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末丐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日,杨国栋,朱二角等人持了书帖,分头去与城外的诸路兄弟相行联络,商议共襄此举。一探得知,原来孙中山因名头太响,清廷甚为注目,欲杀之而后快,为躲避清廷追捕,还未赶到东北。现下城外各股义士不过是各江湖帮派探路的先锋,此后尚有大批豪杰在路上接应孙中山,是以还未赶到。
众人得知此消息,均是极受鼓舞,士气大振。但后来内线的探子回报称,清兵已从邻近省府紧急调来十七兵卫,共计三万七千余人。分为火器营,健锐营等驻防八旗,另有绿营兵一支,人数约在一千多人。李金鑫等人还未来得及庆祝,已被当头当了一棒。
清时设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管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下设卫、所,吉林境内共有七十余卫。清设将军辖区,所辖区域为:东到日本海,南至图们江、鸭绿江,北临鄂霍次克海,西接黑龙江、哲里木盟。吉林于康熙十二年建城,称为吉林乌拉。清军入关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度,将整个八旗组织原封不动地移入新的社会体系之中,成为完全由国家供养的职业军队和职业预备役军人集团。八旗官兵携家带口,按建制集中居住在军营之中,驻于京畿地区的部队称"京营八旗",驻于全国各战略要冲之地的部队称"驻防八旗"。
唐静儿初时尚不以为然,她知驻防八旗中的清兵战力并不如何了得。嘉庆末年,清军在镇压白莲教大起义时,曾一度把京营八旗中最精锐的健锐营和火器营派往前线,结果因军纪败坏,不听约束,未及投入战斗就被迫撤军回京。光绪二十七年,有大臣上奏折建议从八旗军中挑选壮丁加以操练,使之恢复入关时骁勇善战的面貌。而深知其弊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此时早已不抱任何幻想,回答说:选练八旗丁壮是多年前的老办法了,你们却不知今天的八旗兵早已无可练习。清八旗子弟追求享乐,战斗意识衰退,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柴达木之战、平定大小和卓之战、大小金川之战中,号称精锐的八旗部队的表现却不如绿营兵,昔日敢打敢冲的作风已不复存在。《清史》中明载:“指挥战斗的亲王,郡王及贝勒们逗留观望,不思振旅遄进,竟尔营私适己,希图安便,或逶兵甲之不全,或托舟楫之不具,借端引日,坐失事机……等语。”不过她听得有一卫绿营兵调入吉林驻防,这才骇然色变,说道:“清廷绿营兵,实不可小觑也!清廷捉了人质,又以重兵集结,辅以坚固城防,咱们无甚打仗经验,二来处于劣境,天时地利均无,所幸者,人和也。依照当下情况来看,此仗必败无疑。”

朱二角粗声道:“唐姑娘忒也小瞧咱们兄弟了,别的先不说,便是你大哥这般万中无一的功夫,清廷便寻不出来。”
唐静儿笑道:“这个自然,不过谁说清廷之中便没有高手了?据我所知,此次徜若能将众义士一网打尽,清廷许以富春参赞军机大臣之职。并以重金聘了一批贪恋权财的卑劣之徒混入吉林。恶毒之心照然所揭。其中,更有隐居数十年不世出的高手……”
朱二角大声道:“什么不世出的高手?难道还能强过李兄弟了?嘿嘿,我可不信。”
唐静儿叹了口气,正容道:“若是低估了敌人,咱们这次可真要输的一败涂地。孙中山摇起反清大旗多年矣,何以至今一事无成?屡屡起义失败,归根结底,便是甘做清廷走狗的门派高手甚多,多加阻挠。咱们这些人却因帮派利益而未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这几年情形尚好,孙中山得洪门支持,与白莲教结为同盟,少林,武当等大派亦传言力挺,方才将清廷逼得风雨飘摇。其实像六扇门,八卦门等支持清廷的帮派可还少了。何况还有这数百年来隐而不发,秘以流传的丐帮?”
众人尽皆动容,齐问:“丐帮?”
唐静儿道:“不错,丐帮曾被誉为武林第一大帮,其声势在宋元时名头几欲盖过少林。自唐代迄今,绵延达数百上千年,可谓历史悠久。丐帮形似散乱,实则组织十分严密,兼之人员众多,消息灵通,是以历来为朝廷所忌惮。宋时曾助朝廷抵抗元兵,明末丐帮无有才能出众者,逐渐式微。清军入关后,丐帮行事更为隐秘,到了现下,竟一转成为清廷的走狗,叫人百思不得其解之余,愤而卑视。此次清廷聚集了一些江湖人士前来吉林以壮声势,领头的便是丐帮的三代长老慕容元。此人数十年前便被称为江湖遗老,功夫深不可测。谁知过了这恁多年,竟然尚存于世。还有八卦门的张世恩,这人功夫为偏邪一路,歹毒无比,且为人心胸狭窄,眦睚必报,甚是难缠。”
众人皆默然不语。便连李金鑫亦未听说过丐帮的长老慕容元,但想此人既在数十年便名扬武林,现下同辈皆已逝去,唯此人老尔弥坚,其内力武功必有过人之处。
唐静儿说的这些话虽将众人唬住,但却并非虚言,而是由自己的部属多方打探而来,确定属实之后,方才禀报于她。她怕临阵时众人气馁,思量几番,还是决定提前些说出,也算是给众人泼些冷水,莫要将自家瞧得忒大,步步为营,方能一击奏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