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石油危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月28日,德国在法国占领区各地的报告都呈给希特勒,不约而同的都指出那些被他们接管的军需库已经十室九空,绝大多数物资全都不翼而飞或者在附近发现被人为的毁坏掉。在油料库中他们找不到一滴油,甚至只能见到爆炸后,冒着烟的油料库废墟。
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让希特勒不寒而栗,不过他一深想,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如果他是那些占领区的法**官,也会毫不犹豫的这么做。(后来他在战败前也是这么下命令的,而且还更狠,他下令把所有工厂全部炸毁,几乎想让德国退回到原始社会。)
但是感同身受不等于能原谅这样的行径,他勃然大怒,下令调查所有参与破坏物资的罪犯,要将他们绳之以法,并且严惩不贷。
有了这么一个意外的波折,希特勒对英国的担心就更大了,如果说前几天他跟王鹏讨论进攻英国的战略只是考虑到英国拒绝和谈的可能性有那么万分之一,那么现在英国知道法国人的举动后,说不定这种可能性已经上升到千分之一,百分之。因此,希特勒的愤怒不仅仅是对着法国人,更是隐藏着对丘吉尔这个死硬派的焦虑。
现在希特勒想要掠夺法国油料的企图落空了,如今他只能通过本国生产的少的可怜的油料来维持他那理想中的庞大帝国和他现实中的庞大军队。但是这些油料是绝对不够的。在希特勒上台后,他虽然下令地质学家勘探了全部德国,但是德国只有一小块地区是产油的,即使德国人使劲“榨”油,每年的产量不过150万吨。(德国并非一滴油不产,其他欧洲国家也一样,不过问题就是这些石油储量都少的可怜,油质也不好。开采起来还不如进口更划算。)
希特勒在心里盘算着:现在煤化油产量每年也不过200万吨,不过。。。幸好王鹏带来了新的合成技术,而且因为没想到法国战役会这么快结束,所以在40年初以国家出资,不计成本地建设了新的煤化油工厂,以备战时之需。
因此今年的油料产量至少会达到600万吨。其中民用油料每年需要300万吨。剩下的看起来不少,但是,这时的德国又添加了一个吃油大户——法国!因为英法海军冲突,法国维希政府已经正式跟英国断交。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几乎都不产石油,法国以前的油料需要向美国和英国进口,如今却只能依靠我们德国。。。但是,英法交恶却是我们德国的遇到的一个好机会,此时我当然要更加笼络法国人,因此即使限制法国用油,估计每年至少也要出口100万吨的油料。另外德国现在每年要出口给意大利50万吨油料,本来这些应该是墨索里尼跟罗马尼亚买的。现在这些负担却都压到了德国的肩上。
而军事方面,不打仗还好,一打仗的话,各种油料的使用简直像个无底洞。在法国战役的6个多星期里,德国一共使用了80万吨油料,而如果英国拒绝和谈,要跟我们继续打下去的话,那么在两三个月后,德国就要闹油荒了。而这一点,丘吉尔也很可能会察觉到。因此他就更有了继续跟我们死磕下去的理由了。
希特勒一个人在他的元首府办公室里,小范围地来回踱着步,有时慢有时快,这是在他年轻时思考问题时就留下来的习惯。
最后,希特勒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要找王鹏来,寻求他的意见。因为希特勒感觉王鹏总是从一个几乎跟所有德国人完全不同的方向上提出新的思路和新的理念。打开了他的视野,让他有更多的灵感。
希特勒此时并不是已经完全信任王鹏,他也猜测对方可能是某国的间谍。问题是:从王鹏来到德国以后的行事作风来看,他对法国、苏联、英国都没有特别的青睐和友善。所说所做完全是一副外人的行事作风。要知道这里很多事情都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或者重要的军事、政治目的。如果他是这三个国家的间谍,那么他身负什么样的使命,能让他毫不犹豫的出卖祖国的重大利益,来换取我们的信任呢?这根本就是难以想象的。
那么王鹏是中国间谍么?以王鹏所拥有的科技而言,他在中国的作用应该远远高于德国,他被中国政府派到这里来也不合理。
最后,希特勒只能推测王鹏要么真的不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要么就是大西洋令一边那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大国的特殊间谍。
他是美国间谍么?希特勒相信以后有的是机会去验证他的猜测。不过今天,他确实需要王鹏的帮助。帮他解决战胜法国后遇到的这美中不足的局面。
当天下午,王鹏来到了希特勒的元首办公室内,这次会面,就只有王鹏和希特勒两个人。希特勒又恢复到了“邻家大叔”的面目,不过王鹏心中已经有了防备,这种表面上亲善态度是绝对骗不倒他的。
两人客套话说完后,希特勒便说明了召见他的目的,并把德国目前的难处告诉了他。末了,希特勒暗示王鹏说,如果战争不结束,不但他的好友海因茨要继续在前线跟英国作战,而且他建造时间机器的进度也会因为战争期间各种原料和物资紧张的影响而变慢。
说白了希特勒就是一个意思,哥们,如果你能帮我解决英国,你想要什么都好商量。金钱?美女?豪宅?名车?你的飞行器?绝对没问题!不过如果你帮不上忙。。。。那就。。。唉~~~
王鹏已经猜到德国的油料会紧张,但没想到形势会突然到了这种地步,如果不是王鹏的新合成技术,估计希特勒就不是一脸微笑的跟他说话了。这时的德国就像远征国外的庞大军队,实力雄厚,但如果后勤补给不到位,他们再大的力量也发挥不出来,甚至还会演变成一场灾难。

如今希特勒明显已经感到了危机,他甚至已经开始“威胁”起王鹏来。而王鹏明白他如果不帮德国的话,今后局势的发展将再也无法让他有蛛丝马迹可寻。英国会如何反抗德国,美国会不会参战,苏联会不会趁火打劫,日本不会发神经打美国,哪些可能会发生的,哪些不可能发生的。。。王鹏将成为一叶孤舟,在已经改变了水道,汹涌的历史洪流中不知所措,无法掌握航向。只能随波逐流听天由命。不知什么时候会被巨浪卷入河中,最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不行!不管是为了朋友也好,为了自己也罢。事情决不能这么发展下去。我不知道帮助德国人会让欧洲各国人民承受的苦难增加多少,但是如果我不帮助德国的话,我也不能保证别人承受的苦难会少多少。历史已经改变,今后的德国将何去何从谁也无法断言,王鹏心想,如果让德国在自己无法预料的情况下发展,还不如在自己的手中朝着一个稳定的方向发展。因为我们都害怕自己不能掌控的事情,都害怕那毫无征兆,危险四伏的未来。
不过,在王鹏决定帮助希特勒之前,他还是决定想要搞清楚,前几天他就想知道的事情
“我的元首,如果我可以帮您解决油料的问题,您将如何对待接下来的局面,或者说是。。。跟英国的战争,以及跟苏联的外交关系。”
“你怎么会问这个问题呢?”希特勒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王鹏。
“因为以我的看法,贵国政府对布尔什维克充满了敌意,而你的邻居苏联恰恰是个布尔什维克。我想知道,您是不是为了发动一场战争,而急着结束另一场战争。”
显然王鹏这么直接的问题让希特勒产生了不快,因为希特勒不明白王鹏的打算,不知道他是否厌恶战争,是否会对他的回答提出反对,是否干涉他的决定。一个独裁者从来都不希望别人反对他,只希望在他遇到问题后,有人能帮他迅速把问题解决掉。或者在他遇到犹豫不决时,提供好的建议。换句话说,希特勒不希望别人对他的决定和他的理想指手画脚。
王鹏看着希特勒一皱眉,连忙解释道:“我的元首,您不要误解,我不想干涉贵国政治,只是请您明白,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让我尽快回家,我希望您能给我一个保证,在我帮您的同时,我要知道我是否也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帮我自己。”
王鹏说话很直白,他已经明确告诉了希特勒,我帮你可以,但是你得给我一个正式的承诺,而不是开空头支票。
“呵呵,我喜欢你的坦率,首先我会继续施加压力促使英国低头,跟我国进行和谈,否则的话,我会一直打到英国服软为止。您在以前提到了北非战略,我们初步设想是先进行直接进攻英国的计划,因为据我们情报部门和空军反应,英国空军已经不堪一击,如果直接打击能让英国人迅速清醒过来,我想没必要绕远去进攻北非。但如果戈林的空军无法达成预期目标,我们再考虑您的方案。”
“那么苏联呢?在没有让英国屈服之前,您将如何对待苏联?”
“我实话跟你说,我的朋友,我确实痛恨布尔什维克,更痛恨俄国人炸毁了罗马尼亚油田,这就是针对我国的挑衅。这个仇我一定会报。而且我的理想欧洲新秩序是包含乌拉尔山脉以西所有的欧洲领土。我会用武力进攻苏联,即使条件再困难我也不会怯步。不过我绝不会同时跟英国和苏联同时作战,犯一战时的错误。”
这话听着多么耳熟啊,希特勒当年也是跟古德里安这么说的。但是希特勒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在某些问题上没有恒心和毅力。当德国无法奈何英吉利海峡另一边的英国时,野心急剧膨胀,过分相信德**力而又过分轻视了苏联的潜力的希特勒不在乎对他“毫无威胁”的英国,武断的开始了两线作战。可以说这是他狂妄自大,自取灭亡的真实写照。
听到这话,王鹏一惊,突然想到自己面对的是希特勒,是个把承诺当饭吃的人,但是这时的王鹏也别无他法,除了要希特勒的一个承诺外,他还有什么能做的呢?
“在解决掉英国这个麻烦后,你需要多少人力、财力、物力尽可以跟我说,我承诺到时候我们会完全满足你的需要。其实,现在你就可以开始列清单了。”希特勒说道。
“我的元首,我的飞行器所有的零件都是特制的,因此我要一件件现加工出来,这绝不是一朝一夕,或者是短短一两个月能完成的,因此我不但需要资源也需要时间。所以我才会好奇,您是否会跟苏联开战。”
“即使我们跟俄国人开战,战争也会很快结束,看看俄国人的军队在苏芬战役、在罗马尼亚打的水平就知道他们和我们的军队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
王鹏心中苦笑,恰恰是这个看似熊包一个,但打起来却是德国人最挠头的敌人,让德国走向了失败。但是这时王鹏却不能跟希特勒这么说。最后王鹏向希特勒说明他需要考虑一下,两天后再给他一个准确答复。
而这二天的考虑,是王鹏最难抉择的,因为他依然犹豫要不要帮德国人,要怎么帮德国人,帮到什么程度。但是就在他内心充满了各种矛盾时,苏联方面的行动却迫使他下了决心。因为——苏联军队开始向苏德边界大量增兵!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