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药王孙思邈(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长请讲,”李业诩不知道孙思邈有什么金玉良言告诉自己
“公子身怀非常之术,却不想让旁人知之,能在平常间隐之,却是非常之人,可公子只一弱冠少年,这份沉稳实与外表不相符…公子可明白贫道的意思?”
“在下明白…”李业诩心头一震,或许是自己这份与年龄不相称的从容,暴露了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个年龄的少年郎,正是轻浮、狂妄,喜欢冲动的年纪,不该有这份淡定的。
“公子虽少年,但所知之事,绝非在贫道之下,贫道甚是不解…公子能否告知一二?”
“在下也惭愧…冀只是自小受祖父教诲,读了一些诗书,多了解一些旁门左技而已…微末之术,怎敢当道长如此夸奖…”李业诩有些吃惊,这么一会的谈话间孙思邈就看出自己异于常人,绝非简单。
不愧是当世数一数二的神棍,能从李业诩从容谈定的神情中看出李业诩身手不凡。
“公子眉宇清秀平长,却淡定无绪,两目明亮清辉,却无摄人之魄,精气收敛于心中。胸怀不世绝学,却未形于外,小小年纪有此心性,他日必成大材。贫道相人无数,从未有差池,今日观公子之面相,却不敢妄下断言…”孙思邈一番言语更让李业诩吃惊,传说中孙思邈能非常准确地给人面相,即是某人身后之事,也能断个不离十,今日看自己面相竟然不敢断语,其中的玄机,可是如何?
“道长何解?”
“天机不可泄…变数未可知…”孙思邈看向李业诩的眼神都多了份异样,神情比之最初坦然接受李业诩大礼已有天壤之别。
李业诩也不再言语,只是微笑地看着孙思邈,眼神交会中,竟恍若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孙道长,在下还有一事相询,”在一旁呆听半天的苏定芳看到场上两人不再言语,终于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位就是那位两百骑破数万众的苏将军了,贫道早闻大名了…”孙思邈微微一笑,虽然言语上称赞,但神情间丝毫无敬慕之色。
“不敢当,某奉李靖将军之命,曾于前些日子数次探寻孙道长,无奈都没见着,今日正好相见,李靖将军请某代问道长,可有治疗冻伤之法?”苏定芳恭恭敬敬地说道,“此次北征突厥将士,在冰雪中作战,有许多人因冻而伤,至今时日已长,不知道长可有治冻伤的良药?可有预防冻伤的方法?”
“贫道医术只管救治黎民百姓,恕贫道无礼,战场上杀戮生命的军士,贫道一直深恶,不能言救…”
“道长何出此言?”李业诩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治病救人为乐的孙思邈会说出这些话来。
“贫道自小厌恶战争,前朝至今,战争无数,征伐不断,最受难的还是天下的百姓…妻离子散,家破难圆,天下百姓的苦难,皆系军士所为,所以…贫道从不救治军士。”孙思邈一副漠然的神情。
“道长此言差矣!军士的征战是被迫的,战场上的军士也是有一样的生命。且战与被战并非一样,就如此次北征突厥,我们的军队并非想战,只是大唐边关常受突厥等外夷侵犯,我百姓惨遭杀害。我们的军士是为了保卫国土不受侵略,百姓不再受到外夷残杀不得已而战。很多时候,以战才能止战,甚至主动出击,荡平外夷,佑我大唐子民安居乐业,当是正义之为。若不战,国将不国,无国则无家无民。而战场上冲杀的军士,家中也都有老小,他们为国为民而战,负伤之间,道长怎可见死不救呢?”这孙思邈怎么有这种怪脾气,不救治军队中的将士,就是因为厌恶战争?
听了李业诩此番言语,孙思邈沉思一会,“公子此番言语,甚是有理,但先年之征战,却无外夷入侵,或是争权取势,或为志在天下…那军士又是为谁而战?为何而战?”
“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军士也非彼时之军士。业诩想问一句,前朝末,何起四下纷争?”
“前朝杨广用民过重、急功近利、损伤国体,民愤四起,群寇四作,诸贼蜂起,以至天怒人怨,终有人揭竿而起…”
“前朝末,豪强四方战伐,九州间血流成壑,骸积如山,只叹苦我百姓也,然吾皇力战群雄,一统天下,止干戈为玉帛。放眼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此盛景难得之至。今我大唐军士为保国卫民而战,为保天下百姓长久平安而伤,同为军士,现在他们是英雄,道长竟忍见伤不治,见死不救?”李业诩有些汗颜,只怪自己口才不好,说不出一番大道理来说服眼前这怪老道。
只是重要一点,现在的士兵们都为了保卫国家不为外族入侵而战,那就是英雄,而为英雄救伤治病,是义不容辞的事儿。
古代军中的医官配置很少。而战争中士兵的伤亡率很高,在战争中受伤的很多人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失去战斗力,或重伤致残,甚至死亡。
死亡的士兵中有很多人都是伤重没有及时得到救治而引起的,伤口感染更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李业诩想着以后要从孙思邈这里弄几个懂医的人到军队里去,或者叫孙老道培训一批懂医疗知识的士兵,以使军队在训练或者战争时候,受伤的士兵能得到及时救治。甚至直接把这老神棍为自己所用…
“公子深明大义,然贫道还是要细细想想…”孙思邈依然一副淡然的眼神看着李业诩。

只是李业诩从这份眼神里看出一丝细微的变化,具体什么,也说不上来。
正说话间,突然听到一声震响,似爆炸的声音,“流云,你去炼丹房瞧瞧,是怎么回事。”孙思邈吩咐流云道。
“是,师父,”小道流云施一礼后匆匆跑了出去。但很快就跑了回来。
“师父,还是硝石爆裂…有几位师兄在照看,没什么大碍。”
“硝石?爆裂?…”李业诩心中狂喜。好象记得以前特战队讲爆破课程时,教官就曾讲到,古代的火药就是道士们在炼丹过程中出现的,而发现者最有可能的,就是眼前这位孙思邈。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李业诩确信眼下火药应该还未出现,眼前这神仙般的老道也未提及火药之类的东西。火药,这东西研制出来应该不是难事,硫磺、硝石、木炭这几样东西是最基本的配方,以前在特战队时爆破的课程讲的很详细,自己对炸药研究的也很多,曾多次用各种材料调配不同爆炸能量的炸药。但那时有材料,有现成的火药,而现在这些材料不好找,硝石之类还在道士们的炼丹炉里作为炼丹的配料呢…待自己稍有些闲空下来,来找孙思邈一起来研究试验一番,或许真正的火药就出现了,到时自己可就是发明火药的人。
自己发明了火药,这四大发明之一的专利和版权不就是属于自己了吗?
有了火药,自己就能研制出炸药,有了炸药,装备到军队里,有此威力巨大的武器,天下还有哪支军队不能战胜?
“公子也对炼丹之事感兴趣?”孙思邈看着一边沉思的李业诩道。
“在下有些兴趣,但对爆裂的事更感兴趣…”
“贫道正在炼制丹药,常有这种爆裂的事发生。”孙思邈笑着对李业诩说道。
“能否让我们去看看道长的丹房?”李业诩很想去看看这些道士们炼丹的炉究竟是怎么样的,是如何炼的。
“请恕贫道无礼,炼丹时,丹房不许闲杂人进,怕污了仙气…请公子见谅。”
“那无妨…是在下唐突了。”
“李公子,已是午饭时间,就请公子在此与贫道略用薄餐…”
“那多谢道长,在下就不客气了…”李业诩很想看看,这孙思邈是吃什么的,一大把年纪了,容貌看起来才二十来岁的样子。
李业诩和苏定芳跟随孙思邈来到用餐的一个小偏房,小道流云端上来几样小菜,即退下陪李成和李万去用餐了。
李业诩一看,都是平常所见的蔬菜,有青菜、豆角、南瓜、芹菜之类的,没肉,主食是粥类,竟是一大盆。
“一些素食,请公子和苏将军慢用…”说完孙思邈端起一碗小米粥,夹点菜,慢慢地吃起来。
“谢道长…”李业诩确实有些饿了,也不客气,端起一碗米粥吃了起来。只觉得粥中有一股清香味,似加有什么东西。竟然一口气吃了好几碗。运动量大,这饭量也就出奇的大,边上的苏定芳也是如此。
孙思邈早已吃完,只吃了一碗粥,再一点菜,在一旁一脸微笑地看着李业诩和苏定芳在那狼吞虎咽。
“让道长见笑了…”终于吃完,李业诩有些不好意思。
“无妨,看公子面色,定是消耗过多,需多吃才行,食补也…”
“哦…道长能否告知在下养生之道?”
“体平和,唯须好将养,勿妄服药。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在而,不知食之有成败,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养生之道,非两言说得清,”孙思邈笑笑,“公子今日定还有事,就行请回吧,下次我们可再详谈…”
李业诩到观中一直保持一副淡定的神情,孙思邈竟然看出他还有急事要办…
“那在下就先告辞…以后再来叨絮道长!”李业诩拱拱手,人家下逐客令了,再赖着有些太厚脸皮了,且训练营中还有大把的事要处理。
“公子请稍等…”孙思邈走出偏房,稍过一会,手里拿着一张纸回转,交给李业诩。
李业诩接过一看,竟是张药方,上面写着:炙黄茂九克,党参四钱,焦白术三钱,熟附块三钱(先煎),茯苓三钱,当归三钱,生姜三片,大枣三钱,肉桂粉半钱。有些疑惑,这些难道是养生药方?
“请转告李靖将军,军士冻伤久矣,不可完治也,此药方为调补气血、温通血脉之用,有益冻伤军士的调理…”确实是养生补气的药方。
“多谢道长…”李业诩再次恭恭敬敬地施了礼,“我们先告辞了…”
“公子慢走,贫道知道…公子定会再来的…”孙思邈微笑着挥挥手。
以后一定会经常来,李业诩心道。
不只要来请教军中士卒伤病防治的问题,还有研究火药的事儿,更要来请教孙思邈养颜的方法,如何保持永远的青春。这老家伙驻颜太有术了,一大把年纪了,看起来还这么年轻…
自己也要学他样子,到五六十岁也如二十来岁的小伙一样年轻…李业诩心里丫丫着…骑马飞奔…
----------------------------------
孙老道的事还没完,后面还会讲到...无论是医术,还是火药,都是李大公子最想要的....
感谢朋友们的一直支持,小说后面更精彩,如果觉得本书还可以,请你推荐、收藏,如果有建议和意见,请在书评区提出,不胜感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