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登基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以来,战事连年不断,国家苦不堪言,百姓更是民不聊生。
至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为名,亲率大军深入宋境。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宋将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虏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宋军凭坚守城。
宋廷朝野震动,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因宰相寇准、毕士安坚持,无奈亲至澶州督战。
辽军至定州,两军出现相峙局面,王继忠乘机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初为真宗所拒。十一月,辽军在朔州为宋军大败,岢岚的辽军因粮草不继撤军。
辽军主力集中于瀛州城下,日夜不停攻城,宋军守将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战十多天未下。萧挞凛、萧观音奴二人率军攻克祁州,萧太后等人率军与之会合,合力进攻冀州、贝州,宋廷则“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戌卒会天雄军”。
辽军攻克德清,三面包围澶州,宋将李继隆死守澶州城。
辽朝统军萧挞凛恃勇,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宋军大将张环在澶州前线以伏驽射杀,萧挞凛头部中箭坠马,辽军士气受挫,萧太后等人闻挞凛死,痛哭不已,为之“辍朝五日”。
《辽史》载:“将与宋战,挞凛中弩,我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时宋真宗一行抵澶州。寇准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双方于十二月初达成停战协议,宋廷方面由曹利用负责与萧太后谈判。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和议规定: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渊之盟”。
仁宗康定二年,西夏又多次攻宋,宋朝损失惨重。但西夏损失也不小,两国无力再战终于在庆历四年订立“庆历和议”。
和议规定:西夏向宋称臣,元昊接受宋的封号;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此后如双方边境的人逃往对方领土,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归还逃人;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土以及其它边境蕃汉居住地全部归属宋朝,双方可在本国领土上自建城堡;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每年还要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万两,绢2.3万匹,茶1万斤。宋仁宗同意元昊要求。
大辽乘机要挟,北宋又增加岁币银绢各十万。庆历和议订立后,战事得以全面停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