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大梦天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李金鑫说王照亮不会绝嗣倒也不是瞎编乱造,他这阵子猛啃易经等书,又得名师指导,大有心得.不过这话只说了一半儿,王照亮脸色青灰,上眼白中际一条黑线竖立,照相术而言,乃是指隐有暗疾.也不知是不是王照亮所说的缺德事儿干得太多,常下墓陵沾惹尸身,参扰鬼气,以至于此.既然王照亮不说,自己却也不好相问,心里暗暗含了一层担忧.
王照亮说道:"据后札所述,当时风吾匆忙逃出秦皇宫,带走的并非全本,而是只有第一篇中的半篇.不过两页而已.后来其孙将此篇献与刘邦.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败亡后,刘邦在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和燕王臧茶等诸侯王的“劝进”下,由“汉王”摇身一变而成了汉王朝的“皇帝”,遂得天下.淮南王刘长本是刘邦的小儿子,依他之无能,何以竟敢反叛,况且汉文帝刘恒“待以兄弟之礼".他的生母赵姬为刘邦所宠,却盗出那半篇欲献与初时的主人赵王张敖,后来张敖叛乱,赵姬因此受牵连被捕,愧而自杀.半篇落入刘长手中,起了叛心,可是他终究无甚才能,被捉拿到京都.汉文帝念及兄弟之情,并未依法处刘长极刑,而是将他废爵流放蜀郡。刘长在发配途中绝食而死,年仅25岁,死后被谥为淮南厉王。四年后,刘安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出任淮南王."
"刘安此人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因那半篇,热衷于道家黄老之术.汉武帝时,刘安已誉满天下.他依归藏之法在寿春北山筑炉炼丹,偶成豆腐。刘安因之被尊为豆腐鼻祖.李时珍曾在中说道:"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
其后又"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掌握了精铜铸造技术,同时不断地积蓄力量,为有朝一日的谋反做着准备.依汉武帝的才情,刘安注定了和他父亲刘长一样的命运,谋反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便由于门客雷被的告状,以及门客伍被、孙子刘建的告密而划上了句号.汉武帝派遣有名的酷吏张汤查办此案,认定刘安谋反属实.以"阴结宾客,拊循百姓,私藏祖物,为叛逆事"等罪名出兵淮南,逼刘安交出那半篇.刘安的门客当中,苏非和左吴为报主恩,撞墙而死.死前曾将那半篇隐入被近代学人梁启超称誉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划时代巨著.至此下落不明."
王照亮一口气讲了这些事儿,长长叹息,说道:"我将一书翻烂了数本之多,终是不得要领,无法辨得哪些是属于篇中的文字."
李金鑫问道:"所以你才和五叔想法要去秦皇地宫中寻找那缺了两页的?"
王照亮道:"不错,那日我和五叔下到了真正的秦皇地宫,才发现只不过是打通了一条狭窒窄的甬道.甬道高约一米有余,宽约半米.我和五叔一前一后的弯腰前行,走得许久,到了一间石室之内.石室也不宽大,中间有一水银池,池子中央则有一高台.此外再无别物,甚至连别的入口之类的通道也无了.水银此物,古称为汞.本是道家方士练丹之物,何以秦皇地宫里居然将之砌之为池,日莹流动,无比好看耀眼.我和五叔吃了"红枢丸,"纵身上了高台.上面可容四人宽坐,平平整整,四四方方.我二人查之甚详,并无发现.难道辛辛苦苦这么些天,就为了到这屁都没有一个的石室中看上一看?因此我和五叔都不甘心.那石室之中也不知怎地,竟有气息流通,所以呆得许久,也无不适之处.忙活半宿,五叔无意中在石台上吐了一口唾沫,便在那唾沫湿润之处现出一根红色划痕来.这下大喜过望……"说到这里住口.朝白燕和徐小暖看了一眼.
李金鑫一怔,心知既然见水现形,依照他的性子,必定是撒泡尿来看看了.当前有女子在此,他自是不好直说.
王照亮将此处支吾过去,接着说道:"看那高台上的红色划痕,居然便是一个半鱼半龙的图案,一面为鱼,一面为龙.其中鱼眼龙眼处均有一个豆粒大小的凸起.五叔取下两枚银针来,用力一刺,只得"咯咯嘎嘎"几声连响,背后的整座石墙向下落去.我和五叔未及细看,已是吓得头皮发麻,全身都起了鸡皮疙瘩.石墙一落,里面跳出无数奇形怪状的东西来,猪一般大小的红色巨鼠,人一样脸孔的大个蜘蛛.我当时吓得呆了,五叔扯了我一把,叫道:"快走."见我不动,拉着我顺着来路便跑.一路上拼命前冲,心里砰砰直跳,到了我们挖好的那个空间里,还未歇息,盗洞口处已露出一个人形尸身来.五叔"哇"的一声大叫,拔出随身匕首,右手一挥."当"的一声,匕首被一下震飞.这东西如此历害,啥也不说了,接着跑吧.幸好盗洞打的斜坡缓陡,上面坠着一条长绳,若是又直又滑,哪里还有命在?事不宜迟,五叔一把将我推了上去,等到出了盗洞,我忙返身拉了五叔上来.一拉不要紧,五叔后背被那东西也不知抓了多少下,血肉模糊,白骨森森.我也顾不上他有无气息,是死是活.情知那东西如此迅捷,片刻之间还会追来,忙把他往身上一背,扭头就跑.直跑到遇仙桥边,放下五叔,一探气息,完了,老头子早就折了.这时两腿发软,全身无力.那东西也追上来了,我一想,好嘛,老天无眼,定要我叔侄二人毙命于斯,还有什么好说的,手上握了匕首.心想管你是人是鬼,你不要我命吗?你也别想讨了好去,拼着死也要剐你一刀……后来的事你也知道了,多亏你舍身相救,老哥哥才能苟延残喘到今天."

看了李金鑫一眼,不尽唏噱:"我这一辈子,临到老了得你这么一个小友,结为忘年之交,死也值了."
李金鑫笑道:"能结交老哥哥,多宝也着实是欢喜得紧."
王照亮哈哈大笑:"前两年见你常自郁郁不欢,这趟却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你与白姑娘俱是人中龙凤,实是天配良缘!何时大婚?可曾定好?老哥哥定要喝上这杯喜酒不可."
李金鑫一笑站起,拱手道:"今蒙大哥不吝赐教,感慨颇多.多宝惦念家中双亲,酒也喝的差不多了,这就告辞,待拜过亲恩,定当前来与哥哥相会."
白燕看他起身,也跟着站了起来.徐小暖早就坐的不耐烦了,站的更快,直把三人吓了一跳.
王照亮"嗯"了一声,说道:"既如此,咱们这就动身罢!"
李金鑫愣住,喃喃说道:"哥哥这是……"
王照亮笑道:"我在家中左右无事,咱们久别重逢,实是舍不得就此离别,便随兄弟走上一趟,咱们虽为老乡,老哥哥可还没去过你家呢!走罢,方才我已命人备好了车马."
李金鑫释然笑道:"那成,到得我家,兄弟非与你喝个天昏地暗不可."
二人相视一笑,同时想起初相交时一见如故的事儿来,那时节哥儿俩义气相投,均又是好酒贪杯之人,整日价流连于山水之间,杯盏叮咚,觥筹交错.无忧无虑,人生不复此矣!
(秦时水银一时,据考古学家研究,秦皇地宫处深藏水银达100吨之多.秦时有夺天地造化之功的思想,企图在高温的鼎中能做到“千年之气,一日而足;山泽之宝,七日而成.”
徐福东渡的故事让我们窥见了始皇是多么急于找到“永生”之路,以及他对于神仙之术的痴迷.为了实现永生的梦想,他不得不求助于一个女人,"寡妇清."她有一样东西,是秦始皇无法通过强取豪夺真正获得的,那就是她头脑中掌握的"不死之术"!清向秦始皇提供优质的丹砂水银和炼丹技术,并主持运行一个庞大的宫廷炼丹机构,而秦始皇则向巴清提供最强大的权利支撑。至于是不是由寡妇清掌握,无人知晓.不过秦始皇对她的恩宠,可谓无人能越.活着时将她接入宫廷养老,死后修建"怀清台"缅怀.因为清死了丈夫,秦始皇又颁布了法令:婚姻关系中,严禁男性在外沾花惹草。若秦朝男子不守规矩而**性,妻子可以“夫不守贞操义务”为由将丈夫杀死。那时妇女权利之大,后世王朝几乎难望颈背。这些可以在战国秦简里看到.
宋代学者刘攽有《女贞花》一诗写道:“巴妇能专利丹**,始皇称作女怀清。此花即是秦台种,赤玉烧枝擅美名。”他是否已经隐约察觉巴清为始皇炼丹的秘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