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第一章 接受任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荷叶莲花藕
人生下来,渐渐地等待着一种公平(假如世间没有公平的话),一种不可逆转的事实到来那就是——死亡。无论你承认与否,愿不愿意,但人活着还要去抗争去战斗。
本书谨献给无数倒下去的先烈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
—题记
引子
1941年12月8日,日本狗强盗成功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硝烟在人类赖依生存的这个星球上到处弥漫,那个时候,中国人民为反抗日寇的侵略,已坚持抗战4年之久了,四万万同胞为了打击侵略者,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从而写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抹去可歌可泣的光辉一页。
山河破碎,国土沦陷,饱受苦难的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日寇以飞机大炮大举进攻我中国领土,用残酷的“三光”政策蹂躏着中国大地……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万民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发出的怒吼,泱泱之中国面对外来列强的入侵从来就没有屈服过,国难当头,多少英雄儿女奋战沙场,洒热血,抛头颅,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又跟上来,掩埋好先烈的遗体,擦亮大刀又向前冲去……
在这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了有力的打击日本侵略者,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国共两党抛开恩怨情仇达成了一致共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中国当时虽然有许多城市已经沦陷在敌人之手,但抗日的大后方──西南,还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为继续寻求救亡救国的道路,北方的一些大学相继迁往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办学,那时,昆明虽不时有敌机飞来轰炸,并没有把这块红土高原上的人民吓倒,学生们高举着“打倒日本鬼子,把小鬼子赶出中国去、还我河山。”等等的标语口号,上街示威游行以振奋民族精神,一些思想进步的青年和爱国人士也自发的组织起来在街头聚会声讨日本鬼子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号召广大的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中国的抗战贡献力量,一时间昆明街头的招兵处人头攒动,热闹异常,有白发苍苍的祖父祖母送孙子来当兵的,有父亲送儿子当兵的,有新婚刚过不久的新娘送丈夫来当兵的,好多青年学生也投笔从戎加入到抗日队伍的行业,那轰轰烈烈争先恐后的场面让人感动,令人振奋,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中国人坚决不当亡国奴。远隔重洋的美国盟军也极力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日寇占领越南后,切断了从海防到中国广西南宁的国际运输线,日寇在内线大举进攻我中国领土的同时,外线接着又派兵进入缅甸直逼云南,其狼子野心就是要让中国孤立无援,由于当时从印度经缅甸到云南的国际运输线已被日军封锁,许多国际援华的抗日军用物资只得由原来的陆地运输改为空中补给,美国第十航空联队率领中美两国青年组成的空中运输队驾驶着运输飞机飞越喜马拉雅山南麓山脉,穿越怒江“死亡之谷”、气象万千变化莫测的高黎贡山,开辟“驼峰”航线把大批的抗日军用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中国昆明,昆明这颗高原明珠当时在中国抗日战争最困难最艰苦的时候,它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就显得尤其重要,因而多次遭遇敌机的猛烈轰炸。
第一章
这一天,在昆明滇池湖畔一个隐蔽的山洞里,国民党电台收到美国盟军的来电,电报上说,美国第十航空联队部下的一名飞行员带着一份给中国方面的重要文件驾驶着满载抗日物资的运输机在越过喜马拉雅山南麓山脉进入云南怒江“死亡之谷”上空后和美国驻印度的空军基地失去联系,不知是遭遇到敌机的拦截还是遇到地面日军炮火袭击,或是飞机机械故障以及沿途气候异常恶劣的原因,估计飞机已经坠毁,名叫克劳士的飞行中尉生死不明,要求中国方面务必及时派出人员前去出事地点搜救,要求死要见尸活要见人,不得有误。电报及时送到了国民党陆军驻昆明最高指挥部,救人如救火,此事刻不容缓,驻滇国民党陆军最高指挥部商议决定把这一艰巨的搜救任务交给了驻守在怒江东岸桥头堡的国民党某部一连三排。
怒江江水湍急汹涌,险滩众多,它发源于雪域高原,汇集了原始森林中的无数条小溪和河流,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日夜不停的奔腾流淌着。驻守在怒江东岸桥头堡的国民党某部一连三排排长名叫周四海,是东北大连人,年龄二十二岁,一米七八的个头,乌黑浓密的头发,约显四方的脸庞,浓眉下一双迥迥有神的大眼,挺直的鼻梁,嘴唇轮廓分明,由于长年累月的风餐露宿和高原上强烈的紫外线的照射,他的皮肤变得黑里透红,残酷的战争已把他锺炼得英勇顽强,眉宇间拆射着一股不屈不挠的凛然正气,黄色合身的军装穿在他的身上,更显得青春焕发,意气盎然。周四海早年父母双亡,由在北平教书的叔叔把他哺养**,是西南联大毕业的学生。
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周四海刚好高中毕业,他当时就想和一些热血青年参军到抗日前线打日本鬼子,可叔叔知道后死活不让他去当兵,因为他已是一个孤儿,怕他上战场后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无法向他死去的爹妈交待,叔叔的想法是让他上大学做学问以后风光起来生儿育女好把香火延续下去,这样才能对得起死去的哥哥和嫂嫂,他叔叔虽然是一个教授,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但也有着小市民的那种只顾小家而不顾大家自私自利的一面,周四海虽然满腔热血要报效国家为抗日而战,可叔叔苦苦哀求极力劝阻就是不让他去当兵,双方就这样僵持了几天,叔叔最后只好对他说:“四海,你年青不要太冲动,你不去当兵,军队里少你一个不见得日本鬼子就会把中国灭了,父母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我只有你这么一个侄儿,假如你当兵上战场要是有个什么闪失,那我这个做叔叔的怎么好向你死去的爹妈交待啊.”他反驳叔叔说:“叔叔,你是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应该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人人都像你这样想,那军队不是没人扛枪打仗了,那靠谁来保家卫国呢?”两人就这样争执起来,最后,叔叔说不过他,只好拉下脸来说:“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让你去当兵,俗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只要我活着,我就是不让你去当兵的。’”就这样,周四海拗不过叔叔,没有去当兵,上了北大,事实证明叔叔错了,日寇在中国横行霸道,烧杀虏抢,国无安宁之日,学问又如何做得?眼看日寇猖獗步步紧逼,北平几所大学只得迁往湖南长沙,他和叔叔一家四口以及同校的一些同学和老师也一同南下,经两个多月长途跋涉来到武汉,在汉江码头上被耽搁下来,因为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南来北往逃难的老百姓实在是太多,码头上每天都聚集着成千上万逃难的人,南下的船只又不够,就这样在码头上停留了几天.后来在码头上遭遇到敌机的轰炸,当码头上的空袭警报拉响后,成千上万的难民一下子惊慌失措,四处逃窜,他和叔叔一家被逃命的人群冲散,紧接着几架敌机俯冲下来,丢下了好多的炸弹,炸弹在逃难的人群中爆炸,江面上也升起了几股冲天的水柱,敌机空袭过后,码头上死伤了好多人,一些人更是被炸得血肉横飞尸骨无存,一同南下的学生也炸死了几个,那场面惨不忍睹,叔叔一家在那次敌机轰炸过后就和他失去了联系不知他们一家是死是活,他随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汉江码头和武汉城里找了几天,始终打听不到叔叔一家的消息,冥冥之中他有了某种不祥的预感,叔叔一家是不是被炸弹给炸死了?这念头从心底里冒出来后他又觉得不是真的,他不相信叔叔一家会躲不过去这场劫难,他给自己找理由让叔叔一家活下来,他随后来到湖南长沙一边读书一边四处打听叔叔一家的消息,但结果是叔叔一家杳无音信,几个月后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危急衡山湘水,湖南长沙告急,联大又继续迁移云南,他和其他同学历经千辛万苦跟着辗转来到了昆明,在昆明联大读书的两年他日子过得很艰苦,是靠自己半工半读省吃俭才完成学业,在昆明的两年他无时不在想着叔叔一家,到毕业时还是看不到叔叔来联大找他,他这才肯定叔叔一家在汉江码头的那次敌机轰炸中遇难了,国仇家恨使得他再也坐不住了,国将不国,民不了生,以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征战疆场,到抗日的前线去保家卫国,就这样,从联大毕业后在昆明他和几个同学投笔从戎参加了国民党的抗日部队,当时,日本鬼子已从缅甸边境攻入云南境内,他参军后在云南边境抗击日寇,战斗中英勇杀敌,不怕流血牺牲。特别是在怒江东岸阻击日军的那场战斗中,他们排坚守的阵地被鬼子的炮火轰炸后,又遭到鬼子无数次的强攻,排长当场壮烈牺牲,全排三十多号人最后打得只剩下他和其余五个战士,子弹也打光了,他便带领剩下的五个战友挥着砍刀冲向敌人,杀得日本鬼子鬼哭狼嚎,屁滚尿流,直到增援部队赶来。战斗结束后,周四海身体多处受伤,头上,脸上,腰间都被鬼子的刺刀划开了口子,血流满面。他随后住进了战地医院,伤好后回到部队升为排长,驻守着和日军对峙的怒江东岸的桥头堡。

接到上级交给的这个任务后,周四海把他所在排的一班作为执行这次搜救任务的小分队。这个班的班长就是他在联大的好同学李本一,两人在北平大学认识,在一个教室里上课,随后一起南下,在武汉的汉江码头遭遇敌机轰炸过后两人本来已经走散,后来,周四海为寻找叔叔一家的下落又返回武汉城,在城中并没有打听到叔叔一家的下落,却又碰到了他,两人后来结伴而行来到长沙读书,随后,联大继续南迁到昆明,两人一同前往,,一路上互想照顾,行影不离,亲如兄弟,情同手足,俩人从西南联大毕业后在昆明一起报名参军。这个班的战士周四海是非常了解的,都是棒小伙子,能征善战,在滇缅边境和日军正面交锋过几次,个个都是不怕死的好男儿,执行这次营救美国飞行员的任务,要进入和缅甸接壤的原始亚热带丛林,山高林密,毒蛇猛兽随时都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周四海深感这次搜救任务的艰巨,意识到压在肩上的这份担子不轻,小分队经过短暂的动员和准备后便整装出发了,不久他们的身影便消失在高山密林之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