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童贯观雨思对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来年了,柴进是第一次重游南方。在上梁山之前,河北小旋风在江湖上威名远著,声望不亚于当时的山东及时雨宋公明。作为大周后裔,虽然祖宗遗训不得在大宋为官,但仗着宋太祖赐予的丹书铁券,百多年来,官府中人都不愿招惹柴家的麻烦。小旋风家财万贯,仗义疏财,广交四海朋友,南北绿林提起沧州静海柴大官人没有不双挑大指的。奈何高唐州一案,他险些在高廉手中坏了性命,幸得梁山军打破高唐,才让他死里逃生。柴进无奈上了梁山,坐了第七把交椅。
梁山寨中众人与他有交情的不在少数,包括宋江对他都是恭恭敬敬,但柴进依然有些不得志的感觉。宋公明执意受抚下山,他本是不赞成的,依了他的本意,即使不一定像方腊那样自立门户,也应同田虎一样独善其身。可宋江的主张让他多少有些难以接受。虽然他是梁山众头领中最早一批了解宋江思想的,但柴家的祖训让他对于接受宋廷的封诰并不认同。
一百多年来家族不断的反思,使得柴进对于孟子主张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认识得尤为深刻。他觉得宋江解民济困的出发点是好的,可硬要将赵家朝廷作为扶持的对象却是不足取的。若想驱除外侮,普济众生,完全可以先把梁山势力做大了,然后按照黑厮李逵说的“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自己登了九五之尊,再去做那些救国救民的事。为此柴进在山寨找宋江谈了几次,两个人都没有能说服对方,不过大家既同为山寨的重要首领,又是胸襟开阔的豪杰,尽管意见上存在分歧,但做起事来依然以大局为重。凡是在忠义堂上商定的事情都不打折扣的执行。在争取朝廷对招安梁山能给个好说法这一大事上,柴进不遗余力地去奔走。
下山之前,柴进等五家头领奉命去各地创建庄园。他认为自己不宜再回河北,故此把自己沧州旧庄园的情况合盘交付给九纹龙史进,自己则去了陕西关中,在八百里秦川一展手脚。虽然不便再打大周后裔、小旋风柴进的招牌,但对官场、江湖、生意场的熟识使得柴进重操旧业之后如鱼得水,而且经历了梁山这段刻骨铭心的遭遇,与宋江、吴用等有计谋的同道的相处,使他在各方面更臻成熟,处理起各类事情都游刃有余。虽然陕西的民生比起其它几处庄园所在地略有不及,但柴进庄园对于威盛军的贡献丝毫不弱于他处。不仅如此,柴进更与陕延经略府混得极熟,对于西夏以及辽国西面各民族,乃至回纥等更远些的情况也摸得清楚,布下了不少的眼线,还招揽了不少当地的名士豪杰。此番南下,一是有宋江让他护送若干物资到江南的任务,二也是他有心要走动一下,察看各地的国情民生。
六月的天象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骄阳似火,这一会儿大片的乌云从西边涌了上来,转眼间就把整个天空笼得漆黑一团,眼见一场大雨就要落下来了。枢密使童贯站在游廊之下仰头看了一会儿天,思绪不禁飘扬到二十几年前西北那场血战:当年他还只是权知延陕兵备事的监军太监,跟随着本家叔叔在与西夏人的战斗中亲眼目睹了也是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改变了战局。原本已经坚守不住防线,堪堪要败于西夏骑兵的大宋步兵,趁着大雨倾盆,双方视线都大受影响的机会,把正面的人马悄悄地后撤了三百步,形成一个巨大的弓弩陷阱。待风雨过后西夏人再次冲上来的时候,宋军上千名弓箭手从三面一起放箭,连西夏军中神勇难当的大将李世宝也被神臂弓穿透前心。宋军趁机反击,一举赢得阵杀一千二百西夏精骑的重大胜利,也成就了刘延庆和童贯这对战场新星…….
一名亲信蹑手蹑脚地沿廊下过来,轻声地呼唤把童贯从昔日的辉煌中惊醒过来,让童贯忿恨不已。不过向来表面上和气的他没有当场发作,只是狠狠地盯了这个虞侯一眼,心中算计着日后把这个不长眼的家伙发落到哪个偏远的州府去。

虞侯见枢密使大人目中凶光一现,旋即又换上平素那种和善的面孔,深知童贯为人的虞侯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前程已在刚才那一霎那发生了改变,满心欢喜地禀告说:“启禀大人,刚刚收到了江南捷报,宗泽元帅已克复杭州!”“嗯?”本以为宗泽会在杭州城下遭遇方腊的拼死抵抗,怎么这么快就取下杭州?童贯心里疑惑着问:“那方腊呢?”虞侯回答:“捷报中说方腊已经逃出杭州,率残部沿绍兴退往台州。”童贯哼了一声,心道:原来是方腊弃城而逃,等他逃到台州,宗泽就没有追杀到底的责任了,于是心中烦闷起来,说道:“责令宗泽星夜追剿,务必在方逆与钱大均部会合之前剿灭,否则按贻误军机,纵贼逃逸论处。”虞侯见原本是捷报却招惹恩相生气,不敢冲撞,连声应诺退下。
童贯负手观望如串如织的雨幕,心里盘算着如何去与皇帝讲此事。要论对当今皇上的了解,目前的朝臣中莫过于他童贯了,从徽宗即位开始,童贯就在赵佶身边伺候,后来又深得皇帝的青睐,屡次重用提拔,累至今日的一品大员,位极群臣,可以说对于赵佶的脾气秉性,行事兴致,童贯无不谙熟于胸,甚至说他对皇上要比对自己都要了解。
不过这几年来他隐隐约约感受到皇上的变化。高俅、蔡京相继故去,杨戬等老臣也淡出了汴京,唯独他童贯还在朝中权倾一方,这仿佛让他有了种高处不胜寒的寂寥失落。虽说过去他与其他几大权臣常常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终日里闹得不可开交,但那似乎也是一种乐趣。毕竟大家明争暗斗却不会去伤彼此的根本。
如今对手们纷纷离场,而新进场的人却让他很有些莫名的不安,宿元景也好,宗泽也好,还有那张邦昌、宋江,用的路数与以往的对手大不相同,常常使得童贯坐卧不安却又无从调治。那些人或以清流自居,或以实力相挟,而今之计怕还是要防着几方面联起手来对付自己。假如能做到这一点,凭着他童贯在朝廷内外几十年经营的根基,或许还可以维护着皇帝的偏宠,让自己有个善终。眼下看来还是要拉一派打一派,分而化之。
在这几股新生力量中,张邦昌似乎世最有可能沟通的,此人还是懂得投桃报李,不妨自己姿态低一些,边提携边拉拢,争取这位丞相成为日后的盟友。那个李纲的确要小心提防,软硬不吃不说,偏偏又是太子少师。近来太子的影响日益彰显,若与李纲公开对立,怕自己的将来日子未必就好过,不妨与他且井水不犯河水。好在现在大家的管辖尚泾渭分明,可以冲突的地方并不多。至于宗泽那是一定要压制的,不然自己的军界老大的地位旁落,往后定不会又好果子吃了。
宋江在许多人眼里还只是个宵小之辈,官职也低得很,但童贯依然不曾轻视于他。从宋江下山之后的几次出手,足见此人和他的手下确实是冥顽凶悍,放纵下去总有一天其军功将震惊朝野。现在看不上他的人也会转而为他说话,不如抓紧把他与其他梁山贼寇尽早分开,授他个地方上的文吏,那样一时半会儿就兴不起大风浪了。
童贯继而专心思考对付宗泽的办法:虽说宗泽已将方腊逐出杭州,但方腊在江浙一带也已有十数年的根基。据他所知,在浙西山区有不少方腊盘踞多年的险要巢**。嗯,就是这个思路,若论大兵团作战,方腊那些乌合之众肯定不是大宋精锐官军的对手,但说起山区对峙,相信作战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办法,就像自己当年亲统人马讨伐梁山一样,在复杂的地形中,人地两生的贼盗就会如鱼得水,难以捕捉了。老夫且看你宗泽有何神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