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张 舌战群魔(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孙子兵法》始计第一
王鹏料想苏联不会进攻德国,但解释的理由即不能太肤浅,又不能太细致。这对他倒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这时他不由想到了《孙子兵法》里的话。
他侧着头想了一下说道:“我们中国人的兵法认为,预断战争胜负或者说发动战争的条件有五大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将帅、法纪。刚才我已经解释过前三种要素,照当前形势来看:
在时间上,苏联仓促调兵,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战斗力。
就地利而言,贵国有半个波兰做缓冲,如果苏联发动进攻,你们只要能在波兰挡住苏军一两个月,这场战争胜利的一定是你们。
就人和而言,苏联如果发动战争,由于没有确实可靠的充分理由,他们得不到军民支持和认可,军心自然不稳,士气自然不高。
就统军将帅而言,我听我的德语老师说过,苏联不久前发动过大清洗,损失了许多军队将领,他们的元气一定会大受损伤。因此根本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反观贵国在法国战役里的表现,贵国将帅的能力已经不言而喻了。
就法纪而言,我接触过贵国的一些军人,我认为他们都是军人的典范,我不了解苏军如何,但我想他们的法纪再好,最多也不过和贵国在同一个水平上。”
“那么,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做呢?”戈林问道。
“我先想请问戈林元帅,您认为贵国要怎么做呢?”
“。。。元首请你来是想询问你的意见,我怎么考虑用不着阁下操心!”戈林毫不客气,拒绝回答王鹏的问题。
王鹏心中冷笑,他从正式跟戈林翻脸就一直在心中忍着一口气。他心想今天非要借这个机会挫挫他的傲气,打击他在希特勒心中的地位。他算是看明白了,希姆莱首先就跟戈林不对付,有他这个挡箭牌,自己只要做的不过火,就没有什么危险。我就用小火炖老母鸡的方法,慢慢让你上火,活活气死你个肥猪!
“请您务必告诉我,因为我对贵国情况仍然还是一知半解啊!我不知道你们的兵力部署和分布情况,我又能提出什么好的方法呢?”
戈林刚才是想给王鹏下一个套,如果他能毫不犹豫的回答出解决办法,那么戈林就可以立即发难,质疑他怎么会如此清楚德国的军事情况,责问他是不是间谍等等。王鹏当时还真没考虑那么多,只是处于一种逆反抵触心理,下意识的反问对方,然后再想提出一个比他更好的主意。不管希特勒采不采纳,将来的结果都会证明王鹏是正确的。哼哼。。。,到时候众人不知会做何感想呢?
“戈林,你就说说吧,无论大家两种意见谁正确,最终的解决方法才是关键。”希特勒向戈林点头示意了一下。
“我们只要把这次法国战役的战略预备队12个师调到波兰就可以把问题迎刃而解。去年苏联进攻芬兰是,用45万人打芬兰的3万多人才取得了胜利,当时芬兰军队还是一战时的陈旧装备。我相信这12个师加上原来驻扎在波兰的部队,他们就足以抵挡苏联的百万大军,直至我们迫使法国投降。”
“那我们的战略预备队呢?”希姆莱问道
戈林瞄了希姆莱一眼,随口说道:“把一部分一直在前线作战的部队调到后方休整,同时当作预备队。凯特尔将军,您认为呢?”
戈林眼珠一转突然想到,既然王鹏做缩头乌龟,那么他就把其他人的想法都亮出来。到时候你最多也是跟我们当中一人的观点相近。你就别想一鸣惊人了,充其量就是随声附和罢了。
“这个方法倒是很保险,但是这么一来,法国战役将要会拖的更久,这里面的变数也就更大,难保法国和苏联在将来不会有什么新的动作。”
其实凯特尔认为苏联向他们发动进攻的可能性不到十分之一,但他作为总参谋长,即使是百分之一的可能,他也要向希特勒提出来,否则就是失职!
而在众人中,“危言耸听”的人只是副元首“赫斯”,赫斯在很早就跟随希特勒加入纳粹党,他的资历绝对不比戈林低。当希特勒掌权之后,他便任命赫斯为“不管”部长,统管除军事和外交以外的所有事务。
这里不得不提希特勒高明的御下之道,赫斯在纳粹党内的职务仅次于希特勒,他在纳粹党内的声望也很高,甚至比戈林还高。虽然赫斯也是军人出身,也在空军服役过,但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希特勒掌握陆军,戈林掌握空军,雷德尔掌握海军,希姆莱掌握党卫队,各“山头”都有一只老虎了,因此赫斯只能当“不管”部长了。无论他是否有军事才华,希特勒也不敢让他掌握军队。这就是政治,这就是权谋!
但自39年第二次大战以来,德国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军事和外交,而这全都跟赫斯毫无关系。从以前在报纸、广播中声名显赫,到如今的默默无闻,他有多么失落便可想而知。
因此当赫斯得知苏联的军事调动后,便立即发挥了他的想象力,在这其中大做文章,引起大家的注意力。
赫斯一见他的支持者凯特尔说话了,他也连忙说道:“我们确实有必要调兵到波兰去,但如凯特尔将军所言,这么做会影响到法国战局,我建议,我们把在挪威的部队调到波兰就可以了,根本不用调集战略预备队。”

“王先生,您有什么看法?”希特勒不置可否,他刚才觉得王鹏分析的那五点条理清楚,有那么一点军事家的风范,但他那五点解释却非常笼统,难以让他完全信服。因此他需要知道王鹏的具体意见。
“我只想询问各位,如果用贵国三个师的兵力死守华沙,苏军大概需要多少时间能把该城市攻占下来。?”
“这要看苏军进攻的兵力了,他们的步兵师只有我们三分之一的实力,如果他们使用20个师,估计最快也要一个月时间。”
“那么凯特尔将军,苏军在没拿下华沙之前,他们敢继续向前进攻么?”
凯特尔露出了微笑,明白了王鹏的意思:“绝不可能,华沙是波兰的交通枢纽中心,如果他们不占领华沙,就好比喉咙里卡了鱼刺一样,后续进攻和补给都非常困难。”
“因此----”王鹏拉了个长音,
希姆莱接口说道:“因此只要华沙不失,苏军就会全线受阻!延迟他们进攻我们本土的时间。但是这也只是拖延时间而已。王先生您仍然没有说出您的建议啊!”
“其实我上面分析的那五点,是想说明苏联向你们宣战并不明智,或者说斯大林冒的风险远比能得到的利益要大的多。而苏联最终会不会向贵国宣战,这也要取决于法国战役的情况,你们在法国战局中拖的越久,苏联就越会蠢蠢欲动。因此我建议贵国只留少量部队死守几处像华沙那样的军事重地即可,然后集中全力,迅速攻占巴黎,迫使法国政府投降。法国一投降,那么苏联绝不敢乱来。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因此,贵国的战略预备队不但不能调到波兰,还应该加入到一线战斗部队中。如果你们实在是担心波兰的兵力不足,那么可以像副元首阁下所说的那样从其他地区调一些部队过去。但法国方面只能增兵,不能减弱。必须给予法国雷霆一击,彻底打垮他们。”
“这么做太危险了,我们不能把后背这么毫无防备的对着俄国人。他们的装甲车辆是我们的两倍以上,如果他们包围波兰各城市,围而不打,然后用装甲车开路,用不上十天,就能到达柏林城下。”约德尔皱着眉头,提出了反对意见。
王鹏立即反驳道:“如果您是斯大林,您会派多少部队进攻柏林?或者说,在主要公路受阻的情况下,苏军的补给能支持多少部队?而这些部队真的敢孤军深入向柏林进攻么?贵国确实把后背亮出来了,但这个后背实际上却相当于穿着盔甲。苏军绝对不敢轻举妄动,因为我们中国兵法有一句话,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假如贵国有一支部队进攻到巴黎郊外,发现法国人大开城门,一点反抗没有,请问这支部队敢贸然进城么?它的指挥官势必要派侦查部队先入城,并联系左右兄弟部队照应,然后才敢入城。”
“王先生,您刚才忘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战略储备汽油并不富裕,如果苏联真的进攻我们,战争拖的越久,对我们越不利。”赫斯作为“不管”部长,对军事后勤了解的还是比较充分,他也知道汽油才是战争进行下去的血脉。
“呵呵,贵国如果没油了,可以向法国人‘借’啊!这就是我刚才说速胜法国的重要性。而且我开的煤化油工厂生产出来的代汽油质量也不错啊。我欢迎军方前来采购。”
“哈哈~~好了,我的后勤部长会考虑的。”希特勒似乎下定了决心。面对着里宾特洛浦说道:“你再多跟苏联大使谈谈,看看俄国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另外帮我约见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我要见他。”
“凯特尔,你立即加紧各集团军的协调准备,尽快攻克巴黎。我要让莫洛托夫到我的府邸后,听到我军占领巴黎的消息。”希特勒想要通过展示强大的军事力量来敲打莫洛托夫,让俄国人不要做蠢事。这时的希特勒虽然对苏联非常气愤,但他知道还没到开战的时候。如果真想要打的话,他大可撤回大部分波兰守军,扔到苏联眼前一块大肥肉,诱惑斯大林来吃掉波兰,这样倒可以名正言顺的跟俄国人开战。
但是,德国确实如赫斯所言,各种战略物资都非常缺乏,现在跟苏联开战对德国一点好处也没有,而希特勒这时候最大的希望是想在打败法国后,能让英国政府清醒过来,接受和谈。到时候,他才可以安心的转身进攻苏联。
希特勒大体上接受了王鹏的主张,只派少量部队防守波兰,但同时又加大了进攻法国的力度。此时,王鹏和德国人都忘了一件事情,苏联也许不敢冒险进攻德国,但他却可能进攻罗马尼亚,这个德国唯一的石油来源国家。斯大林不需要跟是世界最强大的德国陆军硬拼,他只需要卡住德国陆军最重要的装甲部队的“食物”就可以了。这就是斯大林深思熟虑后得到的结果。
(我猜想上面这些所谓的“论战,”读者朋友们可能并不太感兴趣,但这些确实是本书的组成部分之一。战争从来就不是简单的事情。它绝不仅仅只是两国家打仗而已。伴随着战争的是有相关利害关系的各国政治、外交上的斗争,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想象。我只能尽可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呈现一个在战争漩涡中的复杂世界,并尽量写的有趣一些,生动一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