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五节
郑一凡听得上了心,答应可以帮助找找销路——他首先想到乡里的特种养殖场,看看能不能起个带头作用,将来老百姓养的多了,形成规模,自然能把大批收购商吸引来。
正说的上劲,孩子们放学回来了,每人手里还抱着一捆青草。两个孩子看见家里有生人,一时不知所措。
“我给他们定的任务,每天不割回一捆草就不让吃饭。这不,老大都坚持好几年了。”老乡苦笑着:“苏岩,苏石,都过来,这位是乡领导,你们都要喊叔叔。”
“叔叔好!”两人几乎一口同声,然后害羞地跑屋里躲起来了。
正在这时,王金锁找来了:“郑助理,该吃中午饭了,走吧,咱到九妹饭店吧,反正也就几步路,我就不让你在村里吃派饭了。刚才已经通知何副乡长和安秘书过去了,就等你了。”
“是吗?那我就不客气了。老乡,我走了,回头再来看你。”
告辞出来,王金锁撇撇嘴:“你跟他套什么近乎,一个外来倒插门的,有什么可唠的。对了,转了一上午,一定有什么收获吧?”
“我心里有谱了,回去找有关专家咨询一下再说吧。”郑一凡给自己找着台阶下,其实他也没好办法。但刚才跟苏宏毅谈了半上午,多少对养兔子有了兴趣,打算回去好好调研一下再说。因为他能想到,别人也许早想到了,既然一直没多少人来养殖,那其中肯定有困难,只有先了解清楚,找到解决方法,那才能说得上普及,否则一切都不现实。现在王金锁正热中上砖瓦场,这种小事他肯定看不上,干脆就别提起了。

下一站是下庄村,上次跟李秀玉来包村时已经实地考察过,郑一凡知道也没什么合适的项目,他来的目的是想看看能否让那个濒临破产的三轮厂起死回生。刘志远说的很对,这比重新上一个企业要实际多了,一是三轮厂本来就产品对路,市场需求很大;二是这么多年早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再干起来熟能生巧。现在成了半停产的状态,主要是资金被挪用,没钱购买原材料。他觉得,如果把资金缺口解决了,很快就能正常运转。
郑一凡想搞贷款,来个‘借鸡生蛋’,将来归还起来也很容易,这一点郑一凡早就看出来了。
孙书旺知道了来意,一点也没有高兴的意思,半天叹口气:“哎……钱的事是个大事,可关键不是它。你可能不知道,三轮厂走到今天,里面的事情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清的。况且现在人心散了,再重新上马不好说。就说将来由谁来当这个厂长就是个难题,到时候争得头破血流的,更不好收场。我不想多说,其实里面没我什么事,说多了到让人误会。”孙书旺似有难言之隐,其实他不知道对方早已明了里面的内幕——上次郑一凡和李秀玉来村里搞统计时,已听杨村长说了里面的具体情况。
作者鲁行343694534,欢迎批评指正。这里给大家拜个早年,祝读者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自由快乐,平安健康!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