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惊飞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爷,这宝华寺今日为何有这许多香众?”在通往山顶的这条青石小道上,手提香烛篮子的行人可谓摩肩接踵,虽然早在客栈就听说过宝华寺是这山西道的禅宗第一寺,香火鼎盛,但大清早就看到这么多香客还是有些奇怪。
“是啊,南相,便是京城的镇国寺也未见有如此场面。”林锐也疑惑道。
“殿下有所不知,今日是宝华寺三坛大戒授戒的最后一日,此乃佛门盛事,一年仅此一回,香客众多也不足为奇。”南靖抚须道。
“南相昨日才到西津,却是如何知晓?”林锐更奇道。
“传戒道场开坛足有一月之期,涉及全国各地前来的授戒僧众,兹事体大,按例开坛之前数月就需报至礼部僧录司备案待查。下官在京曾批阅过此事,倒是记忆犹新。”南靖答道。
“原是如此,南相既是内相,统管六部,这各部大事自是知之甚明。”林锐露出钦佩之色道。
“那和尚授戒,关香客什么事啊?为何这么多香客要来看热闹?”我咂咂嘴奇怪道。
“经曰:‘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三坛中,初坛授沙弥、沙弥尼戒,二坛授比丘、比丘尼戒,三坛授出家菩萨戒。凡出家者必须受足此三坛大戒,才被视作大乘出家人。传戒主事者为十师和尚,其中,得戒和尚、羯磨阿阇黎、教授阿阇黎各一,是为三师和尚,另有尊证阿阇黎七人,总称三师七证。这十位皆是各地名寺的得道高僧,倘若平时,要一一拜谒到,岂不是要花上一年半载的功夫,现今宝华开此佛门盛会,向佛之人纷拥而至,是在情理之中。”南靖学识渊博,娓娓道尽个中缘由。
“小王爷,不知道智海大师会不会来?”林风突然插嘴道。
“少林寺乃禅宗祖庭,定有高僧位列十师之中,但殿下的师父智海禅师是达摩院的首座,却不一定前来,按礼该是戒律院的智山大师来才对。”南靖分析道。
“你师父是……是和尚?”我吃惊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结结巴巴道。
“阿九,目无尊长,不可胡乱说话。”南靖柔声责备于我道。
“小心闪了舌头!你倒说说我师父为何不能是和尚?”林锐倒是不以为意,语气轻快道。
“这个,这个……”偷偷看向南靖,他正投过来一个警告的眼神,我嗫嚅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你师父是和尚我倒不奇怪,我奇怪的是你怎么不是和尚?想到这里,我“嘿嘿”干笑两声。
“什么叫这个……嘿嘿。”林锐不想放过我,继续道。
“你师父是和尚,你是不是和尚?”我不怕死道。
“你看着我倒是是还是不是?”林锐像绕口令般答道。
“你!看不出来!谁知道你是不是带发修行来着?”就着林锐的问话,我顺坡下驴,看不把你给气死!
林风、林默二人听我和林锐对话至此,已是忍不住笑出声,南靖也是一脸又好气又好笑的神情看着我,就连一直默不出声的南福嘴角也挂着一抹笑意。林锐倒不似勃然大怒的样子,只是皱着眉用折扇在我头上轻敲一记道:“不知死活的丫头!”
“阿九,在北平王殿下面前怎可言谈如此放肆!殿下宽宏大量,不怪罪于你,你还不快向殿下赔礼!”南靖板着脸教训于我,话中却带着帮我开脱之意。
“王爷在上,阿九一乡野村姑,不该问您是不是和尚,更不该问您是不是带发修行,言语冒犯之处,纯属无心之失,还请王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饶过民女这一回罢!”我一本正经念道。也不知怎的,好像就和林锐不对盘,顾不上念及或许是根本不屑于他的尊贵身份,总是忍不住处处要和他抬扛。
林锐并不理我,和众人大步向山顶走去,经过我身边时,突然落下脚步,微弯下腰,眯缝着一双俊眼,危险地凑到我跟前,我下意识地将身子向后微仰,只听林锐在我耳边低声道:“这次饶了你,这份人情我且帮你记着!”说完已是扬长而去,我却止不住身体继续向后倒去,近乎弯成了个“铁板桥”的身段,才吃惊地拧身而起,看来是把人得罪到地了!
这宝华寺的正殿唤做圆通宝殿,我从边门进入,从左至右转了一圈,发现这竟是座无梁殿,不禁啧啧称奇。四壁全部用砖垒砌,不见寸木,殿内的装饰都是砖雕而成。两侧偏殿呈飞阁式,也是无梁,殿顶重檐九脊,内部拱券也是青砖垒成的,外部是仿木式的砖雕。屋檐出檐很短,想是砖檐要比木檐比重大得多的缘故,这殿阁内外人来人往,要是一块坠落下来,岂不是真的要阿弥陀佛。

南靖与京城镇国寺的方丈心远大师是方外之交,适逢方丈到此作传戒主事,遂相约在禅堂论佛,林锐也去僧房拜见他的师伯智山大师,我心中暗叹他们都喜相逢去了,只剩我和南福、林风、林默三人在殿外大眼瞪小眼。
在正殿转到第三圈,我终于忍不住对他们三人道:“再杵这就要成佛像了,我去随处走走,你们爱呆在这继续。”
“那在下陪阿九姑娘到别处转转。”林风道。
“可别!有你们在,闷得慌。”我可不愿意有个跟班。
“那阿九姑娘自己多加小心。”林默提醒道。
心中一喜,扬手冲林默做了个OK的手势,却见林默和林风均是一头雾水地看着我,一想不对,赶紧扭头就走。
悠长的钟声夹杂着诵经声传入耳内,梵音袅袅,让人听了心生宁静,脚下不由自主循声而去。穿过几进庙堂,发现自己竟已置身一座无人的偏殿之内,钟声也杳然不闻,殿内供着一座观音像,殿顶垂下一盏巨大的海灯,昏黄的火光明灭跳跃着,一切都是寂寥无声。我向殿内右首一张经课桌看去,座椅空空,执事的和尚竟不在,桌上一个木制签筒吸引了我的目光,好奇地将它拿起细细看起来。
记得大一的时候和小婕一道去浙江普陀山旅游,普陀山是专门供奉观音的佛教圣地,岛上最大的普济寺有个殿供奉的观音叫“千手千眼有求必应”,导游介绍说观音菩萨与世上众生最是有缘,苦难众生的声音在他心眼中能一一照到,所以叫有求必应菩萨,如果心愿达成,一定要在一年之内来还愿。当时和小婕觉得许愿还愿太麻烦,不许吧好像又白来了这最大的观音道场,就各许了个买彩票中五百万的愿,不成不用还,要真哪天菩萨显灵了,立马来还。
想到那个前世未达成的黑心愿望,忍不住笑出声来。看这签筒上刻着观音签三个字,心念一转,何不测一下?求个什么呢?钱财?发现在这里我好像不是太需要这些。家人平安?阿九是孤儿,应该用不着。还是求下终身大事好了,不管灵不灵,这个时代的女子怕是最在意便在于此吧。
手捧签筒,跪在宝相庄严的观音像面前,我开始虔诚许愿。用力一摇,签筒里蹦出一支竹签,这可是我活了两辈子求的第一根签!心情既紧张又兴奋,屏住呼吸,轻轻从地面上拾起这支签,握在手中。对着昏黄的海灯,我辛苦地辩认着上面两行小小的繁体字。
“第十三签《罗道拜师》”我小声念道。
“自小生在富贵家眼前万物总奢华蒙君赐紫金玉带四海声名定可夸”一字一句念罢,我不由得心生疑惑,这是说我吗?可阿九从小就被陈天行抱养,怎么会生在富贵家?又何来奢华万物?既是家中富贵又怎会遗弃亲生骨肉?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对了!求了签,该有人解签才对,自己懵懂瞎猜定非正道。
“女施主,求的可是姻缘?”
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我惊得一下从蒲团上跳将起来。
“你是谁?你怎么会在这里?”只见一个须发皆白的枯瘦老僧正坐在殿门边的经课桌前。我心中大骇,这老和尚从哪冒出来的?刚才这明明没人呀?
“老衲便是眼前,万物皆虚幻,又何来你我之分?老衲在此,是因与施主有缘。”老和尚双手合十道。
“那请问大师,这第十三签《罗道拜师》应作何解?”我小心翼翼问道。
老僧拿起课桌上一册薄薄的卷子掀开一页道:“此乃中签。”
“中签?”我略有些泄气,怎么没抽个上上签啊。
“囚人逢赦病即安然龙门得过名遍皇都此签龙门得遇之象,凡是有变大吉也。”
“那是说我以后会逢凶化吉了?”我奇道。
“女施主所言极是。”老僧点头道。
“囚人逢赦,病即安然。照这个说法,我岂不是会坐牢生病?”求姻缘求成这样,我不禁要抓狂。
“女施主,万物皆有变数,不可执着,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切记切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