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大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爷子先开始只用一个发球机发球,而且是最低的速度让宋涛去适应。其实,要宋涛直接躲避发球机发的球,还是比较简单。但就是等球打在墙,再弹回来时,就不好躲了。球再经过反弹后,走的就不是直线,飞行的路线很难预测。再加上屋子又小,球数增多的情况下,宋涛的处境就是可想而知。因为,他身上穿着负重衣,行动也受到限制,球更难避开。但穿了负重衣,所以球打在身上并不算很疼,但一直被打的感觉,谁也会觉得不爽,可这事更不能急,越急越容易出错。
这考验的,表面是宋涛的眼力和反应能力,但实际是在看他遇敌时,是否有冷静沉着的心境。交手的大原则是“身子挂在手上,眼睛盯着根节,冷静。”手上要挂着身体一二百斤的分量,拳谱有“追风赶月不放松”的话,追上敌人容易,身子能追上自己的手,就难了;肩膀为根节,敌人要有作为,肩膀必有征兆,练武人练出眼力容易,养成明察秋毫的习惯,就难了;而最难的是冷静,必得练功夫练得开了智,方能冷静。
真正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时候,才是武者百分百,甚至是百分之二百,发挥潜力的关键所在。但那种心境,不是自己在家练几套拳,电视上看几场比赛,就可以练出来,是真正要经过很多血腥战斗,甚至经历过生死的人,才配拥有的战斗天赋。现在老爷子也只能把宋涛做到这步,以后就需要他自己在战斗中体会了。
宋涛用心念力,感知着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状态,不断尝试着,加强对皮肤的感觉体会。他试图通过球飞时所带来的风,去判断其运行轨迹和方位落点。这是对脑力的极大考验,他从来没这样干过。他相信,等他能完全掌握这项本领后,会让四念处有个质的提升。所以,忍着被球撞击的疼痛,继续坚持感知着。到现在,他不知道李老为什么给他安排了这么重的训练项目,好像是一天之内,就要把他教成武林高手一样。但出于对老人的信任和尊重,他没有问也不想问什么,他相信,老人做的一切倒是为了他好。所以,只是尽力完成着训练计划的所有内容。这时,就体现出他身上最珍贵的专注品质来,永不放弃,百折不屈的精神,才是超越任何资质的成功真谛。
那李老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以他的经验,难道还不知道欲速而不达的修炼道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其实,老人心里有个担心是,宋涛什么都好,就是性格太随和。加上他修的又是佛法,怕他以后在江湖上行走会吃亏。这个社会,不是你不害别人,别人也不害你的单纯世界了。它就象森林法则一样,信奉着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现在,他宋涛也算是半个武林中人,随着修行的不断深入,人自然而然,也会被卷入这是非之中。宋涛以后肯定要和别人有利益之争。到时候,就怕他心软,下不了狠手,反被别人给害了。那就真的应了句‘人无杀虎意,虎有害人心’的老话。老人可不想,自己一生唯一中意的关门徒弟,英年早逝。而自己落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地步。
因为人的性子,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改变。而且,宋涛的性格和修养,总体来说,对长远修行还是有利的。毕竟武术只是修身养性,开发潜能的一种方式,以宋涛在其他方面的文化底蕴,以后也可以做出点成绩来。所以,现在老爷子只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增加他的自保能力,为他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宋涛不是那种仗势欺人的混子,但也不能当成别人在头上拉屎拉尿,也无动于衷的忍者。以为这样,只有等他真正有一定能力后,老爷子才敢放心的让他出去。
正常社会里的什么法律规范,对江湖来说真的是太可笑。在江湖上唯一的真理就是实力。谁的拳头大,才有说话的权利,很简单但更血腥。老爷子在江湖上,风雨飘摇了大半辈子,见过太多为了利益,而害人性命的事,深切的了解其中的残酷性。要是能选择的话,他也宁可让宋涛象普通人一样,过着安居乐业,娶妻生子的生活一辈子,这和孙爷爷的想法一样。
身为老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儿孙平安就好,别的都是身外物。但宋涛自己已经走上了修行的道路,以后早晚会进入到这个圈子。与其到时候,他被人伤害,还不如现在多吃点苦,多增加点自保的本钱,以后还能有‘保住青山,重新再来’的机会。两位老人,都为宋涛考虑了不少,只是希望他能平安的生活下去。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今天的修炼,是要让宋涛对劲的发挥,有个更深度整体的理解。量不重要,所以结果无所谓。但最后的修炼,才是最主要的,就是内家拳常用的方法:大杆子。

要说形意拳,最后能练到什么程度?从悬崖峭壁跳下,快撞到地面时,用手在石壁上一拍,人横着飞出去了,平安无事。与人较量时,一搭手,能把对方的劲改了,这个本领算好的。还有更好的,在自身失控时,能把自己的劲改了。比武失控的时候多,都是意外,把这手学会了,才能做到收发随心。但这手功夫不是跳悬崖跳出来的,是练大杆子练出来的。
形意的大杆子厉害,杆子有丈二长,等于是张飞的长矛,名为“十三枪”。太极门、形意门中均有十三枪,名目不一,有为“沾缠绞拦,披崩拖挂,横扎抖架挑”,有为“点扎崩拨,开合劈缠,带撩滑截圈”,形意门则以五行、十二形拳配枪,以“扎、拦、拿”一式三法,构成一个“扎”字,另十二字为“抽勒印舔,蹬挑喂叫,抖提盖点”,扎字为君,十二字为臣。
所谓十三个用法,其实胡乱一轮,就都有了。练大杆子得乱来,扎一枪有一枪的讲究——这不是入手的方法。大杆子要挑分量沉的,三人高的,还要有韧性,劲一使在杆子上,杆子活物般自己会颤,越不听使唤就越是好杆子。拿上杆子,人会失控。沉、长、颤,都是为了失控。杆子失控了,会带着人走,这时正好改自己身上的劲,改好了,杆子就在手里稳住了。
拳经讲“身体不整,用杆校”,亦说明大杆子的重要性。其练习要领为精神集中,身体中正,身体与枪要成一整体,做到身灵、步活、手合、劲整,经长期不断习练,可使习练者劲力大增,劲整浑圆,力达杆尖。
练杆子跟驯服烈马一个道理,得先让杆子撒野,杆子不听你使唤,反过来还要使唤你,你也不听它使唤。这个过程尽量长,在杆子上求功夫,最后这功夫都能落在自己身上,一开始就想着怎么使,让它乖乖的,就没的玩了。
炮拳就是从十三枪的“扎”法里变出来的,炮拳后手架在脑门,前手斜刺,正是下扎枪的架势。形意拳动起来,辗转不停,永远有下一手,下扎之后必有回弹,下扎枪的下一手,是就着回势上挑。炮拳出手后,要向后一耸,就是上挑的枪法,所以炮拳里有两个家伙,明显的是下扎枪,隐藏的是上挑枪,一个在形上一个在劲上,以下扎的拳形来上挑,所以才妙,炮拳要到杆子上去体会。
早年的那些国术宗师们,随便拿起个杆子,都可以把上百斤的东西,挑到房顶上去,用杆子扎石头,一扎就是一个洞,更别是说扎人了。他们都是通过常年抖杆子,学会改自己的劲。最终做到随心所欲的掌控自己的力道。
老爷子给宋涛准备的,是长五米的大杆子,普通人能拿着杆子站稳都不容易,因为它太长,重心平衡不好掌握。一旦抖起来,能把人整个带着乱动,手能把住杆子都不错了。这就是抖杆子的用处,形意拳五行的劈劲、钻劲、崩劲、炮劲、横劲全能在杆子上体会出来。只要是你拿的杆子随便一动,这五种劲全都出来了。这杆子又能当枪扎一条线,还能当棍扫一大片,俗话说月棍、年刀、一辈子枪、宝剑随身藏,由此可见枪的难度。一旦能把这大杆子抖好,你也就可以出师了。
宋涛今天经过一天各种项目的锻炼后,对如何用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以,老爷子才把大杆子,作为一天最后结束的项目,就是要起到总结和融会贯通的目的。无论是什么劲,都能在这大杆子的抖动中体现出来。先是要通过抖大杆子,把劲给吃透。再用劲把大杆子给降伏了。最后,才能把自己的劲改过来,达到劲随心走,收发自如的境界。国术,本来就是从古代战场杀人技巧中总结出来的。打法打法,打人就犯法也是这个道理。要是做不到收发自如,用不了几天公安就找上门了。
就这样,宋涛在这小山村里,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苦修。除了有时回去城里看望一下孙爷爷和老二家,就是定期给远在海外的父母通电话保平安。剩下的时间,只是全身心的投入在修炼上。老爷子也很少回去,一直陪伴在宋涛身边,时刻指导他修行上所遇到的问题,爷俩就在这小山村里呆了下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