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四节
“那谢谢了,启动资金我有底儿了,村里的具体情况你也介绍一下,因地制宜为根本,你说说吧。”见有成效,郑一凡开始积极引导。
“这就不好说了,我们土生土长的,什么事也早见怪不怪了,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好坏来,还是你自己四下里看看吧。”王金锁这句话倒是大实话。
既然对方这么说了,正合郑一凡的本意,于是他就开始亲自考察了,还一再拒绝对方陪同。可一圈下来,什么灵感也没有。其实北方山区到处都大同小异,不外乎干旱的土山,低矮的灌木丛,别说像回龙观那样有山有水了,能像下田峪长出枣树棵子的,那就算是好山了。
郑一凡无意中走过一个坐落在山脚的农户,一只大黄狗扑了出来,郑一凡在村里转了好多天了,已经很有经验,略一低头做出拾砖头的样子,果然把那畜生吓的跑了回去。
郑一凡越过石头砌就的围墙,看见院里有一拉溜兔舍,不由得好奇心起,决定进去和老乡谈谈。因为他想到与其让村里办企业,还不如给老百姓找些最符合实际的致富门路,那岂不更能帮助老百姓吗?而且进一步想到了乡里那个特种养殖场,觉得应该可以充分利用它的技术优势,作为龙头产业来带动老百姓,发展些适合家庭的养殖项目——这养兔子也许是个好项目。
听到外面有动静,屋里有人出来了,是一对夫妻,见有个陌生人进来,摆出戒备的样子。

“老乡,我是乡政府的,刚才上山找人,可没找到,这不走的口渴了,想来讨杯水喝。”郑一凡随便找了个借口。
知道来意,素面朝天的女主人很客气地去倒水。郑一凡装做好奇地走到兔舍旁,拿了一根菜叶喂起了兔子。男老乡过来套着近乎,于是很自然说到了兔子饲养上……
转眼两个小时过去了,郑一凡和农户谈得仍是兴致很高,已经从养兔子的话题转到家庭情况,知道他叫苏弘毅,妻子王晨,家里有两个孩子,小儿子苏石刚上小学,大女儿苏岩开学升初三,马上面临中考,准备让她考个中专师范一类的学校,将来也好早点出来上班挣钱。
老乡的想法很实际,又说了养兔子多少能补贴家用,要不两个孩子有一个就得辍学。郑一凡已经了解了养兔子的优点和面临的实际困难,优点好说:投资小,见效快,而且不用占用壮劳力,老弱病残,妇女儿童都适合喂养;困难就多了,主要是养殖品种和防疫以及销路方面的问题。现有兔子都是当地的落后品种,吃的多不说,还长不大。因为养殖技术落后,又不懂防疫和消毒,死兔子是经常事,而且往往一死一大片。唯一的销路只能拿到集市上去,价钱压的低不说,收购量也很少,经常卖不出去,好在山上有的是青草和树叶,要不可养不起——因为兔子是最能吃的了,因此不敢多养,只能保持小规模的养殖。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