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音尘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一战,草木含悲,风云变色。
不到十日,两万余人埋骨于斯。
首先参战的是诸婴率领的游击队,携带弓箭炸药包,分成八队,用夜袭游击的战术骚扰正在开来的黎人军。自从接近琼海城所属范围,黎人军就不断受到打击,有时夜里黎人军正在睡觉时,汉军忽然杀到,用弓箭射杀营地外的巡逻队和哨兵,又向营地投掷少量炸药包和纵火弹,等到从梦中惊醒的黎人军整队准备反击,汉军又呼啸而去;黎人军有时在晚上设立空营,在营地附近设下埋伏,可狡猾的汉军始终在营地外啸叫来去,投雷射箭,就是不冲进营地,等埋伏的黎人军一出来,汉军又跑了;后来黎人军只好一半休息,一半警戒,战斗力等于少了一半,这时汉军的骚扰更加肆无忌惮,白天百十人的小部队就在营地远处高声叫骂挑战,准备迎战的黎人军刚出动,又一溜烟的消失了;唐泽等将领气得七窍生烟,派出大队士兵四处搜索,不知道为什么,常常是刚发现可恶的汉军踪影,那些家伙好像未卜先知似的远远逃掉了。虽然每次攻击损失不多,但弄的黎人军一夕四惊,士气大跌,从早到晚没有安宁的时候,原本十五天步行的路程走了二十多天,当离琼海城还有两三天路程的时候,那些可恶的敌人终于消失了。黎人全军又累又困,从上到下充满怒火,很多将领要求马上出战,将原定的六路合击计划抛诸脑后,大军直接杀奔而来,恨不得一下子就打破城池抢掠一番才能出气。
唐泽作为领袖,又有一定作战经验,知道如果贸然攻击可能会吃亏。决定扎下营后先派少数部队沿城外侦查一遍,看看哪里容易进攻,很快探马回报,城南是万泉河,水面宽阔,如果没有大批船筏无法进攻;城北和城西城东都是城墙,城墙不高,顶多两丈多一点,城外挖有护城河,只有两三丈宽,估计不会太深;看来如果攻城,直接攻打城墙是个不错的第一选择。为了弥补行军失去的时间,黎军决定以两万军队造攻城用的器械,两万军队到江边制造船筏,一万守营,另一万到附近四处抄掠。因为琼海城附近十余里的树木和竹林已经被砍伐一空,黎人军被迫到更远的地方采伐树木,制造攻城器械和船筏的工作进行的非常缓慢,面对琼海城头守军的叫嚣谩骂和一无所获的抄掠队,唐泽和将领们再也按耐不住心头的怒火,决定立刻以两万大军用刚赶制出的简单云梯投入第一次攻城。
守卫在琼海城头第一线的是征召来的民团一万多人,经过了较长时期的守城军事训练,在城防总指挥方明的率领下,他们在城头安置摆放了大量的弩炮、蝎子炮、小型投石机、钩叉、火油锅、滚木擂石等等防御器械。还把六门经过改进的大型投石机,威力和射程惊人。集中安放在敌人力量集中的东城墙下。早就准备了大量火油,滚木,石块,另外还有一万的城防预备队和运输队随时可以调用。严阵以待的天驱营正规军作为总预备队在城后待命,等待关键时刻给予敌军沉重的打击。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战斗,黎人军的第一次攻城被击退了,云梯和人墙在火油和滚木石块的打击下损失惨重,数千黎人士兵倒在城墙下和护城河边,但在隆舜和将领们眼里这种小小的损失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他们发现,由于城墙不是太高,在第一次的攻击中有少数士兵已经冲上了墙头,只是后续部队太少,没有扩大战果,攻上去的士兵很快被消灭了,而且琼海的城墙并非是汉人习惯的夯土城墙,构建它的主要材料是大圆木,守军主要集中在相隔一丈远的塔楼内。
第二天的攻城战规模迅速扩大,整个城墙沿线都成了战线,黎人军连夜赶制出更多的云梯,接连投入五万的攻城部队;琼海城内的守城者也没闲着,不但向城上补充了大量的守城器械,更增加了守军人数。战斗中,运输队在城上城下更是来来回回忙个不停,把火油,滚木,石块运上去,把伤员和阵亡者抬下来。城头攻守战斗十分激烈,城上城下羽箭标枪互射,在大批弓箭手箭雨的掩护下,十几次黎人军攻上城头。
看着天色慢慢的大亮了起来,琼海的人也全部上了城墙。就听见对面营帐鼓声咚咚。敌人拉开营帐前通路的鹿砦,咯吱咯吱的推出了不少橹车。这些橹车都是以大木并排立在正面,上面绑了湿草。下面安了两个大木轮,由士兵推着慢慢的向前。推出来后又散成了一排,每台橹车后面都跟着几十个弓手步卒,缓缓的压了过来。这次的声势不比昨天,虽然缓慢却坚实无比。
毕炜大声发令:“敌人进入射程后,弓手就开始仰射!杀伤后面的敌人!但是注意节约箭支!其他人准备好兵器,敌人可能也准备了云梯,随时准备肉搏!城门处准备火油擂石,杀伤用冲车攻门的敌人!弟兄们,今日大战各自出力,生死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眼见得敌人慢慢进入了己方的射程,军官一声令下,弓手开始朝橹车后面仰射,只是勒肯着不敢多射。敌人橹车又建得颇为高大,这些箭支对敌人的杀伤力不大。等橹车推近到壕边,敌人弓手也闪出来向城墙猛射,他们的箭雨可比城上的密集得多了,就算躲在塔楼里,也是伤亡纷纷出现。看见城上的箭雨被压制下去了,几千个配长刀的步卒扛着大木制作的云梯架在了壕沟上,呼啸一声。纷纷从云梯上涌了过来,这下弓弩手可有了好靶子。都按平个弓向下直射,正在越壕的敌人发出一连声的惨叫,不停有人中箭落入壕沟。但是城上弓弩手也在敌人的猛射下伤亡惨重。

终于越来越多的敌人涌过了壕沟,七八部云梯架在了城墙上,城上人拼命的想把这些云梯推下去。更有一波敌人从另一侧登上城头,看见登城成功。敌人阵中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又是几千个步卒推着二十部冲车缓缓上前。
在这个危险时刻,迅速投入的抬枪把黎人军的后续部队坚决打了下去,只见城上平放了一些带木柄的黑筒子,。一个黑铁塔般的壮汉一挥手,一声巨响,黑筒子里冒出火来,子弹接连向黎人打去,原来这些人手里端的,竟是黎人从来没见过的新式火器。那前冲的黎军当即如溪流撞上了礁石一般,一下撞了个粉身碎骨。打头的武士一个个如被割的谷穗般从云梯上落下。地上人血形成了小溪。敌军的进攻被一次次粉碎。城外观战的黎人将领们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士兵攻上城头,突然接连响起几十声雷鸣般的巨响,只见惊慌失措的黎人军纷纷跳城逃命,数百来不及逃跑的被迫投降,很多推着冲车扛着大盾城的黎人兵被城上扔下来的会爆炸的包袱炸的血肉横飞,看城墙上响起一声声的巨响,自己一片片的士兵被从未见过的武器打死。太可怕了,守军手中拿着法宝,很多黎族武士都被这个想法吓倒。此战过了好长时间,才有人知道法宝是什么,它叫做“抬枪”。战士们在抬枪面前逃走,因为那东西的确非人力能抗衡,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无数玛雅和印加的士兵已经证明了这道理。
城上众军大喊:“神灵相助!战无不胜。”城下也大喊:“敌人有神仙相助,快跑啊!”
毕炜在城上见了,暗爽不已,他心到原来开作弊器打仗是如此简单。战斗持续到傍晚,烟火和血腥弥漫在整个战场,守城者有三千多人伤亡,不过大多是被弓箭所伤,没有生命危险;而攻城的黎人军战死或重伤失去战斗力的将近万人,第三天又是一天血战,黎人再度遭受惨重损失,毕炜将大木块掏空,塞满火药,点燃引线用投石机掷出,这种原始的炸弹将黎人阵齐的攻城纵队炸得粉碎,共计有三千人坐了炮下亡魂,而城中军民大喜,呼之为木霹雳。夜间毕炜率军将投石机运出城,架在高地上炮轰黎人大营,毙伤无算,这种损失对于黎人军来讲显然是难以承受的;接下来的两天黎人军只是派少数人收拢城外战场上的伤员和尸体,然后在城外耀武扬威向守军挑战,而守军只要看敌军不攻城,自个儿根本不动,所以双方没有爆发大的战斗。
黎人六万多大军攻城八天,死伤两万余人一无所获,对方又有神仙相助,各头领眼看携带的军粮支持不到几天,城外坚壁清野又非常彻底,不能依靠掠夺进行补充,军队士气一降再降,城头上的守军人数众多,士气高昂,继续打下去肯定没有好处,不得已只好兵分两路撤兵南退。两万拔营,两万断后,前军走了一天,城中也无兵来追,全军上下都放了心,只想早早回家,但还是有人多了一个心眼,在大军后面设了一个埋伏。
果然,跟踪追击的一千士兵陷入包围,战死五百多人,余者突围成功。
那场战斗,永远让毕炜铭刻在心。
永远不要低估你的对手,他们拥有和你一样的智慧和勇气。
此役过后,黎人家家含悲,户户吊丧,失去的精壮男丁不仅包括很多自由民,更多的是大奴隶主用来维护本身利益的私人武装,遭到沉重打击的奴隶主们几乎失去了镇压手下大批奴隶的能力,从此长期陷入奴隶反抗的焦头烂额中。
琼海此战伤亡三千多人,在此后的一段时间不断向黎人边境发动小规模试探进攻,大张旗鼓的征集附属部落军队作出一幅大反攻的姿态,黎人各部落在战争威胁面前多次遣使求和,经过几次讨价还价,双方最后达成停战协议。最重要的几条是:黎人向琼海城一次性赔偿两千奴隶,自停战之日起一月内交付;黎人向琼海交还历年从汉地掳掠的人民三千八百人;黎人各部每年向琼海城缴纳一千棵合抱大木作为贡品。
对于黎人来说暂时摆脱了外部战争威胁,可以专心致志收拾内部一塌糊涂的烂摊子;对于琼海来讲,现有实力尚不足完全消灭黎人,争取一段时间的发展,积累起更强的实力后再发动进攻更适合一些,同时借助这次胜利取得尽可能多的实际利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