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定脉寻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烛光跳跃,莹花爆喜.李金鑫取下酒葫芦,仰头狂饮数口.与徐小暖对视半晌,均是默默无言.眼看天色渐亮,料想唐静儿将诸般工具应以准备停当.皱眉问道:"这个大洞是做什么用的?"
徐小暖道:"听王大哥讲,这是明末"闯将"张献忠的藏宝之地."
李金鑫眉头皱得更紧,这人是陕西定边东人,后来率农民军入蜀,在成都称帝登基,建立大西政权。也算做过帝王,可这又和<大梦天书>有什么关系了?"
徐小暖道:"据传,张献忠在撤出成都府之前,干了一件很奇怪的事.他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在锦江某处筑起高堤,但并不是为了治理水灾,而是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了个数丈深的大坑,将他抢来的数以万计的金银财宝埋在坑中,然后重新决堤放水,淹没了埋藏财宝的大坑,称之为水藏。并留有一张藏宝图,将劫掠来的金银财宝埋藏在成都的某处,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记。多年来,成都有童谣唱道:“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也有人唱道:“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彭山县志>载:“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渔者于江口河中获刀鞘一具,转报总督孙士毅,派员赴江口打捞数日,获银万两并珠宝玉器等物”.光绪三年,有人在这千叶河畔挖出了数枚银锭,上刻"沅陵县征完解司载充兵饷银五十两崇祯十年八月银匠姜国太"及"崇祯十六年八月,纹银五十两"等字.王大哥查验诸多文献记载,推测出此地才是张献忠真正的藏宝之地,至少,也是藏放最值钱珍宝的地方."
徐小暖顺手接过李金鑫的酒葫芦,仰头喝了一大口,登时便呛得咳嗽起来.接道:"张献忠自号"八大王",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他小时候读过一些书,武功自成一家.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自他于崇祯三年起义后,他的部众成为当时以王自用为盟主的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从此,张献忠随着义军,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屡立战功。他的队伍也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成为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崇祯六年,张献忠成为以高迎祥为盟主的十三大当家之一.七年入川,攻陷夔州,进围太平.但在重庆女总兵秦良玉与其子马祥麟的前后夹击下,无奈退走湖广.八年,各路义军被官军围困于河南.张献忠作为东路军的主力,连破固始,安微霍丘等州县,直指明朝的中都凤阳.其军纵横驰骋,一天便攻陷凤阳,砍光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还拆除了周围的建筑物和朱元璋出家的龙兴寺(又名皇觉寺),然后放火烧了皇帝的祖坟。其部下掘坟掳之,获金银珍宝无数.其中有一紫玉红鱼,雕功拙朴自然,巧若天工.凑巧他的贴身护卫军中有个人略识风水,告之曰:"此乃大冥双翼紫玉红玉,有莫大功用.自古流传,周文王之父季厉曾爱若珍宝."张献忠闻言,连召数十名大阴阳昼夜查其功用,告之"可称王".余则一无所获.
张献忠生怕走漏消息,惊起义军内斗,接着挥师南下,一举攻克庐州、安庆、和州、滁州,一直沿长江打到江苏的仪征,一路所向披靡。后来又回师向西,经英山、霍山,同马守应部会师于湖北麻城。从湖北进入河南,又进入陕西,由商雒打回关中。张献忠转战千里,忽东忽西,官军损失惨重.

……九年九月,闯王高迎祥不幸遇伏被俘,身死.张献忠入河南袭破许州,杀左良玉兄,获物资巨万。十年,为保存实力,接受了兵部尚书熊文灿的诏抚.十二年,在谷城重新摇旗,一呼百应.十三年,杨嗣昌眼看无法消灭义军,就采用“招抚”办法,妄图分化瓦解。他宣布赦免罗汝才罪,归降者授以官职,唯不赦张献忠,有能擒获张献忠者赏万金,封侯爵。但第二天杨嗣昌驻地的墙壁上就出现“有能斩督师来献者,赏银三钱”的布告。义军针锋相对的回击,使得杨嗣昌非常沮丧,并怀疑左右都通义军。十四年,攻克襄阳.杀襄王和贵阳王.同时,李自成在洛阳斩杀福王.十五年,占黄梅.十六年,杀楚王.得其宫中金银各百万,秘册数箱.是夜睡梦中,见一琐大鲤鱼摆着红尾浮于江面之上,口吐人言:"可称王."醒后惊诧莫名,即寻了当初那枚紫玉红鱼,穿了丝线,系于颈中.又连问数名大阴阳,皆曰"可称王",遂信之.改武昌为天授府,自称:"大西王".此时李自成在襄阳建号称王,对他占据武昌十分不满.使人贺曰:“老回回已降,曹革左皆死,行及汝矣。”十七年再破夔州,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大西政权建立后,设置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等文武官员。大西政权颁行《通天历》,设钱局铸“大顺通宝”行用。不久,命养子平东王孙可望往取汉中,被李自成部将贺不可胜数击败.次年,再败于贺珍.当是时,才知明初大阴阳宗师汪藏海的后世子孙汪其名隐于李自成军中.大顺二年,李自成遣使下诏纳降,诏书道:"献忠前此扰乱,皆明朝之事也,当知徒有红鱼而不解自误也.如审天时,率众来归,自当优加擢叙,共享富贵……"
"张献忠方知此时唯凭那大冥双翼紫玉红鱼方能破天改命,悄悄使人秘会汪其名.回曰:"闯公对汪氏一家有活命之恩也,不敢或望.先鱼而告闯王,或能助之!"张献忠大怒,言道:"天下攘攘,便只汪家精习风水勘舆么?"此后遍寻奇人,终不可得."
明初,世人谁不知晓大阴阳汪藏海,他在风水上的造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参与明祖陵的修建.他一句话,便使得几个城市在中国彻底消失.被后人称之为"定脉寻龙"的鼻祖.永乐二十八年逝,传闻其葬于南海海域,殓以水葬.管子云:"非于广川之上,必于大山之下,高勿近旱而水足,低勿近而沟防省."当世除了汪家,能够通晓阴阳,识得这紫玉红鱼的再无别人."
徐小暖缩缩身子,道:"王大哥说,紫玉红鱼与天本花帖二者原在刘伯温之手,何以紫玉红鱼竟会藏在皇祖陵中,难道刘伯温早知朱元璋定要置他于死地,是故先行将二物一分为二,紫玉红鱼藏在了这最危险却也最安全的地方,朱元璋纵使再过狠毒,也不致于去掘动自己的祖坟.所以王大哥猜测,张献忠虽然得了紫玉红鱼,李自成得的却是天本花帖.那汪其名即隐在李自成帐下,天本花帖亦是应在此人身上.二人乃为义军之首,成大明数百年天下者,刘基刘伯温不可或缺.败大明者,究其原因,却还是着落于刘基之元首."
李金鑫合掌赞道:"有理",转眼透过窗子,但见远方天际已现一丝鱼肚白,叹道:"管它紫玉红鱼也好,<大梦天书>也好,只要是白燕能够安危脱险,无恙归来.我便是求神拜佛,戒酒戒肉,吃斋念经,青灯残发,亦是心满意足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