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文化新风(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纸张的出现,刘基就有很多后续事情可为首先,刘基督促设计院加快、加大活字印刷术的研究;其次,办起了《丹阳周报》;最后,开始各类书籍的印刷工作。
活字印刷术的研究在纸张初步研制成功时,设计院就已经在刘基提醒下,上马了该项目。鲁会确是这时代优秀的工匠大师,刘基关于活字印刷术的要求和要点告知鲁会后,前后三个月,成熟的活字印刷机就研制成功了。这时期的工匠们,有时不差技术能力,差得只是一点就通的思路。
有了活字印刷机,《丹阳周报》随即问世。刘繇应刘基所请,成立了以张昭为副主编,自己挂名主编的丹阳报社。刘基随即写了篇《文章标点符号之我见》的文章,刊登在《丹阳周报》上,再次引起世人关注。“标点符号”是刘基来到这时代就想去改变的,以前时机不成熟,文章无法广泛普及,如今有了纸张,这些都将改变。
在《文章标点符号之我见》一文中,刘基详细介绍了标点符号的用途,接着对其意义进行了论证。同样一句话,因为断句的不同,有时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特别是前人伟大的思想、观念,因没有合理断句,被一些夫子误解或有意曲解,如代代传承,将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文章最后,还特别强调,有学识的大家、大师,应该承担起自己文士的义务和责任,用“标点符号”对前人著作进行合理断句,并附以注解,造福后世子孙。
紧接着,在人们还没完全从《标点符号》一文中缓过神来,刘基在《丹阳周报》第二期报纸上,推出了《论各种分工在社会中存在的意义》一文。文中,刘基从务农、行商、工匠、士兵、仍至官员各工种产生的来历开始说起。接着谈到社会要运行下去,各种分工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最后,以圣人孔子的话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隐射人性本相同,皆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后天习惯、分工不同而已。
接着,刘基又推出《真理越辩越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导大家探讨前人经验、观点、观念。刘基在《丹阳周报》上,连续三期推出三篇重磅文章,影响之广,影响之大,即是刘基所希望的,也是刘基未料到的。刘基在前后三篇文章中,没有卖弄华丽的辞藻、词汇,只有前世大学里写毕业论文时的严谨态度,用大量事实、数据说话,朴实、简洁的文字结构,深入浅出的阐明出自己的观点。
《丹阳周报》开版,一连三篇刘基的文章,既为《周报》打开了市场,也为文坛注入了一股清风。只是这风来得猛了点,有点暴风骤雨的感觉。
春秋战国,既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的时代。如今,汉末时期,也有点小春秋的意味。战火纷飞依旧,文山学海依旧,思想有多远,文字就走多远。这里面,有着刘基“蝴蝶的翅膀”在煽动。
然而,刘基在推出这三篇文章后,消停了。大家可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探讨,有许多观点需要质疑刘基,十三岁的刘基被置于风口浪尖上。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掉庙。《丹阳周报》不见刘基的文章、观点,不少士子、学子就纷纷动身前往丹阳,或解惑、或求学、或质疑、或刁难……一时,丹阳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丹阳《周报》成了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丹阳如同“学术胜地”,迎来四方学子。以至丹阳乡学、丹阳报社不得不派兵把守。
士子、学子的到来,还未做他想,首先是为丹阳的繁华而惊叹,被丹阳百姓的富足、安定而震撼。于是丹阳《新政》又被人们挖掘出来。如此优厚的土地政策,税赋前所未有的低;如此优越的商业条件,城门税都取消了,以至各诸侯都不能相信此等税赋怎能养活政府和军队,派出各自的间谍来此打探。当然,知道消息的平民百姓,商户巧匠也纷纷到丹阳谋生,能人志士也无不为丹阳所吸引。豫州闲居的李通、徐州流浪的张辽、黄巾余部廖化等,此时皆先后投奔在刘繇门下。

张辽字文远,雁门郡马邑县人士,一直跟随吕布转战南北而被刘繇所熟知。吕布败出兖州,攻打刘备时,为防止广陵郡孙策军夹击,派张辽领偏军直插淮阴,切断刘备、孙策联络。待吕布战败后,张辽部已无法收拢,索性传令张辽在南线威胁刘备治所彭城,使得吕布军得以全退投奔袁绍。张辽至此失去吕布消息,率领残部在徐州淮阴、淮安一带流浪,四处游击,以抢劫为生。好几次,差点被刘备、孙策军所围歼。无根无依的张辽,环顾四周。西面曹操、袁术,北边刘备,南边孙策、刘繇等诸侯,只有刘繇未相逢,其余皆在战场厮杀多次。此时,适逢丹阳又传来利好消息,加之对吕布所为已有不满,张辽索性率残部投奔刘繇帐前。
刘繇素知张辽神勇,带兵有方。得张辽后大喜,定张辽为冲锋校尉,护卫军副统领,和太史慈、张英共掌护卫军。至于李通、廖化等也各有妥善安排。
刘基所为,不但影响着能人志士对丹阳的看法,就是对世族、诸侯的陈旧观念也是震动深远,对乡学身边的同学更是触动极大。陆逊此时,学习更加刻苦,身边同岁的刘基是他超越的目标,知难而上已是陆逊早就养成的优良品德。陆逊通过日常与刘基交往中的言谈,受到了启发,也试着在《丹阳周报》上发表了《土地安民,商业富国》一文,深得刘基赞赏,也为丹阳士子视为英隽异才。事后,刘基常调笑和自己一样躲避士子、学子围攻的陆逊:“我们哥俩,有富同享,有难同当。”此事也让刘基和陆逊感情更加深厚。学生时代的情感,都是真挚的。
张昭、张纮、许邵、孙邵、顾雍等也相继在《周报》上发表了文章,有写民风的、有写治民的、有写观念的、有写诗词歌赋的……针对各地不断涌来的士子、学士,刘繇为此,定期、不定期在丹阳召开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学术座谈会,定张昭、张纮负责此事,将讨论的结果,择优、择合适地在《周报》上发表,引导舆论导向。
刘基见《丹阳周报》已经在人们心中有了一定地位,建议刘繇成立“新闻管理衙门”。刘繇批准此事。定刚正不阿、一生正气的张昭担任领导,同时调张纮为《周报》副主编,协助张昭处理《周报》编辑工作。
至此,《丹阳周报》办公大院,基本上是一套班子,挂两块牌子,完成两种不同性质的职能工作。按刘基的建议,《周报》聘用全职、兼职各类记者,收集各类信息,有选择在《周报》发表,发表者皆给于适当报酬。
与此同时,寰宇商行按“新闻署”产品广告宣传要求在新闻署检查备案,并在《周报》上刊登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广告,也向《周报》支付了广告费。一时,寰宇商行本就销售不错的商品更加畅销,各地、各家商行纷纷来此咨询,先后在《周报》上刊登广告。以至广告日程安排已排到十天以后,不提前预定,基本无广告位。
新闻署和报社在严把广告质量关的同时,方才发现,原来《丹阳周报》是个会下金蛋的鸡。此时,《丹阳周报》形成了四大板块:政策法规、时事新闻、学术论坛、民风民情。另置两版广告宣传。其中,《时事新闻》因为定期、不定期公布各类市场行情、商品价位成为百姓最受欢迎的栏目。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