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尾语和心里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本国士完成了两卷了,觉得有些话憋在心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本书上传20天,我每天保持6000+的更新,如今有了三千多的收藏,而且每更新一章,推荐票都会往上涨上一些,让我很是兴奋。
今晚更新完第二卷的最后一章,一刷新,发现推荐已经过万了。推荐票对于大家来说,或许只是右手食指的随意一点,但这却是对新人最大的支持。
其实我每次刷新页面,倒不全是为了看下大家的推荐,然后自恋一番,而是想看下书评区有没有大家的一些新的意见。
我毕竟是个历史新人,而且本书发在新老站的交接过程中,成绩起伏很大,我对于把握各位历史迷的观感也没什么把握,所以我格外希望大家看过书后,能够在书评区留下意见。
大家可以看下置顶,哪怕是一些对我颇多诟病的留言,我都细心回复了。我可以拍胸脯的说,至今为止,只要是建议或者观感的帖子,我还没有漏过一条回复。在没有俱乐部之前,这恐怕是我和大家唯一的交流方法了。
前段时间,书评区对剧情的讨论很多。有人提到情节进展过慢,我就尽快发展到使团遇袭了,而且后面的大纲也做了改动。
有人提到枝节内容太多,我立即将前面删了六章,然后又将一些章节的内容进行了删节,一共删掉两万多字,又将后面的存稿舍去。
有人就会说,我如此听从一些读者的意见,随意修改,很没有主见,这本书也就没有了执著的追求。实际上我对这本书付出的心血是大家难以想象的。
就拿大家并不买账的“预埋议案”情节为例,虽然明知起点不适合内政管理的内容。但为了本书的历史存在感,我查了预买议案提出于哪一年?是哪几个人参与?那几个人又是什么派系?怎么个先后顺序?
在查了很多的资料之后,我想办法用情节将梁固,马元方,王旭,李士衡这么四个人整合在一起。以此为例,这本书的许多历史细节,我甚至连“本故事纯属虚构”的标签都可以舍去。因为我的一切情节都是切合历史的,而大家翻阅史书?会发现史书对于大中祥符三年的‘预买议案’,‘交趾朝贡’都是语焉不详,那么历史上会不会就是按照我所描述的那样发生呢?虽然有些荒谬,但你找不到推翻此可能性的证据。因此,我所写的国士无双杨宗保,从大中祥符三年开始,未尝不是一段历史的某一种可能。

写出一段细节真实,存活于某一段时空的历史YY故事,是我追求的境界。这就好像放下《寻秦记》,让我们感觉到,说不定项少龙是真正辉煌于秦朝的,只是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将他的存在抹去了。本书在历史细节上,比之寻秦还要精密许多。我希望大家在看完书后,能够觉得,杨宗保是一个真正曾经撑起过北宋脊梁的人物,只是由于某些原因,而没有正史留名。
正由于我在这本书上投入了难以想象的心血,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经常将感受反馈给我,大家一起完善这本书。
最后,谈谈本书的情节走向。第三卷定名为《京华烟云》,讲述使团遇袭的后续,以及回京之后的诸多斗争。我听取很多的朋友的意见,他们希望看到战争,我也和《三**阀》的剑客聊到这个问题,他说一场接一场的经典战役,读者不会腻的。
考虑大家的意见之后,我就将使团脱困这一场几百人从诸多势力的剿杀中突围这场小战役进行详写。我不敢说写得有多好,但至少表明了我尊重大家意见的态度。
我知道,对于渴望战争情节的朋友来说,这一场“小打小闹”似乎不够分量。只是大家看了下一卷就会发现,一场看似小小的使团遇袭,却将整个天下的宏大画卷完全展开。回京之后,主角的视野就不会局限在一府之内,整个汴京城,以及这滩水中的游龙与虾米,都将闪亮登场。
处理好交趾使团,则是在北疆与辽国会战之前,安定南方的必然步骤。宋辽的大规模会战,指日可待,而那时,主角也将不再是一个小屁孩,而是闪耀在送辽西夏的冉冉将星!
尽请大家期待本书的后续内容!
最后的最后,下周就是本书的新书最后一周了,希望大家砸出手中的票票,让我这个历史第一能够在新的榜单上占一个更好的位置。
今晚十二点之后,大量的更新与精华恭候大驾,也希望大家留下手中的票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