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政策改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日五更时分,天还没亮,林征就早早的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在两位温柔贤妻的服侍下穿衣起床,用过早膳,坐了轿子,摸黑前去文德殿早朝。
严冬刚过,春风吹绿了江南,却依旧有些冷意。大街上静的可怕,护卫们匆忙脚步声如同匆匆过街的老鼠,打破了黑夜的宁静。偶尔也会碰到几个前去文德殿早朝的官员,交情不错的,打上一声招呼,没有深交的,也是互不理睬,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到了东华门,下轿步行,林征还在打着哈欠,旁边一顶轿子停下,吏部左侍郎陆游从轿中出来,看到林征,立刻快步走了过来,招呼道:“大人回京还不到一天,就来早朝,如此勤勉实让下官汗颜,不知大人可否已经见过皇上?”
林征道:“本官昨天回来就在府中倒头大睡,还不曾见过皇上,听说吏部最近正在忙着各地官员一年一度的政绩考评,不知襄阳知府郭世昌风评如何?”
陆游知道那襄阳知府郭世昌是林征任吏部左侍郎时一手提拔的官员,更明白林征这话的言下之意,心领神会地笑道:“郭世昌自赴任以来,多有善政,在当地深得民心,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两年后应该会调知泉州。”
说话的功夫,已经进了宫门,前面的后面赶来上朝的官员也多了起来,两人只好停止了谈话,快步到了文德殿,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归入朝班。
早朝的话题千篇一律,让人提不起兴致,唯一让林征来了点兴趣的是,竟然有几个官员上书条陈了一系列治国安民的方针,听起来似乎像那么回事,可仔细回味,才知道这几个在年前的北伐结束后没有分到多少实惠大臣在向赵昚索要好处呢!
林征看了看朝班左首的虞允文,又看了看右首的洪适,见这二人眼观鼻、鼻观心,即不反对,也不支持,又看了看赵昚,见皇帝脸面阴沉,顿时心下了然,那几位大臣在朝中都有些份量,感情这二人不想得罪人,才保持了沉默,对此事不发表意见,让赵昚去头疼。
现在的这种形式很微妙,那几个上书索要好处的大臣和虞允文、洪适都有些关系,在北伐结束后没有得到实际的利益,虞允文即不想让皇上为难,又不想让下属寒了心,干脆就来了两不相帮,保持沉默,让那几位大臣自己去跟赵昚要好处。
赵昚想必也明白这一点,因此并没有怪罪虞允文之意,只是想不出如何解决这些利益分配的最佳办法,因此脸色有点阴沉,时不时的往林征这里望上几眼。
林征两耳不再闻身外事,脑中却在考虑着如何分配这些大臣们的利益,即要让这些大臣们得到一点实际的好处,又不能损害其他人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处理的让顶头大老板赵昚满意,这样自己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
朝议结束后,百官散去,林征来到御书房,赵昚正在闭目养神,林征却知道,这皇帝是在等他,行过君臣大礼,赵昚吩咐小太监给他泡了杯茶,然后将闲杂人等赶了出去,才满脸倦容地道:“早朝的情形爱卿也看到了,快点为朕想个办法解决吧!”
林征心说,我才刚从襄阳回来,少掉的那几斤肉都还没补回来呢,也不让小爷多休息上几天,你奶奶的,想了想,道:“那几位大臣提出的治国安民方针漏洞百出,臣虽然可以将之驳的无言以对,不过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如果这些大臣一天得不到实际的好处,花样就会层出不群,让皇上头疼,不如将刑部尚书周尚武的侄子周必大调到三司去任职,将工部尚书沈宽那个不成器的儿子调到泗州去知州事……”
他还没说话,赵昚就已经忍不住拍案叫好,龙颜大悦地道:“将刑部尚书周尚武的侄子调到三司去任职,交给爱卿收拾,朕自是一百二十个放心,将工部尚书沈宽的儿子调到泗州去知州事,嘿嘿,泗州兵荒马乱的,正需要一位能臣去替朕理清政务。”
说完,两个奸人同时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林征又将此次出使襄阳的经过详细的汇报了一遍,得知林征和十数名礼部官员竟然亲入军营,给重伤或者致残的士兵接屎端尿时,赵昚拍案叫好的同时,又差点笑的背过气去。

最后林征又隐晦的提出了兴元府兵马统制曹延平的事情,赵昚沉吟一阵,道:“吴家久镇四川,在川陕根基深厚,若是贸然将曹延平惩办,恐怕会引起川陕兵变,此事你还是亲自去跟吴老将军谈谈,如果能让吴老将军开口,朕自然没有意见,不过在这之前,爱卿还要先替朕将御案上这些积压了一个多月的公文和奏章处理完。”
林征顿时暗暗叫苦了,你奶奶个熊,也太不厚道了。
赵昚取过一份奏章,递给他道:“爱卿先看看这个,月前曾怀上书条陈了一系列改革贸易体制的方案,其中有一项措施提出,要将潭州、泉州、明州的三个官办盐厂交给那些商会去经营,朕觉的甚为不妥,才一直没有批复,爱卿先看看。”
林征接过奏章,仔细的看了一遍,不禁心下感慨,历史上的曾怀就是个极为出色的理财高手,虽然未免有些夸大,但曾怀的理财手段的确让他刮目相看,只是这提议将明州、泉州和潭州最大的三个官办盐厂交给商会去经营的方案,看似朝廷吃了大亏,其实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商人逐利,适当的放宽一些政策,却能够刺激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时代的官办盐厂其实就跟后世的国营企业是一个性质,有着太多的弊病,如果适当的将一些盐铁之类的官办厂子交给那些商人去经营,若干年后,朝廷得到的回报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这时代的人看不出其中的利害,林征来自后世,视野何等广阔,如何看出不来。
“皇上,臣觉得这个方案可行。”
林征对曾怀的这个提议是极力赞同,当然他也免不了怀着一份私心,耐着性子,花费了大量口舌,给赵昚讲解了一阵后世的宏微观经济学理论,重点指出其中的利惠,赵昚也给他说的心动,最后犹豫了一阵,就点头同意了曾怀的提议。
“出使金团的使团在元宵节那天就回来了,爱卿先看看这份和议的协议书。”
赵昚又将一份公文递给他,道:“楚爱卿已将两淮之兵收整完毕,现正屯兵泗州,和荆襄大军遥相呼应,对东京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完颜雍篡位登基,身边又没有爱卿这等能臣为其分忧排难,国内根基不稳,无法再支撑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如今我朝占据战略优势,金国上下求和心切,已经答应交还凤翔府、京兆府、临洮府等五郡之地,以及唐、邓、泗、海四州,并赔偿二十万钱,爱卿先看看这份协议书有没有什么遗漏,有的话尽快补上。”
林征大概看了下早就拟好的协议书,将一些这时代的人根本无法注意到的细节略微作了一些改动,然后交给赵昚过目。
赵昚看完,不禁感叹道:“爱卿实乃朕之肱骨也!”
林征却叹道:“完颜雍篡位登基,国内根基不稳,实是我朝挥后北伐,收复中原万里河山的最好时机,只是皇上也登基不久,朝中局势未平,年前北伐两淮又失其利,平白错机了北伐的最好时机,若是等上几年,待完颜雍稳定内部,再想北伐,将难如登天。”
赵昚之前雄心勃勃,此次北伐失利,总算明白了北伐所面临的难处,也叹道:“朕又何尝不知,素闻那完颜雍雄才大略,实乃女真前所未出的明君,朕虽自认不输于他,却也丝毫不敢有轻视之意,更不敢有半点松泄,时常以勤俭自勉,若是让其从容发展上几年,待内部稳定之后,北伐必定更加艰难,所以朕才密令云起和岳信找机会骚扰其变境,令其不能安心整顿内部。”顿了顿,又不禁大笑三声,道:“不过完颜雍虽有大志,身边却没有爱卿这等能臣为其出谋划策,朕有爱卿,可谓如虎添翼,最多两年,必然能将内部稳定,到时再趁完颜雍尚未恢复金国大伤的元气时挥师北伐,朕到要看他拿什么来抵抗。”
林征谦虚了几句,肚中却不免暗暗得意,能得到皇帝的如此称赞,可不是每一个做臣子的都能得到这份荣幸,自己的那么多心血果然没有白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