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回杨虎城退走陕北姚丹峰谒见孙中山
五月的渭河平原,已有了初夏的几份炎热,开败了的杨槐花仍然散发着未尽的芬香。
在田家庄村西头的一棵古槐下,于右任、杨虎城、李元鼎等人正在召开军事会议。当前的局势异常严峻,直军阎治堂、吴新田等部会同镇嵩军柴云升部对靖**穷追猛打,麻振武这个王八蛋连个响屁也不放,就把队伍开走了,投奔了刘镇华,实在令人发指。就全国形势来看,对革命也是不利的,北洋军阀对民党领导的各地队伍加紧围剿,乌云笼罩全国,靖**在给敌军重创后必须贮备一部分军事力量,在西北留下革命的火种。正是基于这一方面考虑,于右任提出战略转移,杨虎城对于先生的观点表示赞同,说:“请你到广东去找孙中山先生,看今后怎么办,我带队伍去沙陀国(即陕北地区),敬待后命。”于是在田家庄会议上形成决议:一方面护送于右任先生由甘肃南部经四川去广东找孙先生请示办法;另一方面由杨虎城率部队向陕北转移,依托同乡井崧生,保存实力,以图再起。
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一天,这一天是民国十一年古历五月二十九日,杨虎城离开了凤翔境内的田家庄,实施战略转移,在此之前,于右任与李元鼎、茹欲立等人已经往甘肃去了。
由凤翔到陕北北部,路途遥远,相距一千多里,况且沿途都有敌军围追堵截,原来的靖**在接受直军改编之后,已经变友为敌了。在麟游县境内,遭遇甘军陆洪涛部,打了一仗,又折由乾州出山到礼泉县境内的甘河,受到敌军袁健吾部的阻击,一场恶战之后,打败了敌军;等运动至泾阳县境内,又遇到原靖**田玉洁部,已经变敌为友的田玉洁部拦阻杨虎城部转移,又打了一仗,田部溃败而去,杨虎城这才率部到了三原县的大程镇。杨虎城之所以采取这种迂回曲折的行军路线是有原因的,其实杨早已和原驻临潼雨金镇的靖**第三路甄士仁、马青苑两部约好,要求杨带部队到大程后,愿同杨前往陕北。待杨虎城率部到了大程镇时,甄、马二部已接受直军改编,这些预先有约的人们不再履行诺言,杨虎城不得不决定经由蒲城北上袭击洛川,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杨虎城率部至蒲城县境内的荆姚镇时,有人劝杨休整,理由是沿途连续作战,枪弹短缺,人困马乏,这下到了家乡,占了人和与地利两个有利条件,队伍要好好地休息一下,一味地打疲劳战,这点家底是要拼光的,队伍就目前这个状况是到不了陕北的。杨部参谋蒙浚生、韩望尘等人坚决反对,说荆姚不可久留,喘口气继续北上。在队伍快要开拔的时候,来了一个自称姓韩的老汉来找杨虎城,说要见他的儿子,他的儿子韩平阳原先就是参加靖**的,在党跛子手下当兵。韩望尘听了,笑了,说他有印象,韩平阳就是靖**第一路的韩子芳,好我的乖乖,这韩子芳天不怕地不怕,后来又与党跛子脱离了关系,弄了几十号弟兄到了秦岭山中,占山为王,分灶单过,自称韩司令。韩老汉听说儿子当了山大王,骂儿子混仗,丢了老先人的脸面,老韩家人老几辈子都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这个混蛋怎么就当了让人不齿的土匪。韩望尘等人劝老汉息火莫要着气,韩老汉混骂了儿子一通,就摇摇晃晃地走了。杨部在开拔时,又遭原靖**冯子明部的拦截,冯早年跟随胡景翼从事革命,后来又一同接受了冯玉祥的改编。在荆姚镇的战斗中,杨部歼灭了原为友军现属敌军的冯子明部,但杨虎城却把缴获的枪械全部退还给冯子明,说这样好,留有以后见面的机会。北进二十里,杨部抵达兴市镇,杨虎城令任子扬营驻守兴市镇,以拒尾追之敌。杨虎城又率部继续北进,入白水县境后,杨希望争取到原靖**第五路司令高峻的合作,但高峻这时也接受了直系冯玉祥的改编而拒绝北上陕北,杨只好作罢,督率队伍继续北进。
杨虎城部在洛川又受到田维勤部的阻击,同时驻蒲城的缑保杰及镇嵩军憨玉琨部的尾随追击。杨部袭取洛川未遂,于是采用围城强攻的策略,而洛川城小沟深,一时又不易得手,杨虎城不得不打消攻取洛川的计划,又开始向北行进,经安塞、靖边到与内蒙毗邻的宁条梁、安边、定边一带暂驻,从事休整。
陕北素来瘠苦,人口稀少。杨部由延安经杜甫川、安塞、保安、靖边到宁条梁途中,荒无人烟,往往几天之内找不到食物。官兵们像一批逃难的饥民,常常是饿着肚子行军,走在前面的队伍,有时还可以找到一些山芋之类烧着吃,官兵的嘴也变成黑色。有一次,杨虎城到了宿营地,几个官兵正烧山芋,却没有一个人对他们的长官表示礼让,只有一个炊事员对杨虎城作了礼貌性的表示,但结果却把那半块山芋塞进了自己的口中。杨虎城背过头,难过地落下了泪,在心里责备自己:久娃无能,连累弟兄们也跟着遭罪。
井崧生是陕西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又是井勿幕的胞兄。在辛亥革命前后,杨虎城曾受了井勿幕所鼓吹的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到了靖**时期,杨虎城拥护井勿幕最力,加之杨的结义兄弟李子高曾在井的部下当过军官,杨的参谋长蒙浚生也是井的老朋友。由于这众多的缘由,井崧生同意杨虎城住榆林,也允许杨的队伍进入他的防区,就食一时。
杨虎城率队伍到延安后,就派蒙浚生去榆林与井崧生联系,达成了以下协议:一、杨本人目标过大,井不便对外,暂时脱离军队,住在榆林;二、部队改编为陕北镇守使署暂编步兵团,以李子高为团长,孙蔚如为团副,下编三个营;三、部队分驻安边、靖边、横山、延安、延川等地。
在杨虎城和于右任分手决定向陕北撤退时,他自己虽不得不承认这是暂时的革命低潮,但他坚信只要孙中山在广东的革命大本营还在,陕西革命就会有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时候。不幸的是,就在他向陕北转进途中,广东革命根据地发生了陈炯明叛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这对杨虎城来说,是个严重的打击,他发出了声讨陈炯明的通电,但毕竟无补于大局。他因此而迷茫,多少同志为革命而努力,但为什么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到底在哪里?更重要的是孙中山先生为什么也失败了?他百思不得其解,至于以后怎么办,他更有前途茫然之感。就在这一年,杨虎城的夫人为他生了长子拯民。长子的出生,多少给他带来了欣喜之感。在如豆的油灯下,杨虎城铺纸提笔,欣然写了家书,信是写给胞弟茂三(即杨虎荣)的,这样写道:

荣弟鉴:
你二嫂(即杨夫人罗培兰)生男,合家之喜,令人欣慰。兄已与此子起名拯民,取拯民于水火之中之意。此种意思:一则可作兄多年所作事纪念,二则对于孩子他日立身成名寓有期望之意。我弟可将此层意思向母亲禀明为要!你二嫂久病新产,一切医药,总要细心,是所切嘱。此问
近安!
兄虎城手书
十一月初十日
井崧生这时实际上已成为陕北的土皇帝,其周围的文人策士以及高级幕僚,几乎都是保守落后人物。而杨虎城自从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之后,就喜欢和知识分子来往,最初有李岐山等人;靖**时期,于右任、井勿幕属于他的上级,自不必说;以后又有了韩望尘、张瑞卿等留日学生在他的部队中工作。杨和夫人罗佩兰除了谈家常并应付井崧生的约会之外,一般很少出门。精神极其郁闷的杨虎城就开始又在知识分子中找朋友。
榆林中学是榆林地区当时的最高学府,是个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杨虎城首先结识了该校校长杜斌丞,并因杜而结识了陕西**组织创始人之一的魏野畴。杨和魏的结识是他和**人的最早接触。魏是陕西兴平人,北京师范大学毕业,长于理论研究,杨与魏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校园中、树荫下、小河边,在长期而频繁的来往交谈中,杨虎城的心里逐渐亮堂起来,这不仅使他对自己乃至孙中山之所以失败找到了原因,更重要的是他对于中国革命前途有了初步认识。
冬天来临了,陕北高原上已有了彻骨的寒冷。杨虎城通过种种渠道打听到孙中山先生在陈炯明叛乱之后,在上海避难,于右任也在上海,李元鼎在汉中与于先生走失后已回到了西安,闭门谢客,以教书为生。杨便找来了李子高、孙蔚如、韩望尘、蒙浚生等人,他的秘书米暂沉跑前跑后地张罗,他们商议的结果,决定派杨部参谋姚丹峰前去上海谒见孙中山先生,并随身携带一份用绢写成的报告材料。在报告材料中,杨虎城向孙中山先生详细报告了部队转至三边的情况,并敬请孙先生就今后行动的方向等问题作出具体指示。
大约是在十一月的时候,姚丹峰由榆林出发,取道米脂、碛口,先在河北顺德胡景翼的驻地小住了几天。胡景翼与姚丹峰寒暄了一番,问了杨虎城在陕北的情况。姚丹峰说还算可以,自从田家庄会议后,杨部一路北进到了陕北,井崧生念及旧情,加上都是蒲城乡党,就接纳了杨虎城和他的部队,杨现在暂住榆林。胡景翼也谈了受编后的感受,吴佩孚百般刁难,克扣军饷,将陕军另眼相看,冯玉祥被吴排挤后去了北京在南苑驻军,他与曹世英、李虎臣也随之到了承德。姚牵来了一匹枣红马,四蹄亮白踏雪,说杨虎城临行前再三叮咛,要他把战马转交胡景翼将军。胡景翼欣然接受了杨虎城的馈赠,说难得虎城老弟赤诚相待,以前的误会自然就烟消云散。姚丹峰频频点头,对胡的观点表示赞同,这才对胡谈了自己此行的真实目的。胡景翼听了百感交集,请姚丹峰带他问候孙中山、于右任二位先生,他将以实际行动表白对革命的忠诚。
姚丹峰辞别胡景翼,大约在十二月份天气已经很冷的时候,抵达上海,先见了于右任先生,于先生引荐姚去见孙先生。姚见了孙先生之后,将随身携带的报告交于孙先生,并当面把杨虎城部队的实力和转战情况想他汇报,请示今后应该怎么办。孙先生聆听之后,让姚在上海小住几天,等他们研究之后再做指示。
孙先生是因陈炯明叛乱而被迫来上海的,这一时期的全国革命形势颇受挫折。全国各地只有杨虎城一人派了特使去见他,因此,孙先生很高兴,在杨的身上看到了革命的曙光。在姚丹峰本人看来,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多少次在梦里见了孙先生,这次真的见了,他的心里反而忐忑不安,不知说什么才好。姚就按孙先生的安排,先在上海住下,等待着研究后的具体指示。
在上海期间,姚丹峰在于先生的引荐下,先后面见国民党核心人物胡汉民、汪精卫、谢持等人,向他们详细介绍了陕西的革命形势和杨部的发展状况,谈了杨在榆林虽然暂时离开了军队,但仍着手抓了军队的整顿,改革地方盐务与兴建地方教育,特别地安排自己赴上海谒见孙先生,听取对陕西乃至西北革命发展的具体指示。胡、汪、谢三人听了,均对杨虎城坚强的革命意志表示赞许。在姚丹峰上海之行的区区十日之间,他受到了极其周到的招待。
在姚丹峰即将离沪回陕前夕,再一次承蒙孙先生接见。孙先生当面向姚表示,让姚转告杨虎城,无论如何也要设法把部队保留下来,以保持革命的有生力量。姚丹峰告诉孙中山,杨虎城的部队转至富县时,即派参谋蒙浚生前往榆林面见井崧生,并将部队作了妥善安置。孙先生听了表示非常满意,让姚转告杨虎城,同意杨作如此安置,并请杨虎城选择合适时机,出省到上海来,与各方面的同志们见一见面,将来时机成熟时联系起来也方便。姚丹峰向孙先生保证,一定将孙先生的指示转达给杨虎城,即向孙先生辞行回陕。
(作者声明:我的长篇历史小说《关中英雄传》已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定价:42元。有意者请联系,通联:715400陕西省韩城市象山路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一队工会马萌电话:0913——5225683家;或发短信13093971987)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