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般人会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做了官才知道,官身不自由。原来在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任党组副书记,基本上是自由的,现在不一样了。现在配了秘书、司机、服务员,一切活动都是有安排的,有一张满满的时间表支配着我的一切。
通过我近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按照惯例,办公厅安排了科技、文化、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和旅游部门的一把手同我见面。像这样的见面会,只要常务副市长赵志达到场就行了,可潘泓铮不请自来,会议就又上了一个档次。
本来,这个见面会早该搞了。办公厅的同志也早就征求过我的意见,可我坚持要先摸摸情况,把这些单位的基本情况弄清楚了再开这个会。
潘泓铮一进门,就微笑道:“听说李副市长先生以画招商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是专门来祝贺的。”
在座的人都会心一笑,市政府一把手到场,也是对我的捧场,我应该感激。可读书人的毛病又犯了,知道潘泓铮讲得并不怎么好笑,惟有“先生”二字,打着粤语,有点憨态可掬。我知道,大家的笑就是冲着这一点的。
赵志达急忙让座,潘泓铮便在正中坐了,感慨地说:“是呀,如果省委多派几位像李副市长这样的学者官员来,眉江的发展,肯定会有一个大的起色。大家都知道,眉江机场建设,对于眉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建设工程,谁要是在这上面立了功,市委是看得到的,市政府也是看得到的,全市人民是看得到的。静之同志刚来不久,对这位同志的工作,市政府是满意的,市委是满意的。今后教科文卫系统有了这样一位掌舵人,我对这个系统的工作是可以放心了。”潘泓铮的话讲得有些过头,我知道,他之所以这么讲,也是在支持我的工作,不由有些感激地看了看他。
潘泓铮在报社架子大,做了市长,人称博士市长,架子就更大了,但他对我一直不错。
赵志达的话就更有味道了,“刚才潘市长已经讲了,李副市长是学者官员,由一个学者官员来领导我市的教科文卫工作,是眉江的福气啊……”
市政府一二把手的话让我这位“学者官员”觉得很不好意思。
这时,突然听赵志达说:“下面请静之同志讲几句——”
我忙正了正身子,扶了扶话筒,说:“刚才两位市长把我说得太好了,我很惭愧啊!今天同大家见个面,今后有什么事尽管找我。眉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很喜欢这座城市,也想努力把工作做好。可我还是个外行,比如科技方面,我不但是外行,而且外行得很,今后一定要向大家多学习,多请教。”
接下来是各单位的同志表态,大都说,今后一定在李副市长的领导下,把自己部门的工作搞好,大同小异,但每个人的发言前面都加上了“尊敬的李副市长”,后面则是“请潘市长和赵副市长、李副市长放心”。
见面会没开多长时间。散会后,几个单位的头头都请我到他们那里指导工作,我说:“看吧,争取尽快安排。”
接下来一段时间很忙,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单是上边和下面转来的文件就够看的了,遇上棘手的问题,还得把相关单位的同志请来。下面是夏恒昨天写好放在我桌上的:

上午8时,参加市委常委扩大会议;11时接待港澳旅游考察团,共进午餐;吴书记特别交代,下午2时30分,请李市长参加机场选址论证会;4时出席创建国家级文明卫生城市动员大会,发表讲话;6时出席先进教师招待晚宴,致祝酒辞。
我的时间就被这样的一张又一张的小纸条支配着。今天上午刚参加完一个希望小学的开工奠基仪式,下午准备去办公室看文件。刚到办公楼,迎面碰上了邹广云,他先道了一声:“李市长好!”便改变原来的行走方向,一边走一边跟我说着他的那一摊子事,一直跟到办公室门口。
夏恒见了,想拦住他,又见我没有任何表示,有些为难地放他进去。
我脱掉外衣,夏恒接过去挂在衣帽架上,并打开空调。我坐下去,用一张报纸把案上几份叠在一起的文件盖住,这才望望对面,邹广云还站在那里,我指了指椅子,“坐!”
邹广云感激地望望我,坐下说:“自从上次作协会后,文化工作的起色很大,您的《中国之希望》,让全市作家都看到了希望……”
说着说着,邹广云就说到画兰上面了,他也学过几天,讲起来还头头是道:“一幅墨兰,说到底,就是几片兰,也就是叶,加上几朵花。但好画呢,一要看布局,二看笔的走势,三看墨色变化。兰花的形与神都很重要,兰的形脱俗,神最不好画,画兰入神不易,寥寥几笔,逸趣横生。李市长的墨兰,可谓出神入化,一个字——好!我早想收藏一幅了,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开口……”
我先是点头,后又摇头,点头是认可他对画兰的见解,摇头是谦虚。面对这样的好话,凡是搞艺术的人,哪怕这个人是位置不低的官员,听起来还是受用的。
但我知道,邹广云今天说了这么多,他的意思我明白,不外乎是想要一幅我的画。我的画在眉江极少,特别是读书人,有一幅挂在书斋,既脱俗,也能表明身份,表明斋主与本市某副市长是有关系的。
身在这个位置,这点利害还是知道的。我在心中掂量,是否送他一幅?想想他好歹也是市文化局局长、市文联主席,连一个副市长的画也要不到,就有点扫面子了。想到这里,我走到画案前,让他在旧作中选。
邹广云有点激动,一张一张翻看着。也许,在他的眼里,每一幅都是好的。可我有言在先,是“选一幅”。最终,我在他选定的一幅画上题了字:“我画兰不如题诗,题诗不如写字。李静之,某年某月于眉江。”
邹广云千恩万谢出去了,像捧着一件无价之宝似的。我知道,我的画没那么珍贵,如果不是有个副市长的头衔,恐怕也轮不到人这么来求。但对自己的画,我还是很喜欢的,特别喜欢画里浓浓的书卷气。我之画兰,题款都是临时写上几句白话,读着也有趣。反过来说,如果不做副市长,说不定中国画坛还可以出个“墨兰大王”什么的。
我坐下来,听到外面邹广云在跟夏恒道别,说是请夏恒多带李市长到市文化局、市文联指导工作之类,看来邹广云也是个很会来事的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