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海神再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日出
这似火的骄阳从东方海平线上冉冉升起。碧蓝的天空中万里无云,本是海水共长天一色,刹那间被这火红的光线分割开去,有了界限。
海面只有微风拂过,但一大方海域上却是波涛汹涌。
两百四十三艘巨大的船支井然有序地排列开去,浩浩荡荡,正处于昼夜星驰之中。船上的旗帜迎风飘扬,上面的“明”字显得庄严肃穆。
这是从天方(今麦加,位于红海沿岸)返回的船队。由帅船、粮船、水船、马船、战船、座船、八橹船组成。最惹人注目的要数最中间的那艘帅船,它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大约船长139米,宽56米),高大如楼,体式巍然,巨无匹敌,足可容纳上千人。它底尖上阔、两头出梢、纵向通体的底龙骨、四层甲板,船上九桅十二帆,其蓬、帆、锚、舵重有几千斤,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它又被称作“宝船”,是当今世上最大的船只。
宝船之上,一位头发、胡须早已花白的老者正屹立在船头。身高九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眉目分明,耳白过人,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洪亮。他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有一种不怒自威的王者风范。他朴素的衣着打扮虽少了几分衣着的华丽色彩,但却增添了几分儒雅飘逸。
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能这般神采丰仪实属罕见!
他,便是郑和。这支庞大船队的主帅。
天涯海角,对他来说,曾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而如今,他已在这大海之上渡过三十余载,任何遥远的距离都只是咫尺天涯罢了。
鹰击长空,鱼翔水底,各有宿命。他半生的宿命似乎注定了要在这大海上漂泊。
(二)记忆
郑和出生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本姓马,小名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缘故,幼年时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他的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诸外藩国的情况。受到父亲与祖父的影响,他年少的时候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父亲为人刚直不阿、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秉性也在他头脑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
明朝统一云南战争后,他不幸给带到南京受阉,做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
在燕王府期间,他因为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取得了燕王朱棣的信任,被朱棣选在身边作为贴身侍卫。
燕王朱棣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但同时,他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
他从来不满足于一个“藩王”的封号,所以一直暗中招兵买马,寻找机会推翻他侄子建文帝,自己做皇帝。
自小怀有忠君爱国思想的马三保一向不赞成朱棣的行为。
虽然几经劝说,但朱棣依然置若罔闻。
建文元年(1399年),独断专行的朱棣最终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史称“靖难之役”。长达四年之久。
“靖难”刚开始时,燕军颇为孤立,政治、军事和经济都处于下风,势力范围仅限于燕赵的几座孤城(今北京通县、津蓟县、居庸关、怀来等地),明将李景隆趁朱棣进攻大宁之机,包围北平,结九营于郑村坝(今北京东20里),燕王还师交战。
此战关系生死存亡,燕王对马三保有知遇之恩,马三保不能置身事外,见死不救。经过他几番思索之后,最终他还是决定帮助朱棣。
马三保向朱棣建议:一旦李景隆兵动,以奇兵左右夹击。燕王采纳他的计谋,并令他为先锋亲临战阵。
战场之上只有生死之博。马三保连破李景隆七营,斩首数万级,李景隆不敌,南逃德州,顿时军心大乱,燕军一下获降军数万,战马2万匹,取得了自“靖难”后的首次大捷,从此扭转了整个战局。
建文三年十二月(公元1401年),燕王朱棣反守为攻,率军直趋南京。六月十三日,李景隆和谷王打开金川门迎降,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
南京攻破之时,宫中发生一场大火,建文帝不知所踪。
公元1402年7月,朱棣登基当上了皇帝,自称永乐帝。马三保被封官,任内官监太监,相当于正四品,在经历二十多年难苦卓绝的生活后,他成了地位显赫的大内太监。
1404年,又被赐姓“郑”,中国历来有“马不入宫殿”的说法,马三保在郑村立下他最大的战功,所以赐姓“郑”;三保出生时父母为祈求真主保佑,世道平和,小孩能平安成长,所以给他取名为和;从此他改名为郑和,原来的名字慢慢被遗忘。
在那个年代,宦官被赐姓则是绝无仅有的,那是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虽然风光无限,但郑和始终为推翻朝廷的事心怀愧疚。更何况这个新皇帝还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有其父必有其子。”朱元璋奢杀成性,而朱棣有过之而无不及。
登上皇位的朱棣前后杀掉旧臣及其亲朋、宫女不下六千人!
永乐初年,为清除建文帝余党,朱棣采取了血腥的政策,开始“瓜蔓抄”,“杀十族”(有人犯了罪,不光他的亲戚九族,而且他的朋友也要被株连处死,这就叫杀十族,这是朱棣自创)。
所采取的刑罚方法或剥皮,或油炸,或水煮,搞得整个南京城鬼哭狼嚎,哀声一片。而受刑者的妻女、姊妹、儿媳、乃至外甥媳妇等等一切沾得上边的女人,统统弄到妓院里充当妓女,包括五十六岁的老太太在内。
这种惨景有的发生在南京,有的延续到北京——永乐帝定都的地方。在故宫的广场上,近自朝廊,远及附近的雨花台,无不是血迹斑斑。
朱棣对逃亡海外的建文帝朱允文始终不放心,于是派郑和率领由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前往海外借贸易通商之名暗中进行追杀。
郑和对朱棣赶尽杀绝的做法更加不满。
于是,在航海过程中他开始萌生为建文帝复国的想法。
他一边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一边在通商贸易中搜集各种金银财宝。最终将其藏匿在三个隐秘的地方。日积月累,终于形成了三座富可敌国的宝藏。
可惜,郑和长达三十余载的七次海航,途径岛屿三百多个,藩国三十多个。却始终未寻得建文帝的踪迹。
到郑和第六次出海回国的那年,永乐帝已经病故。他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不到一年也去世了。继承皇位的明宣宗朱瞻基,是一个**岁的孩子,由祖母徐太后和三个老臣掌权。大臣们认为郑和出使西洋,国家花费太大,纷纷上奏要求停止番外的航海贸易……
这是最后的返航了!
将士们疲惫的脸上早已掩饰不住对家乡的思念,掩饰不住即将回归故土的喜悦。
此时,年过六旬的郑和已经对寻得建文帝的踪迹不抱任何希望了。
逝者如斯!复不复国似乎也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该结束了,一切似乎早就应该结束了!
蓦然回首,郑和唏嘘不已。一生光阴,犹如白驹过隙。他此时的心情犹如这大海的波浪,此起彼伏。
回首之间,片刻前驶过之后的那方海域上,波涛过后渐渐恢复了平静。而这些体型巨大的船支,倚仗着人的机巧之智,载满着纷繁世俗的扰攘,寄满着船上众人的希望,须臾之间便将那沾满人气的一方水面归还于这无情的大海。
可对郑和而言,这大海似乎又是有七情六欲的。最宽广宏大的是它,最有耐心的也是它。它仿佛一只驯良的巨龟,将这尘世中微不足道的人负于其宽阔的脊背之上。而这浩瀚渊深的、绿绿苍苍的海水,又具备吞噬大地上的一切灾难同时又能带来一切灾难的力量。如果说海是妄言、狡诈、残忍之徒,那所言非实。因为它从未许诺过什么,也无心去做什么,它那颗巨大的、晶莹剔透的心,在苦难深重的世上,或许是唯一仁慈的心,它既没有什么奢望,也没有任何留恋,总在平静和自由之中跳动着,跳动着……
(三)顿悟
红日当空,微风依旧。
郑和依然屹立在船头,望着这浩瀚、深邃的大海发呆。
这时,一僧人从甲板下缓缓走上来,他满脸皱纹,只是双目炯炯有神。形体消瘦的厉害,似乎一阵微风便能将其吹起。可是风似乎并未与之对立,反成了他的借力或助力。经过四层长长的台阶,他呼吸韵畅,面色不改。大船在乘风破浪之中摇晃着,而这僧人似乎并未受到任何影响,如履平地一般。
他径直走到郑和身旁,向郑和行了个礼,道:“郑施主!”
“原来是胜慧大师!”郑和还礼道。
胜慧看着双眉紧锁的郑和,缓缓问道:“郑大人有心事?”
郑和将双手搁在栏杆上,目光继续转向大海,问道:“敢问大师,你随船队航海所谓何事?”
“只为修行!”
“何谓修行?”
“应当信顺,如法修行!”(出自《无量寿经》)
“听闻修行不拘于形式、方式,大师为何独选此法修行?”
胜慧笑而不答。
郑和又问道:“大师选择修行的方法是否过于执着?”
“是否执着不是在乎别人如何看,而是在乎与自己作何想!”
普闻接着问道:“郑大人似乎想在贫僧这里找寻一个如何放弃自身执着的答案?”
被看穿心事,郑和佩服且恭敬地说道:“请大师指点!”
“人生八大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大人是有大智慧之人,现在大人只需放下曾经放不下的,便能脱离这尘世的苦海!”
郑和似乎还是没得到想要的答案,于是反问道:“放下?”
“看开则能放下。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郑和在沉默中思索着。
胜慧双手合十,口中念道:“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出自《楞严经》)
郑和若有所悟,向大师行了个大礼,说道:“多谢大师赐教!”
这时,一片紫色的云彩正由东边缓缓飘过来。
当它到达船队上空之时,几道霞光从天而降,照射在船队行驶的海面上。顿时间狂风大作,四周掀起滔天巨浪,有气吞山河、遮天蔽日之势。
奇怪的是,只见这一波又一波的浪花升起,却不见其落下。犹如一个个耸立在海上、不断向上攀岩的阶梯。
航行三十余年,船队从来没见过如此巨大和奇怪的风浪,船员们都感到手足无措,恐惧异常。
郑和沉着冷静地指挥。他传令将所有船只的风帆收起,命令除了舵手,其他船员进入戒备状态,随意准备与这场暴风正面抗衡。
宝船之上,由郑和亲自掌舵。
整支船队在一个又一个的浪尖中航行着,上升着。
这飓风对海浪“作威作福”之后,又开始朝船队发力。可当它们至四面八方的真正靠近船队的时候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其切割开去,并不与船队正面交锋。它们只是在船队的缝隙中游走,化作无数小的旋转的风浪将众多船只与宝船逐渐分离开去。
渐渐地,众多旋转的风浪在宝船周围汇聚成一个巨大的风浪,犹如一只巨兽张开的血盆大嘴,将宝船吞了进去。
可奇怪地是,顷刻之间它又将其吐了出来。
海面上的风浪渐渐平息,那团紫色的云彩也已远去。整个船队经历了这倒海翻江的风浪后居然没有半点毁损。
“郑大人!郑大人!郑大人不见了……”突然从宝船上传来船员们的呼喊声。
其他船上的所有官兵闻讯后顿时乱作一团。只有胜慧大师站在甲板上,望着远去的那片紫色云彩微微一笑,口中念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四)赴宴
风浪将郑和卷起推向空中。
只在眨眼功夫,郑和发现自己已立于那片紫色云彩之上。不远处,一白衣老者正看着他。
那老者慈眉善目,眉毛、胡须三寸之长,下垂着连在一起。一身白衣,右手握着把拂尘,左手背在身后。额头正中一颗小星星闪闪耀眼,煞是引人注目。
“郑大人受惊了!”那老者笑着说道。
“这是何处?你是何人?”郑和开口问道。
“此乃九天之上,吾乃太白金星!”
郑和心中一惊,急忙说道:“原来是太白真人,失敬!失敬!”
“郑大人不必多礼,郑大人功德圆满,已经位列仙班,我奉玉帝法旨,特来宣郑大人前往晋见!”
“郑和何德何能,如何能有这般造化?”郑和不解地问道。
“郑大人不必过谦,大人在海上三十余年,以‘内安华夏,外抚四番,一视同仁,共享太平’为己任,传播中原文明,教化番外诸国,调解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为中原与番外之民的团结和融合劳心劳力,真是功德无量!功德无量啊!”
郑和惭愧地摆了摆手道:“太白真人太抬举了,郑和愧不敢当!”
太白金星摆了摆手道:“大人不必过谦!好了,时辰不早了,还有一项更大的功德,待郑大人随我见了玉帝后便知晓了!”
说完,太白金星微微一笑,将手中拂尘轻轻挥动了一下,这紫色云彩载着他与郑和向南天门飞去。
一路上祥云满空,光景熙熙。
郑和俯瞰那苍茫的大地,曾经身临其境的一切都变得遥不可及,曾经目有所及的视野如今却无比开阔,颇有“一览众山小”之感。曾经畅游的大海此刻如同沟渠,那浩浩荡荡的船队只有米粒般大小。
曾经的周围变为现在的脚下。一切东西在远近高低不同角度中呈现出不同景致。
这开阔的眼界影响着郑和的心境。曾经的凡尘俗世从此与他再无瓜葛,有些难以割舍的依恋之外,同时却平添了无限超脱的惬意。
不知不觉已经来到南天门前,门前两根雕龙琢凤的石柱约有百人合抱之粗、数百丈之高,云雾缭绕中,那镶着金边的巨大横匾上面“南天门”三个字苍劲雄浑,庄严肃穆。
“这南天门为何没有兵士看守?”郑和好奇的问道。
“哦,郑大人有福了,今日是三月三,西王母的寿辰,普天同庆,兵士门定在里面忙活!”太白金星捋着胡子,笑得有几分神秘。
突然,太白金星转身指着郑和身后,说道:“快看!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满天的仙友正赶来为王母贺寿!”
郑和回过头来,只见如来、观音、文殊和普贤等众多菩萨,还有三清、五御、五方五老、三官大帝、四大天王等众多神仙浩浩荡荡从远处飞来,真可谓“无数瑞霭光摇曳,五色祥云飞不绝!”
除了这满天神佛以外,他们的坐骑也颇为抢眼。
如来佛祖的金翅鸟,观音的金毛犼,元始天尊的九头狮,文殊、普贤菩萨坐骑的狮象二兽,太上老君的青牛,寿星的梅花鹿,姜子牙的四不象,救苦天尊的九头狮子,财神赵功名的黑虎,黄天化的玉麒麟……
这些神兽都一脸安静、祥和之气。
但是,一位十六、七岁的书童装扮的少年的七彩神牛却没那么安分,它不时摇头尾巴晃,有时甚至转过头看看少年,嘴还不停嘟囔着,似乎正和少年聊天。
郑和好奇地问太白金星其中缘故。
太白金星笑着说道:“那少年是牛魔王的儿子,他现在做了观音座下的善财童子。而那坐骑正是牛魔王,他儿子从小喜欢骑牛牛,父子俩难的见面,所以做父亲的满足一下儿子的心愿!”
(五)雅兴
众仙聚首南天门自是叙旧一番。太白金星向众仙隆重地介绍了郑和。众仙听到他的名字,纷纷报以赞许的目光,热情地和他打招呼。
郑和感到有些受宠若惊,连忙一一还礼。
进了南天门,郑和才发现许多兵将七、八成群围在一起,正热火朝天地忙活着什么有趣的事情,不时发出一阵阵喧嚣声。
郑和向太白金星询问何故,太白金星依旧笑而不答。
众仙径直来到瑶池,云雾之中看不到边际,郑和感觉到这地方之辽阔不下于西洋,而这般仙境是人间甚至梦里都不曾见过。可谓是:庭前见花木生春,麟凤跃鱼龙游戏!又道是:左右楼台并馆舍,盈空常见罩云霓!
一张张石桌上早已摆上琼浆玉液,酒香四溢。那满盘的蟠桃凝烟肌带绿,映日显丹姿!熟的酡颜醉脸。
太白金星向郑和介绍,那蟠桃花微果小的,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层花甘实的,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而那紫纹缃核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出至《西游记》中蟠桃的功效)
那琼浆玉露,是取百花之蜜,百果之汁,以及提炼五谷(稻、黍、稷、麦和菽)的精华加以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四川峨嵋山)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之巅寅时的采集的甘露酿制而成……
郑和正听得入迷,众多宫女开始奏乐起舞。三千侍女,奏笙簧之元乐,百岁蟠桃,开金碧之灵园。万花开处,群仙开列,尽笑俱乐春风。这浓霭香中,水云影里,迥然人世难同。
不一会,玉帝和王母驾到,众仙施礼并逐一向王母贺寿词。
贺完寿词之后,王母笑着说道:“常闻凡人言‘天上一日,地下一年’来羡慕神仙的生活,可他们岂知神仙真的是度日如年!”
王母说道此处,表情变得有些凝重,颇为神伤。众仙也齐声附和,一副默哀的模样。只有郑和一脸困惑。
不过片刻过后,王母面色突然如“枯木逢春”,话锋一转道:“不过,现在好了!这得感谢郑和!”
说道此处,王母和众仙用感激的眼神望着郑和。
此时,郑和更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正欲问其原因。
王母又说道:“好了!本宫今日寿辰,一切繁文缛节都省了吧!现在大家开始尽兴吧!”
王母话音刚落,只见那巨大的瑶池之中上升起一巨大的方形平台,平台之上无数方形石桌,石桌之上是一堆方形玉片,石桌之下四个石凳。众仙起身轻盈飞到平台上,四个人一桌开始忙活起来。
只有郑和还傻傻站在那瑶池之外,颇为尴尬。
玉帝立于最中间的石桌旁看着郑和说道:“郑卿家,你也过来吧,今天不分君臣,只有牌友!”
郑和轻身一跃,身体便飘地向瑶池之内飞去。这时他第一次体会做神仙的感觉不错。
郑和来到那石桌旁边时,玉帝、太白金星、太上老君已经就坐,三人不停搓着桌上玉片。他这才明白怎么回事,也坐下加入他们的行列。
话说当年郑和船队在长期的航海过程中,许多将士因海上生活单调枯燥和思乡之苦,精神萎迷不振。
郑和看了非常着急,担心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振兴将士们的士气,郑和决定自创了一种游戏。他思路如下:
一、必须可以四个人同玩:自己、副帅、主要军官两名。以便联络感情、监视军情。
二、规矩简单,但可以不断变换。方便学习,更方便根据兵士的战况调整游戏规则。
三、持续时间长而不厌,适应海上的持续枯燥的生活。
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切合现状的游戏方法:
利用船上现有的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图案,再制定游戏规则,放在吃饭的方桌上就能供四人同时娱乐。
在文字图案的确定上,红“中”代表中原大地,又符合中国红的原则。竹牌刻上“发”字,暗合航海的经商名义,发财的数量则从“一万”到“九万”,按照中国的习俗,过满则溢,所以没有更多的万。万字牌定下来之后,其他的就照推了,船上粮食以大饼为主,于是,一饼到九饼;饼吃得腻了,鱼吧,一条到九条鱼。行船靠风向,有了“东”、“南”、“西”、“北”风。“春桃”、“夏荷”、“秋菊”、“冬梅”代表一年四季;用白板代表白茫茫的大海。
游戏一经推出,盛况空前,海上浩荡船队一片哗啦之声。
将士中,有一麻姓将军,屡战屡胜,胜了之后则高声说唱,极大鼓舞了全军上下的士气,久之,竹牌正式取名“麻将”。
郑和万万没想到这原本只是供船队士兵解闷的游戏竟然会风靡到天上。而且现在用玉片代替竹片,手感更好。
在麻将之中,众仙评价麻将与其他游戏最大的不同是四方参加的游戏。不象围棋、象棋等都是双人对战,他们纷纷表示麻将的四方作战更为错综,是一种更高才智的游戏。
众仙这一战便是三百多圈,依然兴致勃勃。玉帝和王母今日手气奇好,什么大三元、大四喜、自摸清一色、对对胡、十三幺等都是大胡,而陪玉帝和王母打牌的仙友几十圈才胡一把,而且还是鸡胡。
郑和对这些神仙这么明显拍马屁的方式不敢恭维,但也不得不效仿之。毕竟初来乍道,搞好人际关系最重要。
又是三百多圈,光阴似乎没有任何游走,郑和这才感到天上一天的漫长。
又是三百多圈之后,众仙开始一边暴食蟠桃、狂饮琼浆玉露,一遍继续打着麻将。郑和开始只是略微品尝了一下,那蟠桃甘甜爽口,吃起来回味无穷。那琼浆玉露香醇浓厚的酒味,更胜人间百年佳酿。渐渐地,郑和也放开手脚吃喝起来。
又是三百多圈之后众仙开始沉沉地睡去。
可见,麻将和醉生梦死是众仙打发光阴的绝好方式。
(六)受封
醉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第二天日上三竿之后,众仙才从醉梦中醒来,相互道别一番后便慢慢散去了。
玉帝来到灵霄宝殿时,太白金星和郑和已在殿外候着了。玉帝打着哈欠宣他们进殿。
太白金星和郑和行过礼之后,玉帝问道:“太白金星,近来可有何官职空缺?”
“回禀玉帝,现在只有弼马温一职位空缺?”
玉帝皱了皱眉头道“以郑卿家的功德和才能怎么能只做一个区区的弼马温呢?还有其他官职吗?”
太白金星顿了顿,说道:“回禀玉帝,臣这里有一本天后圣母参奏西海龙王敖闰的奏折!”
玉帝接到奏折打开一看,原来状告敖闰两大罪状:
第一,调起东海龙王与炎帝之女精卫的仇怨,间接导致精卫丧命东海。
第二,泾河龙王自恃是司雨龙神,与民间一白衣神相赌雨,结果正巧玉帝下旨降雨,其点数与那神相预言的一滴不差。敖闰为了帮助泾河龙王赢得赌局,煽动他私自将降雨点数改动。这最终导致泾河龙王犯了欺君之罪,被送上斩龙台由魏征监斩。
“太白金星,所奏之事是否属实?”
“臣已派人多方查证,确是属实!”
玉帝大怒道:“好你个敖闰!传朕旨意,将西海龙王敖闰打入天牢!等候发落!”
玉帝看了看一旁候命的郑和说道:“郑和,就由你接替西海龙王一职吧!”
太白金星说道:“陛下,龙王一职一向由龙族担任,这似乎有些不妥,恐怕会惹来众多非议!”
玉帝不耐烦地说道:“有何不妥?朕向来是不拘一格将人才!谁敢非议!”
郑和见梦寐以求的官职到手,大喜过望,连忙叩头谢恩……
郑和本想快点去西海上任,无奈被玉帝挽留下来继续麻将。
就这么日复一日的麻将桌上度过,郑和心急如焚。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恐怕他再次返回人间任职之时恐怕是十几年后的事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