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回 浙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月底,天气酷热无比,薛常亮得知清军在一月前攻陷杭州,半月前攻陷绍兴鲁王手下重臣方国安、阮大铖等降清,鲁王本人也逃至舟山群岛避祸,鲁王政权就此覆灭。
此时,清廷将多铎召回北京,令其西征漠北。由固山贝勒,后被册封为征南大将军的努尔哈赤孙博洛郡王代为征讨南明余存。
九月初,清军已经攻陷浙南温州,留守三万兵马于杭州城,与明朝降军万余人一同镇守古都临安。
薛常亮领十二万大军南下克敌,由皇甫焦领衔从各个师部调拨的人马计三万八千人组成前锋部队,三日内连番攻击杭州西北几座城门,第四日,薛常亮大军以人海战术攻城,翌日,杭州武林门告破。皇甫焦先锋军入城,将守城近四万守军尽数剿灭。
薛常亮克城后不久,清军旋即作出应对,由博洛领大军二十万返杭州复攻。而多尔衮则亲率大军四十万从南京出发,几日内连克浙皖数城,四日后攻陷安徽宣城及浙北安吉,对杭州已形成东西合围。
薛常亮细想杭州一仗已经达到预期目的,眼下无法与清军强势相抗衡,便撤兵杭州,转向浙西南仙霞岭,做休整以图后事。
九月中旬,隆武政权的郑芝龙、郑成功父子趁清军主力去解救杭州之际,攻克瑞安,再攻温州未果,便值守南雁荡,与浙南清军形成对峙。
薛常亮于仙霞岭驻扎半个月,期间打退敌人数拨大小攻势,浙南战势进入相持阶段。
十月初,薛常亮集合所有营帐千总以上将官升帐议事,薛常亮道:“我军已苦守仙霞岭半个多月,如今战事稍缓,然,我军自弘光朝所剩余的物资已经所剩无几。行军数月,军士们均已疲劳至极,原以为我军独立行军,可用奉饷以买卖粮草食物,现在所剩奉银已经支撑不到几日。各位将军有何良策?”
张良道:“统帅不必忧虑,浙江一省,多为山区,山中盛产野果及野生禽畜,我等将所取食物做好调派,少说也可再支撑个几个月的。”
薛常亮摇摇头道:“那野果子并不是什么能解饿的东西,况其,人是铁、饭是刚,纵使野生畜类能够使我军暂时挨过饥饿,但没有主食稻米,也是对将士们身体大大不利啊!”
祁康也道:“是啊,我军十几万人,就是这山中禽畜都逮光了,也难以维持这许多人的一日三餐。”
王志道:“我明日将一日三餐改做一日二餐,这样可缩减食物,一顿也好吃的饱一些。”
薛常亮道:“这样不行,饱一顿、饥一顿的,况且又在打仗,是要饿坏了身子的。”
魏孝先道:“也不需要三餐改两顿,米里面多放一些水,加以野果、野菜、野山芋等,和的稠稠的,加上配置的一些野畜肉类,勉强还能对付。不过,听关军医讲,他可以调配一些药材,加入饭菜中,可以补充营养。”
祁康笑道:“在饭食中加以药材调配,这是富贵人家所为,若是连饭都吃不饱,便以药材强行补充,就不怕人受不了这滋补?”
魏孝先也苦笑着,道:“那到也是。”
薛常亮叹道:“自莫干山至此仙霞岭,我多次看见军士们以野果当主食,虽说将士们不说什么,但我这心里实在不忍,将士们为国舍命,不要说山珍海味,饭总是要吃饱的。还有军饷,将士们没有提过,我这心里也有数的很。将士们家人也要吃饭的,难不成,送去前线为国杀敌的亲人吃不饱饭,后方的家人还要忍饥挨饿?”
众将听了,都不再作声,大家心知肚明,眼下的日子,能吃饱饭就很不错了,更别说军饷犒劳,这几个月来,都是一股子保家卫国的信念在支撑着将士们的心。
大伙儿沉默了一会,杜正信咳嗽了两声,薛常亮问道:“杜将军,你有什么建议没?”
杜正信轻轻笑了笑,道:“我能有什么建议,众位将军连同统帅都过一样的日子,我以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既然没有他法,我们也就只能拼了这条命,以示忠义之心了!”说罢,又咳嗽了两声。
薛常亮见杜正信似有言语不便说出,问道:“杜将军身体有恙?”

杜正信连连摇头:“没有,没有,我身子好得很,要说军营之中,谁的体格能比得过我。”
薛常亮笑着点点头,道:“那杜将军一定有话要说,说吧,在这军帐中大家都是手足兄弟,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
杜正信道:“既然统帅要我直言,我便说了。统帅,你为何不与其他明军做联合呢?要知道,联合各方势力,方能壮我气势。清军便不敢肆意妄为。还有,若联合各部,粮草食物便能够得以补充,我军也不必揪心与此。就拿浙北仗事来说,我大明朝若团结一心,共拒敌寇,浙江这一省现在在谁的手中还不一定的。”
众将听了杜正信的话,不敢附议,亦不敢辩驳。一个个都看着薛常亮。
薛常亮见众将面面相讵,笑道:“杜将军,你难道已经猜到本帅意谋,方作此言?”
杜正信看着薛常亮,道:“统帅,难道你也是。。。。。。”
薛常亮从衣甲中掏出一封书信,道:“这是唐王驾下郑成功,郑将军送来的信件,这已经是第六封书信了。”
杜正信忙问道:“信里怎么说的?”
薛常亮道:“郑将军想与我军联合拒敌,携手共守闽浙。”
杜正信道:“那将军的意思呢?”
薛常亮道:“前番,你劝我联合鲁王。我见鲁王、唐王二人勾心斗角,难以成就大事,便不肖与这二王联合。如今,鲁王朝廷已经覆亡,唐王便是要专心对敌了。”
祁康问道:“统帅的意思是要与唐王联合了?”
薛常亮道:“是啊!如今也只有这条路可以走,桂王虽勤勉,但离的远了。唐王虽是一闵地藩王,但终究还是一个实质上的朝廷。依附于唐王,我军也可以不必为食物短缺而纠烦。”
张良道:“就怕唐王仗着自己是帝王后裔,挟制我军,到时候,反而将我军步调打乱了。”
薛常亮道:“这个我自然有数,我本意是要联合,实质上还是会保存我们的军队,就算唐王无为,我军还是能以如今声势,昂首站在清军阵前。”
杜正信拍掌道:“妙啊!如此甚好!”
薛常亮道:“我一会儿便去给郑成功修书一封,愿归附唐王,以作闽北前线之军。”
散帐之后,薛常亮立刻修书给郑成功,以表归附之心。隔一日,即收到郑成功书信,信中邀约薛常亮共赴福州与唐王商议军事。
薛常亮即刻带领几位将官前往福州。
唐王见能够招抚薛常亮大军,大喜过望,即刻升殿颁布诏书。册封薛常亮为忠义伯、平西大将军,赐一等勋爵之位;另封郑芝龙平虏侯,赐一等勋爵晋平国公加太师;其子郑成功封为忠孝伯、平北大将军,赐一等勋爵之位。
理论上,唐王将薛常亮抬得很高,几乎与掌握军政实权的郑氏父子平起平坐。然,薛常亮却死活不肯领此封赐。并以自己在隆武一朝尚无功绩,拒不敢领,并说明自己愿意委身于郑成功旗下,受其管制。唐王见封赐不成,便只好作罢,便仅封薛常亮平西将军一职,赐粮草食物军饷各类以资军用,归属郑成功旗下,与郑成功一个守雁荡山和洞宫山的浙闽交界一线,一个守闽西武夷山,以此共同保卫闵地政权。
薛常亮谢恩、跪退。在福州驻留一夜后返回仙霞岭。值守与中军的张良不明就里,问道:“统帅,我军兵马共计十二万之众,郑氏父子除了手上有诸多海船,其陆地兵力不及我军一半,为何反要受其管束?”
薛常亮道:“唐王原想册封我与郑氏父子同等职位,但我没有领受。若是真的答应了,便是要划归隆武一朝统一调派,到时候,唐王可以随时将我军和其他军队再做调配。而现在我只是个边塞守军,且归属郑成功管辖。我又向郑成功禀明,愿以一军之力据守武夷山。如此,我大军可得以保存。”
张良听了,方才明白。
三军在仙霞岭吃了最后一餐,第二日清晨,便拔寨向南。他们要去的便是薛常亮的老家——纵贯江西与福建交界的武夷山。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