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水能抽油烟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冲榜了,今天三更破万字,兄弟们,召唤票票,收藏啊!!!】
听到还有府内工匠完全造不出的东西,牙伯顿时来了兴致。
杨宗保却问道:“锁链在秦汉时期已经应用,只是不知回形链造出了没有?”
锁链在秦汉时期就是用来看护库房重地之用,大型锁链的运用在三国时曹操大造连环船就可以看出。唐代武则天以来,锁链才有了可以拘捕刑犯的功能。五代时期,回形链就已经诞生,说白了,就是请铁匠将一个锁链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铸合到一起,使得铁链成环。
牙伯说道:“若是环形铁链,我们府内的工匠也能打造。”
杨宗保捡起地上一片石子,随意画出一个图样,就是一个环形链条,将一大一小两个齿轮连到一起,切合到两者的锯齿之中,使得一轮转动,必带动另一轮的转动。
亚伯一看到这个图样,顿呼精妙绝伦,这么好的点子,怎么自己的脑袋就是想不到呢?他也明白,这个图样,要得以实现,对铁链的要求很大,如果铁链造成阻塞,则整个发明,根本就运作不起来。
牙伯连忙说道:“少爷说的五个部分,小的都记住了。今儿个夜里,就给少爷送一份图样过来,少爷再改改,小的也就出府多找一些老朋友,势必把这物事给造出来。”
杨宗保笑道:“管事不用太辛苦,我也知道这不是一天的功夫。”说完,转身对杨顺说道:“这事先别告诉风丫头,到时候,我要给她个惊喜。”
牙伯回技艺堂绘画草图之后,杨排风就回到了厨房,继续她的厨师之旅,虽然感觉今天宗保和顺哥儿有点怪怪的,不过神经大条的她也没有深究。
随后的几天,因为望月斋要拆除席位,重新装饰摆设,杨宗保上午就在少瑞楼里,随柴先生学习着兵法战策。下午的两个时辰,还是照常在母亲那里修习子午养气决,由于灵魂力量和紫微心法的帮助,进展依然神速。
每天夜里,牙伯都会来问一些细节上的处理方法,禀报了如今的进展之后,都会边叹息着‘少爷奇才’边离去。
等到无人打扰的夜深人静之时,众人眼中的‘奇才’小少爷,就会偷偷进入自己用阵法掩饰的密室里,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他也是用这次的小发明来看看这些匠人的实力,接着的准备工作里,所需的一些材质还要靠他们帮手才行。
公元1010年,北宋大中祥符三年十一月十九日,在牙伯与汴京城内的几个顶级铁匠研究之后,终于打造出了适合的链条。
因为链条要紧扣大小两个木齿轮的没一个锯齿,然后水上部分和后窗部分分别用木架固定之后,链条的长度也要完全吻合才行,所以这是个极端精密的玩意儿。
杨宗保造这个貌似抽油烟机的玩意儿倒不是想要超越北宋科技,推动生产工具大跨越之类的。
中国人在研究古人的时候,通常会说到上位者的昏庸无能,对技术的不思进取,不懂装懂,甚至盲目打压,才导致了中国的科学发展缓慢。
其实这是个法不责众的观点,汉族人,自古以来就是本土意识和小农意识极端浓厚的民族,对新兴事物的接受精度极为缓慢,对新兴也被认为是异端的新事物打击极为残酷,这时可在人们骨子里的劣根性。
人们研究王安石变法时,总是站在改革开放的立场上,极端拔高他改革家的身份,无非要传递的就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就必然是推动社会的原动力这一理论。
实际上,到了二十一世纪,历史学者们可以完全摆脱政治的限制。不再上纲上线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王安石过于尖锐的改革措施,极大的激化了国家的内部矛盾,使得内部繁荣的北宋王朝更快的走向了衰亡。
并不像80年代历史教科书所写的,王安石是一个无力回天的悲剧英雄,宋神宗是一个志大才疏的软蛋,太皇太后曹氏是一个维护腐朽的老巫婆。实际上,太皇太后曹氏,太后高氏,他们所代表的只是希望一个国家能够相对稳定缓慢的走向变革的阶层,而王安石则是过于理性化的采取顺新法者生,逆新法者滚蛋的原则。

一面锐意改革的他,一面又坚信老朽的儒家‘愚民’思想。在他看来,自己的理念是利民的,而老百姓是愚蠢而又分不清利弊的。他将无数理想的理念,强加在惶恐的守旧的百姓身上,又不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改?他只是传达:我为你造的路,就一定是有利于你的路,你,一定要走。
老百姓们虽然守旧意识强烈,但他们联合的力量同样恐怖,当他们觉得这么个新相爷在破坏着他们原先拥有的既得利益,而那些许诺在未来过得更好的景象又遥遥无期时,他们就会在极少数有心人的带动之下,成为王安石新政的毁灭性力量。
杨宗保深切知道,带领一群羽翼并未丰满的幼鸟,走到悬崖之滨,将他们推落悬崖并告诉他们飞翔才是他们的宿命,这是极端不可取的。杨宗保所要做的就是温和缓慢,润物细无声的推动着民族工艺逐渐深入民间,为百姓所尝试,所接受,所喜欢。
杨宗保看着几个匠人,将五个部分组合好,然后分别固定在后窗边和山泉边的两个木架上。
此时杨排风已经在他身边,好奇的看着这一切。
杨宗保解释道:“山泉边的这个木架是活动的,没有做饭的时候,这部分可以升到水面之上,一旦到了做饭的时候,就让它一部分沉入水中。”
几个匠人随着他的话,把‘木转儿’的一部分沉入水中,木转儿由于水流的冲击而快速转动,带动着连在中心圆木上的大木齿轮高速旋转,而由于铁链条的传动,后窗边连着三片竹片的小齿轮以大齿轮几倍的速度,更快的旋转着。
杨排风站在旁边,都可以感受到竹片的快速转动,形成一股从厨房内吹出的劲风。
杨宗保笑道:“还不进去弄几个菜,试试效果!也犒劳一下这些匠人们的辛苦。我还只是动了动嘴皮子,说了些想法,他们可是真正辛苦了好久的。”
杨排风进入厨房之后,首先选择的就是爆炒鸡肉。虽然北宋一朝,还没有引进青椒,但是花椒,八角之类的不仅油烟味重,而且味道还极为冲鼻子。
一些研究现代饮食的人,以为在唐宋年间其实没有出色的麻辣食物。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现代人看来,城市里的八大菜系,无论如何也离不开辣椒,而辣椒是在明朝洪武年间才开始小范围引种的。
但是他们就没有想过,酸甜苦辣咸,是远古老祖宗就传下来的菜式风味,那时虽然没有辣椒的存在,但必然有着其他的佐料,能够真正让人辣到心里爽的佐料,才会从唐宋就传下无数以辣闻名的名菜。
杨宗保看着自己造的这个小玩意,算是一个简易的水能抽油烟机,但他知道这东西的局限性还相当的大。
首先,在乡野民间,并不是每一个普通人家的后院都有一个流速飞快的活水源。其次,这个发明虽然只有五部分,但是要把他们装到两个架子上,而且水边的部分还可以自由升降,后窗与水面的高度直接决定着链条的长度。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可以普及到民间的发明。
不过杨宗保还是以极大的热情,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将这个东西造了出来。他这样做一方面是出于不想让厨房内的油烟继续伤到排风娇嫩的肌肤而已,不过更多的目的则是出于考量如今的工艺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
这个小玩意看似很简单,但是水边木架的升降,考量的是工匠们的灵巧;材料要求严格则是考量工匠们对各种木料的特性的认识;然后要把杉木造得恍如螺旋桨,竹片造成蒲扇状,然后三片组合成一个大风扇,则考量的是工匠们的处理;除了原始的对木料的切割与雕琢,工匠们的技艺已经进展到利用木料的柔性和延展性来改变木料的形状的境界。
当然,手工艺能否划时代的进步,最关键的就是精确度。只有设计足够严谨精确,成品才能被本就很保守的百姓们所信赖,毕竟,一个小小的疏漏,就会让百姓产生十年怕井绳的抗拒心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