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孙子兵法(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苏子兵法》谋攻第三
德国在近两个世纪在世界双绝对算是个军事大国,并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论著。但是希特勒刚刚执政时的德国,却是一个被凡尔赛条约困住的巨人,只有十万现役兵,而且服役时间长达十年才可以转为预备役,换句话说,也就是每隔十年,德国才会增加十万经过系统训练的后备兵员。
因此希特勒当时所做的一切政治和外交努力,都是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左右逢源,挑拨离间达成了他的一个个政治目的。在这时,他自然而然的,甚至说是必须要实行间接战略。即“上兵伐谋,其次伐交,”通过政治手腕和谎言,以及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在夹缝下谋求发展。比如,他上台伊始就立即跟波兰签订了一个十年互不侵犯条约,接着利用英法两国对苏联的忌惮,又利益苏联对英法两国的防范,左右讨好,让苏联人觉得希特勒似乎跟英法两国关系不好,我应该拉拢他。而让英法两国认为希特勒是极其讨厌布尔什维克,他们也想拉拢他。
接着希特勒在最开始打破《凡尔赛条约》时,英法和苏联都在偷着乐,心中想的是对方要倒霉了。而最终,实际上,他们全都倒霉了。。。一个也没跑的了。
希特勒就是希望利用各国这种心理,开始发展了军事武装。然后再挑奥地利,这个跟德国最有渊源的国家下手,开始了扩张吞并之路。以英国首相张伯伦为首,英法等国主张对德国实施绥靖政策,纵容德国发展壮大。目的是让德国跟苏联两虎相斗。
如今历史学家几乎都在批评张伯伦,但是有一点人们却没有考虑到。那就是当时三十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让张伯伦的腰杆硬不起来,说话口气也硬不起来啊!德国人说,我们要占领奥地利,因为那里90%以上都是日耳曼人。那好,如果英法两国不同意的话,怎么着?派兵进入奥地利跟德国作战?英法两国老百姓都吃不上饭了,失业率创历史最高,这时候谁说打仗,保证立刻激起民愤,因此张伯伦除非秀逗了,否则他绝不可能做这样的蠢事。
希特勒借着世界经济大萧条和英法与苏联之间的矛盾,利用间接战略,一直到39年跟波兰开战之前,完全做到了《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这样高超的境界。有人说希特勒运气好,而实际上运气只是很小一部分,希特勒的成功绝大多数取决于他个人的天赋和能力。
希特勒当过兵,但在一战结束前,只是个下士。并没有进入军校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也没有接受过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影响。当他在以后步入政界,开始大量阅读各种书籍时,对于《战争论》就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我们不得不承认,历史上任何一种优秀的理论都多少有它的不足和缺点。希特勒就是这样一个拥有举一反三能力的人,他迅速找到了《战争论》里面的不足之处,并对克劳塞维茨提出的一些观点嗤之以鼻,因此他对国防军那些奉《战争论》为军界《圣经》的将军们也连带着产生了轻蔑之情。
军事为政治服务,是政治的延续,但是克劳塞维茨过分强调战争在政治里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希特勒从来不惧怕战争,不惧怕留血,不惧怕死亡。他在当兵时一直非常勇敢,而且还经常斥责那些显露出胆怯情绪的战友。不过希特勒在当上一国元首之后,说过一句话:“在战争尚未打响以前,设法使敌人先在精神上崩溃,这时我最感兴趣的问题,任何一个曾经在前线作战过的人,都希望避免不必要的留血。”
而克劳塞维茨拒不承认下述的观点:有一种巧妙的方法,可以不必大量流血而能解除敌人的武装和制服敌人。这也就是战争艺术的真正体现。他痛斥这种观点,认为是从“慈善家”幻想中贩卖出来的一种思想。并说:“以流血的方法来解决危机,力图歼灭敌人的军队,这就是战争第一胎的产儿……只有进行巨大而全面的会战,才能产生伟大的结果……血液永远是胜利的代价……我们不要听信,而且不想听信那些认为不必流血便可获胜的将军们。”

因此以克劳塞维茨为首的军事家和他的支持者们相信一种称为“决战学说”的战争理论。陆军决战学说,海军决战学说等等,通过一次或者几次重大的会战和战役来达到军事和政治上的目的。
而相对与决战学说,当时军力还很薄弱的德国却提出了另外一些战争学说,如著名的闪电战学说,(寻求防线的迅速突破和对敌人心理威慑),切断运输线学说,(把海军的绝大多数力量放到击沉敌人的运输船上),狼群学说(潜艇作战学说,也是通过打击敌人的运输船,间接削弱敌人的实力。)
闪电战的创始者古德里安和狼群学说的创始者邓尼茨在战争期间都受到希特勒的重用,(邓尼茨甚至在最后还成为希特勒的接班人。)由此可见,他理念中的战争跟克劳塞维茨绝不同。
但是希特勒是个感情用事的人,在他没有足够思考时间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完全充满了个人的感**彩和情绪。这也是后来导致他连连犯错,最终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当王鹏跟希特勒说出《孙子兵法》里的那番话后,希特勒顿时觉得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希特勒双眼透出神采,有些兴奋地说道:“哈哈~真是一语中的。这是一部什么军事论著?竟然跟我的想法完全一样。看来也有人跟我一样,跟克劳塞维茨的观点截然不同啊!”
“厄~~~”王鹏犯蒙了,他没想到希特勒会这枚“兴奋”,竟然还问他这时什么军事论著,他怎么回答?他可不想把这本书招供出去,他以后还要靠着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回家呢。但是《孙子兵法》实在是太出名了,希特勒可能因为机缘巧合,并不知道,但是其他人呢?
王鹏顿时环顾四周,看看大家的反应,尤其是那两个职业军人,凯特尔和约德尔。
这两位老兄似乎也不太清楚《孙子兵法》,都露出一脸茫然的表情。戈林马上就觉察出来王鹏的反应有些怪异,于是说道:
“怎么难道这本书的名字也不能告诉我们么?”
“这个。。。”王鹏这时真想抽自己嘴巴,如果说实话的话,那么王鹏今后就少了一个能够依赖的宝贝,如果不说实话,他们可能很快就会察觉出来。
戈林不依不饶,进一步紧逼,非要让王鹏说出来。王鹏狠狠的瞪了戈林一眼,心中把他骂了几千遍,然后装作一脸惊讶地说道:
“你们不是在跟我开玩笑吧?你们真的不知道么?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军事论著《孙子兵法》里说的啊?”
“最早的?《孙子兵法》?不会是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孙子兵法》吧?”约德尔到底是军事专业出身,虽然他没有看过,但好歹也听说过这个名字。他睁大眼睛,脸上充满了疑惑和震惊。
“是啊,就是这个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
希特勒摇着头,一脸难以置信地表情说道:“两千年,两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想到了这些。。。真是不可思议啊!”
希特勒马上就从震惊中恢复过来,立即转身,看向他右边侧后方的首席副官施蒙特上校,声音有些激动地说道:“我要你以最快的速度,帮我找我国最优秀的翻译作家,把这部著作翻译成德文,从中文直接翻译成德文,不准参考其他语言的版本!我要好好看看这部书!”
(资料:《孙子兵法》据说是在1782年被法国传教士翻译成法文,开始传入法国。据说该书影响了拿破仑。但是不久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的出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中国这部兵书并没有被人看重,它是两千年前的古董,又只有短短几千字,如果这部兵书真那么好,中国能被人那么欺负么?怀着这样的想法,《孙子兵法》便一度被欧美各国打入冷宫。当然是金子就会发光,《孙子兵法》最终以它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赢得了世界的认可。不过在1940年的德国是怎么情况,这些就是作者自己的猜测了,因此描写上可能有些夸张,希望不会引起大家反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