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李小姐寺中得谶语 上元节帕子把情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说李小姐回到家中,既惊又喜。惊者,为高恶少所纠缠,险些被扭入虎口,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想想还有些后怕;喜者,多亏小和尚搭救,而且小和尚长得俊俏,武功超群,又温文尔雅,小姐一见便不能忘掉。只恨当时在大庭广众之下,尚且害羞,未能与小和尚多聊几句。但看得出小和尚眼中冒火,也有意于她。如何才能再见到小和尚呢?小姐思考半天,忽然想起一事。再过一个月十一月初九,便是母亲的十五年祭日,何不给母亲上坟回来,借故再去铁塔寺为母亲烧香还愿,也许有机会见到小和尚一面。
李小姐在闺房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熬到十一月初九这天,上午和父亲一起去城东郊母亲坟上烧了些纸马福物,哭祭了一番。中午吃饭时,对父亲言道:“近几日,女儿精神恍惚,晚上总是梦见母亲。今日上午去坟地祭奠,方觉精神有所好转,我想明日和丫鬟再去铁塔寺,在佛前为母亲烧香还愿,不知可否?”李员外点点头道:“好吧!既然有这份孝心,明日你和丫鬟早去早回,勿让为父挂心。”李小姐见父亲答应,满心高兴,点头称是。
次日一早,吃过早饭,李小姐梳妆打扮过了,乘轿往铁塔寺而来,丫环紧随其后。刚进铁塔寺山门,李小姐便撩起轿帘,四下观瞧。但见来来往往皆是进香还愿之人,偶尔看到几个和尚在寺内扫地,却并无前日井台所见之人。
到了大雄宝殿,将轿停下。李小姐和丫鬟走进殿内,舍下香钱,李小姐跪在佛前默默祷告道:“小女子意中人为本寺僧人灵光,虽知彼为和尚,难谈婚嫁,但小女子朝夕思慕,痴心妄想,不能忘怀,此姻缘有无结果,但求佛祖明示?”
丫环小红站在旁边,见小姐喃喃呐呐,低低微微,口中不知说些什么,还以为是为老夫人祈祷呢。
小姐祈祷完毕,缓缓起身,拍打了几下膝盖上的尘土,走到签台,伸出纤纤玉指,拿起竹筒,摇了三摇、晃了三晃,信手抽出一只竹签,心惊胆颤地看去,却是一首七言绝句。
姻缘总是千般难,却是前世一线牵;
上元佳节再相遇,春风可度玉门关。
由于李员外没有儿子,把小姐当成了命根子,从小便请来先生教小姐读书,长大后又经管家里的帐务。小姐也是天生聪明,一学便会,唐诗宋词无有不通,文才虽比不上卓文君、苏小妹之流,但一般的文章诗词还是写的来、解的透的。故此,小姐看罢签中箴语,当时便明了于心。知道此事颇费周折,但却是前世姻缘,上元佳节便能和小和尚再次相会。小姐暗自高兴,又朝佛祖拜了三拜,方才和丫鬟走出殿来,上轿回府。
李小姐回到家中,耐心等待,简直是度日如年,终于过了除夕便是上元。由于是太平时节,万民乐业,上元佳节前两日,家家户户便点放起花灯,大街小巷非常热闹。真正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男女老少舞翩跹。
由于每年的上元佳节,倾城士女通宵出游没有禁忌,给男女私会带来了许多机会,古往今来留下了许多爱情佳话。
宋朝词人李汉老有一首《女冠子》单道上元佳节男女私会之事,略见一般。
帝城三五,灯光花市盈路。天街游处,此时方信,凤阙都民,奢华豪富。纱笼才过处,唱道转身,一壁小来且住。见许多才子艳质,携手并肩低语。
东来西往谁家女?买玉梅争戴,缓步香风度。北观南顾,见画烛影里,神仙无数。引人魂似醉,不如趁早步月归去。这一双情眼,怎生禁得许多胡觑?
李小姐心里有事,早早吃罢晚饭,便与丫环小红上街赏灯。小红肩上斜挑一盏彩鸾灯在前引路,李小姐冉冉跟在后面。出的府门,见街上早已是人潮涌动。但只见银汉现一轮明月,天街点万盏华灯。李小姐和丫环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欣赏着挨家挨户挂出的奇异灯饰,破解着灯笼上所列字谜,二人说说笑笑,走过闸口桥,越过菜市口,向光岳楼逛去。
一路之上,李小姐的双眸并未闲着,时时在人群中搜寻着小和尚的踪影,可是望穿了双眼,也没有找到。李小姐有些失望,心想,谶语上言说我二人在上元佳节便能再次相会,莫非不灵?
二人及近光岳楼,街上拥挤的人流更多了。放眼望去,光岳楼上设有鳖山,灯光灿烂,香烟馥郁。光岳楼前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一问才知是铁塔寺僧人在里面练武,小姐心中一亮,顿时来了精神,喊着丫环向里挤去。
费了半天劲,二人好不容易挤到了最前面,只累的气喘吁吁,这么冷的天,小姐的香汗竟然沁满了粉腮。见果然有十几个僧人,正在楼前比比划划。有的僧人演练铁头开碑、有的演练手断青砖、金枪刺喉、镖打烛头等功夫,引得观众齐声叫好。

这时,见一高大僧人,手敲铜锣绕场走了一圈,众僧人皆收拾场面退到后边。高大僧人敲罢铜锣,高声喊道:“各位施主、父老乡亲们,值此元宵佳节,太平盛世,俺铁塔寺僧人,奉方丈之令,前来耍耍玩意,凑个乐子。下面有请去年打死‘黑狗熊’的灵光师弟,给诸位献上一趟单刀,练的好时请诸位多多鼓掌。”
东昌府人谁不知灵光大名,早就翘首以待。李小姐心中更是一动,佛祖谶语,果然一丝不差,意中人马上就要露面。只见从楼门洞内走出一个和尚,打扮得整齐利索,手持单刀来到场中央,抱拳施礼。小姐就灯光中看的真切,正是井台所见小和尚,心中大喜,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此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见灵光一个怀中抱月,将式子亮开,紧接着将单刀慢慢舞动,一招紧似一招,一阵快似一阵,最后风声骤起,只见刀光闪闪,不见人影,围观之人,顿时鸦雀无声。片刻,灵光舞着舞着,一撒手将刀抛向空中,单刀在人们的头顶上方寒光逼人,众人皆头皮发麻、大惊失色、欲拔腿想跑却又挪不动步。但见灵光连翻两个跟头,紧接着一个腾空飞跃,如蜻蜓点水一般,落到人群头顶上将刀接住,然后又一个跟头返回场中央,往地上一站,气定神闲。
观众就像从梦中醒来一样,余悸未消,很大一会,不知是谁首先鼓掌,众人才反应过来,一齐鼓掌、叫好,欢声雷动。随后,又是那个高大的僧人手敲铜锣走了出来,报告下位僧人习练的项目。李小姐那里听得进去呢?眼盯着灵光站立到人群边上,便手拉着丫环挤了过去。
小狐仙自那日井台与小姐一见之后,竟也是难以割舍,心想,也不知是那家之女,又无从问起,故经常借故上街,以期能再遇到小姐。但是多半年过去了,总没有机会。小狐仙毕竟是狐仙之体,天性好玩,整日和师兄弟们在一起滚爬摸打,慢慢的将此事也就淡了下来。
小狐仙此时正然站在人群边上,维持秩序,但闻的一阵茉莉花香,猛然回头,却是喜从天降。见李小姐和丫鬟就站在自己身后,丫环肩上还斜挑着彩鸾灯。真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来得全不费工夫。
见小姐凤髻铺云,峨嵋扫月,百般娇媚,万种风流,双目正脉脉含情的注视着他。四目对接,小狐仙就像触电一样,浑身猛然颤抖了一下,不由得激动得热泪盈眶,到嘴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
李小姐看着小狐仙痴呆呆的样子,更觉可爱,不觉失声一笑,把小狐仙羞得满脸通红。李小姐靠近小狐仙,掏出一付红绡帕子,塞到小狐仙手中,悄悄地道:“多谢小师父井台搭救之恩,小女子终生难忘。今日有缘再相会,赠君帕子一副,莫辜负小女子一片心意。”
这幸福来的太突然了,小狐仙手握帕子,一股暖流涌遍全身,颤巍巍的说:“多谢小姐盛情”。由于周围挤满了人,哪里有和尚和小姐在一起闲扯的,小狐仙待欲诉说思慕之苦,只好欲言又止。再看李小姐嫣然一笑,一扭头和丫鬟混入人群中去。小狐仙心中一阵惆怅,只恨口舌太笨,尚未问明小姐的府第,却又匆匆而别。
小狐仙偷偷将帕子打开,见上面绣有七言绝句一首:
妾乃李府一千金,家住东关大宅门;
井台一别多半载,每日每时不思君。
小狐仙细品诗中滋味,知小姐果真有情与他,故将府宅及相思之意绣在帕子上,大有以身相许之意。小狐仙喜形于色,未想道人间一游,却有如此奇遇,偶尔入寺做起了和尚,学到了绝世功夫,现在又艳星当头。小狐仙心想,尚若苍天有眼,真能有如此美女相伴佳宵,此番来人间心愿已足,更何有他求?
这天晚上,小狐仙等众僧人睡着后,再也没有去寺外的东昌湖边上练习“自然通臂神功”,而是偷偷地掏出小姐赠给的红绡帕子,拿在鼻子上闻了又闻。一种特有的、南方茉莉花香,沁入小狐仙的肺腑,小狐仙激动得想哭。
这香味曾经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期盼已久,就像一个遥远的梦,重又回到小狐仙的身旁。而这个梦究竟是什么呢?他也说不清,只觉得有些东西飘飘渺渺、若有若无地在他的脑海里萦绕,竟然什么也想不起来……。
这一夜,小狐仙失眠了,这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也是他第一次知道人间还有这种说不出的、涩涩的、甜甜的烦恼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