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版 请看下一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知何时,天空飘起了细细的雪花,碎玉一般,随着清冷的风儿纷纷扬扬,将高矮林立的酒肆旗幡,卷了进去。
酒楼的大堂里,却是另一番火热景象,穿着蓝衣的少年,面带微笑,负手身后,从容迈步,周围人仰面而观,不时击掌叫好,发出一两声赞叹。
为了范进到底疯不疯,袁文从大堂的这头走到那头,又从那头走到另外一头,在座四五十位书商,都参与了发言,气氛好不热烈。
等到故事结束,大家还意犹未尽,不知谁翻开手上的《起点》,兴奋地喊了一声“这篇故事也很有趣啊……我来给大家念念,莫大师可不要见笑。”
莫后光捻了捻花白的胡子,深厚的语言功底,让他最先就听的明白,有了后面那部分,这个故事才更加丰满,如果让他来评说的话,一定会成为经典。
此时,他也知道了事情的经过,自己是被施林当枪耍了,才被少年堵了一回,颇有些不太乐意。
听到有更好的故事,他笑了笑,饶有兴趣地竖起了耳朵,刚才那个故事让他很心动,他倒想听听,是不是还有同样精彩的故事。
那个书商大声念了起来,自然不如莫后光说得生动,却很流畅,直白的语言也很好懂,待到要结束时,故事突然一个转折,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
这次的结局更让大家惊讶,这是典型的欧.亨利式转折,现代小说的技法,显然更加成熟,有人不禁高声惊叹。
“妙、妙啊!”莫后光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评书最喜欢的,便是这种出人意料的转折,忍不住技动,拿腔作调,将精彩的部分生动无比地再说了一遍,一篇故事,顿时鲜活起来。
说了一段,莫后光还不尽兴,顺势抓过施林手上的《起点》,目光一扫,大声道:“妙,这篇也好,我来给大家说说。”
这下可不得了,酒楼中几乎爆棚,众书商大喜过往,莫后光评书,平常想听一回都难得,这次却是赚了,对那则引起莫后光赞叹的故事更是好奇,酒楼中顿时安静下来。
此时,再无人关注万象那七分银子一册的雕版书籍,都知道有这册《起点》珠玉在前,万象那书就跟“烂尾”似的,再无人看。
故事方面,高下立判,还有后续连载,便是施林也知道,众位书商此番只能,也只会选择九龠楼的话本。
施林心中那个气啊,本来想赚一把,没想到九龠楼的书出得这样快,搞得他措手不及。
若只是时间早上一些,他还不在乎,万象的书稿边刻边印,也快完成了,哪想到袁文还留了后手,两本书一比较,烂尾的万象版哪里还有人看?
想到那些书,他再也坐不住了,此时多印一本便多亏一本的钱,多刻一版,那就要亏更多的钱,想到这里,立刻惊出一身冷汗,趁着没人注意,狼狈地溜出了酒楼。
松鹤楼此刻已成为评书堂,没人注意刚才还是事情的主角,现在已经溜走了,大家都津津有味地听着莫后光精彩的评书。
酒楼的老板更是喜得眉飞色舞,要让人知道莫后光在这里连说十段评书,以后的生意还不火爆?
莫后光说得也确实精彩,每一则故事到了他口中,便似有了生命般,辗转腾跃,跌宕起伏,里面的人物也都活灵活现,生动无比。
或许是《起点》的故事都太精彩,莫后光说了一则,又说一则,一连说了四五则,声音都有些嘶哑了,才放下书卷,长叹一声:“此书,实在经典,莫某今日无法再说,实在遗憾。”
这才不再继续,坐下饮茶。
听到莫后光都这样说了,书商们很快反应过来,纷纷涌向袁文,不是要书看,而是提出购买。
“给我二十本。”
“我要五十本。”
光听众人高声呼喊的数字,袁文就知道这里的四百本书完全不够。
“只有四百本?”书商们也很意外,很快有头脑灵活的人挤到前面:“一钱五分银一本,我要一百本。”
“你这奸商,”众人顿时不干了:“就你一人有银子?两钱银一本我也要,来一百五十本。”
“我出一百两银子,全都要了……”
“泼皮……”
酒楼中顿时闹成一片,谁都知道这本几乎篇篇经典的话本集,只有四百本的数量,价格高些也肯定能卖出去,何况这里还有几十家书铺的老板,于是不惜提高价格抢购。
“大家都静一静,”袁文双手作势下压,等众人吵闹的声音小了,才大声道:“书,就四百本,分到各位手中,每家不过七八本,以诸家书铺的规模,想必也不值一提。”
确实,能早早跑到华亭购书的,都是些比较大的书铺,往往是一县一州一府的龙头,七八本书实在不值一提,不用摆上书架,单是老客户也能卖掉。
“本来,可以采用竞价的方式,价高者得之,”袁文笑了笑,既然有人抢购,便有竞价,有人马上附和:“是啊,价高者得之,这最公平。”
袁文摇了摇头:“各位得了书,回去如何卖,卖几钱银子,九龠楼问不到,不过,书只有四百本,若是一家都买了,其他人便买不到,对买书的而言,一县一府有这些书,也多了。”
袁文办的是期刊,最好各个地方都能有书,尽量扩大影响力:“所以,不如大家商量个办法,就以一册两钱银子的价格,都分一点好了。每个地方的数量少了,也能卖出高价不是?”

众人一听,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毕竟书的内容再好,价格也有限,总不能当黄金卖。
反之,大家分一点,买到自己手中的不会多,但市场上就这么些,价格自然可以定得高些,还是可以赚钱。
况且,这书已经流出来,就算九龠楼不会加印,也会有人拿书稿回去刻印,等新的版本出来,高价购回的《起点》便要贬值,这也决定了最初的《起点》也不好大量地高价出售,何况《起点》的印刷又如此简陋,很容易被人指责。
七八本还好说,几百本高价书卖出,日后麻烦还不小。想来想去,都觉得抢来抢去,还不如都分一点。
又有人筹划着回去自己印出来卖,但也知道那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还是要先抢些回去卖。
于是,大家都同意袁文的建议,四百本《起点》创刊号以高出原来定价一倍,以一册二钱银子的价格,被众多书商一抢而光。
这些书商为了购买《几社壬申合集》,都带着现银或者银票,都是当场付钱,四百册书便得了八十两银子。
更有趣的是,当宋存业离开青村城,赶来华亭县城的时候,在酒楼外正好遇上一个青浦的书商,开出了每本三钱银的价格。
《起点》创刊号为二百页本,四万字左右,原本随行就市,定价为每册一钱银,三钱银一册的价格无疑让不明就里的宋存业大喜过望,将手中的一百册《起点》全部卖出。
如此一来,总共五百册《起点》销售一空,共计得银一百一十两,因为纸张墨水都用的存货,扣除成本,几乎净赚整整一百两。
更重要的是,聚集在华亭的书商来自江南各地,不仅包括松江府大部分书商,苏州府、杭州府,甚至是金陵的书商都购买了《起点》。
这对新书的传播极其有利,使得这本风格独特的小说期刊,可以出现在江南各府各城,影响力一下子就扩大了许多。
“宋公子,你说这《起点》以后每月一期,”等大家都买到了书,毛晋扬了扬手上的书,问道。
袁文刚才并没有提起期刊的事,因为他知道凭着连载,凭着有趣的故事,等到这书在社会上流传开,甚至随着盗版有更多人看到,大家对下一期的需求才会更加迫切。
如果这个时候谈的话,价格上或许好说,数量却未必满意,而且到了那时,如何送书也是一个问题。
不过,既然毛晋提起,袁文也不介意先宣传一下:“现在已是年底,下一期当在元宵前后印成。”
“可还能保持这样的品质?每一期都有这么好的故事,还都是新的故事?”毛晋问道,其他书商也竖起了耳朵。
他们中很多有实力的书商,也都刻书印书,自然知道其中难处,他们一个月也能印几本书,但话本的写手很难找,因为大部分读书人并不愿从事话本写作,也只有科场失利的落魄者,才会考虑,写得好的,更属凤毛麟角。
就算多找些人,抓紧些写,质量也不能保证,更何况印书坊都不会养太多的写手。
所以,虽然话本和八股选本、时务读本一样作为各家书铺、印书坊经营的主要书籍,中短篇的话本集,一年出得五六本便算不错,不少还是搜集改编的旧故事。
毛晋的疑问同时也是众多书商的疑问:“据说这些故事都是你们自己写的,我所知道出书最多,书也很好的,无过吴下三冯之一的冯犹龙(冯梦龙字犹龙),作三言、《智囊》、《古今谈概》、《情史》、《笑府》等,然则这些书多为搜集旧闻,整理编纂而成。”
毛晋眼中闪动着异样的精光,很认真地看着袁文,似乎想要从他身上,来确认他刚才说的那些话,是不是开玩笑。
“但在我看来,这册《起点》中长短二十几则故事,皆是前所未见的作品,如欲每月出一本这样的书,毛某实在无法想像,便是冯犹龙也做不到。”
“这个问题,在下现在最好不回答,以后期刊的品质如何,等出了才能知道,”袁文笑了笑:“在下只能告诉大家,写出这本书的故事,不过用了区区十天,能写出这些故事,自然也能写出更多故事。”
“请大家拭目以待!”
——————————————
PS:一些题外话“请看下一期”
第一卷结束了,用本书的标示方式,也就是第一期结束了,对烟草来说,这是个解脱。
发书十三天,更新二十章,每章三千多,每天也五千多了,对于新书来说,也不算少。
第一卷的成绩,让烟草瞠目结舌,从来没这样扑过,收藏少,推荐少也就算了,点击也是如此的少,很不明白。
烟草在反思,思考第二卷要如何写,第一卷的最大问题,可能是节奏慢了,虽说中间发生了很多事,但主要还是讲故事和卖书两个桥段,可能是最大的失败。
下一卷,烟草会加快节奏,尽量将一个出版界种田的故事,呈现给大家,也希望,大家能给多一点支持,无语凝噎!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