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回 副都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月三十日的全民投票终究未能成行,原因是全四清的退出,薛常亮成为了唯一的候选人,便理所当然的直接上任。
就任当日,刘海山一直是闷着个脸,不发一言。然而到了最后,当百官在就职祭坛上纷纷举杯祝贺时,刘海山突然一反常态,主动走到薛常亮跟前,道:“副都司,恭喜你呀!能有今日之成就,副都司可谓用心良苦,费尽了心思,本都司实在是佩服不已。但愿日后,你我共同管理东平,能携手互助,便是东平之福也!”
薛常亮仔细琢磨着对方的话语,明明听出了对方话里有话,却又不能直接与其相驳,便斟词酌句地道:“大都司,薛某不才,也实是无意争夺此职位,然百姓乃是衣食父母,如此信任薛某,薛某不敢怠慢推辞啊!”
刘海山道:“副都司说的好啊!不过,本都司可要提醒您一句,虽说百姓选你坐这大都司之位,看似是拥护你,实则是考验你。你来到我东平时间不长,未能窥其深内。我是深有体会的,这东平虽小,但这都司的位置是不好坐的呀!”
薛常亮道:“多谢大都司提醒,薛某记下了!”
刘海山点点头,道:“谁都说当了都司便是权杖在手,号令天下,其实呢?嘿嘿,你看看,什么事都得依照百姓的想法做,稍有差池,还能给利用一些法律条令把你给弹劾了!不要说副都司了,就连我这个大都司也得时刻想民之所想,尽民之所为!所以呀,手里的权利还是慎重使用,莫要迷失了方向啊!”
薛常亮道:“大都司所言甚是,但薛某无甚顾虑。既然做了这副都司,便理应发挥职能,尽心为民办事,做一个造福天下的公仆。”
刘海山听罢大笑:“哦!好好好!副都司此言神妙!来来来,你我今后有的是时间切磋!”说着,便举杯与薛常亮碰了一下,痛快地一饮而尽。
按照规矩,薛常亮就任副都司之位,便要搬到罗城来办公,方便处理政事。于是,位于罗城偏西门的副都司府便被重新归置了起来。
副都司府是一座三进宅院,早年是韩氏家族的府邸,既是家宅,也是公府。十多年前,韩孝廉辞去副都司之职,刘海山便忙推举其义弟刘文超当了副都司,韩孝廉也因此搬出了副都司府,在不远的西门购置了一个小型的宅院。而刘文超当了不到一年的副都司,便下台了,这副都司府也就闲置了,十多年无人问津。
薛梦龙命人将父亲的住所打扫一新,并购置了一些日常所用,薛常亮的副都司任职便开始了。
这一日,韩孝廉和薛常亮在副都司府内厅里一起处理政事——这韩孝廉也是个怪人,从前他见朝政昏庸,多少事情他看不过眼,自己却又无力阻止,便索性辞去副都司的职务,只领一些文集编排整理的工作,做了个闲人。然而,自从薛常亮做了副都司,他反倒是勤快起来,俨然当自己是薛常亮的内务助手,安于为其鞍前马后的跑个不停。
薛常亮自认来东平时间不长,对于东平的事情特别是政事有诸多不明之处,便时时向韩孝廉讨教,对方也是不厌其烦的告知,二人配合的十分默契。
薛常亮道:“多亏了大哥呀!说实话,这东平确实有很多与我大明不同的处事方式,若不是你时常提点我,我便是乱作一团,不知要从哪里下手了!”
韩孝廉笑道:“这些都简单,时间长了,你就自然适应了!”
薛常亮点点头,拿起书案上的一本册子,翻了起来,道:“光说这东平的选举制度,有这许多的条条框框,这在大明是从所未闻啊!”
韩孝廉道:“你和我说过,大明朝是天子坐天下,天子的话等同于法律,除了少数的一些事需要依照太祖训,其余的大部分皇帝是可以一个人说了算的!”

薛常亮点点头,道:“是啊!东平确实是个特列。执政者无独断之专权,百姓亦是有许多权利,那些权利,就连执政者也不能侵犯,真是怪哉!”
韩孝廉笑道:“难道,这样的天下不好吗?”
薛常亮亦是笑道:“不是不好,只是我还不能适应,虽说来了两年了,但你是去过凤凰的,你也看到了,若是凤凰统帅发布的命令,有谁胆敢言半个不字?”
韩孝廉道:“这就是我们的不同之处,不过,现如今,你便是要学习我东平的条例,以便更好的胜任职务啊!”
薛常亮道:“那是自然,这些条令都是东平创世祖先的心血啊!对了大哥,你给我讲讲这选举制度吧!这书里只是阐述如何运作,究竟当时如何产生的这个法律,却只字未提。你给我讲讲,也好叫我更深入的了解一番。”
韩孝廉道:“好吧,我问你,你抓过阄没?”
薛常亮道:“抓过啊!”
韩孝廉道:“选举其实和抓阄是一个道理,只是他们的用法正好是相反了而已。”
“就怎么简单?”薛常亮问。
韩孝廉道:“呵呵!差不多吧!两百多年前,当时的盖思恒权利还是很大的,百姓们碍着他是盖风东的嫡系子孙,便是极力拥他为主。但后来,思恒少主遇难,刘奇峰做了大都司。他们刘家算是东平的第二把手。对于能否让他做一个可以独断朝政的主子,各方意见不一。而刘奇峰是个聪明人,就连其父刘牟的威信也无法与盖风东相比,自己又岂能越俎。于是,便定下一系列保护百姓权益的条令,以便可以获得拥护和信任。”
薛常亮问:“这和投票制度有什么联系?”
韩孝廉道:“你别急啊!我还没说完啊!”
薛常亮忙将茶杯递过去,道:“嗯嗯!大哥您接着说!”
韩孝廉接过茶杯,道:“刘奇峰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都想继任大都司之位,两人你来我往,争夺的甚为激烈。朝中几个元老没了法子,便商议想个万全之策,于是有人想起了抓阄之法,说让他们二人抓阄决定谁做大都司,但又有人觉得此法过于牵强,大都司的位置乃是能者居之,如果是抓阄决定,岂不是太荒唐了。于是又有人提出来,不如反过来做,满朝官员人手一支阄,选了两个篮子,贴上二人的名字,然后把自己手中唯一的一支阄放入篮子内,谁得的阄数多,谁就当选。此法得名为选举。”
薛常亮道:“嗯!这个办法好,不仅可以避免他二人争斗,还能看出二人究竟谁更得人心。”
韩孝廉点点头,道:“这还没完呐!”
薛常亮道:“哦?那谁当了大都司?”
韩孝廉道:“是刘奇峰的长子当选的。不过当了不到一个月!”
“是嘛!怎么回事?”薛常亮问道。
韩孝廉道:“刘奇峰的长子善于官场行事,与官员们私交甚好。而次子比较亲民,在百姓中威望很高。因此,百姓们要求重选大都司,为此还闹出了不少暴力事件。当局也没了办法,为了安抚民心,便索性将选举之法推广到了全岛。几万百姓人手一只阄,在于所在地方进行投选,最后,刘奇峰的次子当选大都司,并且在此后的三十年内执政颇有建树。就这样,选举之法便列入了宪纲。”
韩孝廉说完,喝了一口茶,道:“这选举经过几百年的演变,逐渐也就发展成今日,通过票选的方式进行了。”
薛常亮听罢,道:“哦,原来是这样,想不到里面还有这样的典故。”
韩孝廉道:“慢慢来吧,还有很多与你大明不一样的地方,你就慢慢学吧!”
薛常亮点头称是,拿着手上的宪纲翻阅了起来。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