚在黎川、临川、金溪一带,运用空军火力配合和碉堡战术,和守卫在这一带徘徊于碉堡之间的红军展开了激战,红军损失惨重。对于好不容易有了和红军主力进行正面对决的陈诚来说,这简直就是上天赐予他的报酬的机会,因为第四次围剿里面他的嫡系部队十一师被几乎全歼,师长被活捉,于是陈诚对着所谓的红军主力猛打猛攻,红军数次被包围夹攻。
主席和萧劲光为了防止自己被包围全歼,主动撤出了黎川,二十八号陈诚占领了黎川,大大出了一口鸟气,不得不说,陈诚这个人打仗有正无奇,遇见有点诡计的将领马上吃瘪,但是李德先生不在这个行列里面。在得知黎川失守之后,这位先生先是大骂前线的将领无能,擅自后撤,然后电令红军东方军进攻硝石、资溪桥、黎川之敌,收复黎川;然后命令中央红军主力由永丰、乐安地区东移,攻击牵制南丰、南城之敌,策应东方军向黎川的进攻。装备远远胜过红军的**部队正愁找不到红军的主力部队呢,陈诚的部队马上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
十月六日至七日,东方军的红三军团在黎川东北的洵口与敌相遇,激战之后,消灭了敌赵观涛第六师两个团多图,生俘第十八旅旅长葛钟山。赵观涛是浙江人,是蒋委员长的老乡,手下的部队也算是中央军中的嫡系,同时他和陈诚都出身于保定军官学校,也算是校友。这次败仗实在是**第五次围剿里面的惟一一次大的败仗,不过也不是没有意义,至少那位李先生就以这个意外的胜利作为自己战略成功的结果,命令红军坚持向碉堡和敌人据点主动进攻的积极防御方式,结果就是大大打消掉了之前**寻找不到共军主力的烦恼。**依靠着自己拥有的空军优势和火力优势,甚至于人数上面的优势,步步紧逼,大量消灭红军的主力军团力量,同时把包围圈逐渐缩小。
另一方面,张学L的部队凭借这炮火的优势,赶着豫皖鄂地区的红军往南跑,由于中央苏区被重重包围,南下的部队转道湖南和湘赣苏区的红军第六军团汇合,张学L出于保存实力的想法,对于追剿并不热心,把他们赶到了何建的地盘上面就停止了军事行动,宣布自己剿共成功,歼灭共军数万,收复了大量苏区土地云云。委员长通电嘉奖,同时号召所有的军阀向张少帅学习,为国家为民族大力开展剿共事业,执行剿共计划,对于这份电报,何建恨得牙痒痒的。

由于本来应该发生的福建事件没有发生,**的剿共事业前途一片光明。李德先生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积极防御计划破产之后,这位先生又提出了“短促突击”的战术原则,提出以碉堡对碉堡,处处设防,节节抵御的部署,采用了阵地防御战。这简直就是落入了敌方的圈套,蒋先生巴不得红军分散兵力和自己这样子打,要不是蒋先生指望那些杂牌军能够冲在前面好好消耗一下实力的话,中央军早就打到瑞金了。但是出于由于前面四次失败之后培养出来的谨慎,蒋先生还是让自己的军队保持着良好的阵型缓慢推进。
在安平看来李德先生这位德国**员大概是把江西的农村当成了柏林的街道,以为自己是在进行一场巷战,自己的部队总是可以凭借着地理的优势向敌方发起出乎意料的进攻,可惜的是德国人是不适合打农民战争的,这从他们的农民战争几乎都没有成功过就可以看出来了,德国的将军们打的都是大规模的集团化的正规战斗,这方面蒋先生那边的德**事顾问顾问们比较占优势,毕竟他们都是德国参谋部出身。那些一到关键时候就不会打仗的软脚虾如蒋鼎文,汤恩伯在老头子的眼皮子底下,打得还是中规中矩,在李德同志的配合下和德国顾问的监督下终于没有出什么乱子完成了中央苏区的重重包围。这时候蒋委员长踌躇满志,准备完成对朱毛共匪的最后一击。虽然蒋委员长已经从情报上面得知主持共军抵抗的已经不是主席和总司令了,但是从内心深处,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委员长仍然认为这是自己和主席以及总司令的一场战斗。
经过接近一年的苦战,到了关键的时候,蒋委员长想借机削弱地方军阀势力的想法又冒了出来,他主动把南方的部队放开,露出巨大的空隙,吸引共军向广西、广东方面逃窜,同时在北面加紧集结兵力,做出泰山压顶之势。这个时候博古和李德已经慌了,自己的防御计划一个个的破产,红军被压缩在瑞金、会昌、于都、兴国、宁都、石城、宁化、长汀的狭小区域里,而外围的**正在猛攻,李德和博古已经被这样子的攻击气势吓倒,决定放弃中央苏区,立即实行战略转移。
在此之前,红军第六军团已经向西突围和黔东的红军第三军会合,接着第三军改编为红二军团,贺老总任军团长,任书记任政治委员,接着两军合伙发动湘西攻势,建立了湘川黔根据地。蒋委员长判断,一旦中央红军突围,那么一定是去向湘西和红二六兵团会合,于是电令陈济棠、白崇禧、何建,命令三省各自出兵到指定位置,力求将共军消灭在湘江以东,防止共军继续西窜进入湘西和红二六兵团会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