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回(五)
有人说,那时退休的人仍然在学习,而维政是这样分析退休后的这段知识,他认为这里有一个“界”的问题,就是退休前后,所学习的目的和内容不同,因为在退休以后,人们只是为了充实自己的退休生活而进行的某些活动,其中包括学习。但是在长寿以后,人们为社会的工作和贡献的时间已经大大地延长,学习的实际意义就更大了,这样,即使把专门用于学习的时间延长到60岁,是原来学习时间的数倍,这样一来,不仅使学习知识的深度发生了变化,而且在知识的广度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维政认为,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于人们知识的综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谈到这里的时候,维政以十分惋惜地口气说,那时以60岁退休的作法,在人道上是可行的,是一种人文的关怀,但是作为知识对于人类的贡献上来说,是一件相当不划算的事情,因为在这个时候,往往是人的知识和经验的高峰,也是社会阅历最丰富的时候。
维政还对此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计算,他向人们解释道,人的知识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系统地,全面地专业学习,这种学习是解决人们对于知识的继承问题;另一个则是通过社会活动和工作实际,形成的一种知识,有的是用来操作,有的则是用来开发。
在人类处于有限的生命时,人们的主要学习经历用在系统的学习方面,当学习的东西差不多了时,人自己也就差不多了,所以,用在第二个方面的时间几乎很少了。
其次,长寿对于个人与社会人类之间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既是一种生理状况,也是一种社会状况。维政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人当他一出生,就四处寻找吃的东西,寻求生存,这就是生理状态的天然反映,在开始用脑子逐步反映这个社会的时候,也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观察和处理方式,即使是自己的父母和兄弟,也把他们作为提供自己的个人空间的目的。当逐渐长大以后,这个自我中心也随之扩大,把自己的家人列入了自我的范围,直到自己的后代出现以后的一个很长的时期。
在长寿以后,由于在长期的社会接触和工作中,逐渐地认识到原来的自我中心,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一个家,或者一个家族,都只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所以,在热爱自己的家的基础上,更加地深化了对整个社会的挚爱之情。
而这种心理状态,正是社会所需要的东西,并且,随着这种思想的加深,使社会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得到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因为它还能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维政在总结人生长寿所带来的好处时,列出了一个计算公式:
人的社会贡献和社会经验一般值=人的寿命—(生理成长时间+衰老、重病和闲散时间)×(系统学习时间+3)
他以这个公式举了几个不同的例子。
例1:
从接受同等教育的角度分析,一个人的社会贡献和社会经验一般值。
如一个人的寿命是70岁,他的生理成长时间是7年,衰老和重病时间是10年,系统学习时间16年,其中的一个“3”的数字是一个常数,即假定没有正规地学习的情况下,他本身所具有的社会经历和知识。
那么他的社会贡献和社会经验一般值=70—(7+10)×(16+3)=1007
同上的其他条件不变,而年龄增加到80岁。
那么他的社会贡献和社会经验一般值=80—(7+10)×(16+3)=1197
同上的其他条件不变,而年龄增加到140岁。
那么他的社会贡献和社会经验一般值=140—(7+10)×(16+3)=2237
从上面可以看出,70岁为一个年龄参考点,当他增加10年的工作时间,他的社会贡献和社会经验一般值也积聚地增加。
例2: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角度分析,一个人的社会贡献和社会经验一般值。其他的前提与例1同。
那么他的社会贡献和社会经验一般值=70—(7+10)×(16+3)×53(实际工作时间)=53371
那么他的社会贡献和社会经验一般值=80—(7+10)×(16+3)×63(实际工作时间)=75411
那么他的社会贡献和社会经验一般值=140—(7+10)×(16+3)×133(实际工作时间)=310821
从这组数字中可以更加突出地分析出来,当一个人的社会贡献的时间增加10年,他的社会贡献和社会经验一般值增加22040点,增长41•3%;当增加一倍的时间时,他的社会贡献和社会经验一般值增加257450点,增长482•4%。
维政从这组数字中得出的结论是,当一个人的健康寿命和社会贡献时间的延长,其贡献值是以一定的比例增长的。所以延长人的寿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人性化问题,也是对人力资源的有效挖掘。
维政还对社会经验值的继承方式进行了新的归纳,他认为在历史上,经验和知识的承袭,主要的是以完整的归纳方式,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社会实践中继承,如各种语言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