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生死两难(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孟宝生一踏上海岸,就感觉不对了。对于一个狙击手而言,敏锐的直觉是他多年来在生死线上打滚的重要保障,而今天的情况似乎又有不同,虽然很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但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感觉的来得有何根据,那种危险的感觉,似乎离得很远,却又近在咫尺。孟宝生抹一把脸上的水珠,将头探出海面。
夜视仪里,一片昏暗得令人郁闷的绿色,静静的海岸线,就像一只正欲张开大嘴的怪兽,想要吞噬天地的一切,当然也包括他身后这只仅仅四十多人的小分队。强压住心中的一阵抽搐,孟宝生仔细的观察起来,忽然间,一个亮点在夜视仪的屏幕上闪动了一下,引起了孟宝生的注意,接着,在同一位置又闪动了3次,最后长亮了一次。暗号正确,孟宝生正欲打出手势让身旁的联络员打出相同的信号,突然心一个念头闪过,让他想起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可能性!
孟宝生从身上的工具袋取出暗光电筒,这本来是用来向海滩上的接应人传递信息的,现在却要用来向自己的队员下达撤退命令!他把电筒小心背向海滩,然后打开,即使是暗光电筒,在夜视仪的放大效应下也显得异常明亮,孟宝生缓缓在电筒光前打出了几个手势,又将电筒转向左右两个方向,手势略有变化。片刻之间,命令已经下达,没有任何犹豫,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
这片海滩处在一个桶形地带,左右两侧各有两座高百来米的陡峭山涯,根据地下组织的情报,左侧的山涯上建有一个德国海军的观察站,驻守人员不多。而右侧山涯则因为地形过于险竣,德军仅在上面设立了一个用于导航的灯塔,只有少量人员驻守。刚刚孟宝生下达的命令就是改变原来的登陆计划,改为绕道,从右侧悬崖攀登至灯塔。
现在离天亮仅有3个小时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里攀登一座高达百米的悬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况且小分队并没有携带各种笨重的登山装备,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徒手登上这座在白天看来并不算高的悬崖,孟宝生有些担心,他指派了两个原红箭的的士官先行攀登,毕竟红箭是山地步兵出身,在这方面总是有些经验的。
半小时后,悬崖上传来信号,他们登顶成功了,高高的悬崖上迅速的垂下两根登山绳,这是他们携带的唯一登山装备。
在全部成员攀山悬崖的时候,孟宝生有些庆幸自己的决定了。红外夜视仪里绰绰影影的显示出,在海岸的丛林、房屋里,至少有一个加强营埋伏在那里,难以想象,当自己的队员们小心翼翼的踏上海滩时,将面对怎样的火力打击,后无退路,前有劲敌,他们除了战死,唯有投降一条路可走。孟宝生很清楚的知道,他们接下来的行程,将会是凶险无比的,海岸上的伏兵清晰的表明,他们的地下联络人已经完蛋了,很可能整个行程都被德国人掌握。孟宝生更不知道,海岸上的伏兵并不是于德军西线的部队,而是德军大本营最精锐的一支武装党卫军,就在德军西线司令部得到他们到达的讯息,并安排部队前往伪装的登陆地点大肆搜索的时候,这只武装党卫军部队就静悄悄的到达了这里并潜伏了下来,甚至连当地的驻军司令部都完全不知情,所有在此地巡逻的德军部队,以及在左侧悬崖上驻扎的观察站官兵,都被大本营的最高等级的命今调走,也就是说,此时此刻,整个登陆区,只有他们两支部队存在。如果此时此刻,熙宏身在此处的话,他一定会惊异于德军准确的情报与判断,以及对他们这支神秘部队的熟悉,他也会立刻下令撤退,以躲避那个藏在暗处的,对他们非常熟悉的神秘指挥官。
可惜,此时小分队指挥官是孟宝生。
在没有得到新的命令前,他所有指令都告诉他,尽一切可能向内陆渗透,并制造骚乱,吸引德军注意,给正在转移路上的、不知所踪的范大同以及傅成一行人制造撤退的机会。事实上,小分队已经完美的完成了第一条指令,他们的出现,调动了整个西线德军指挥部的神经,所有的注意力都被转移到了法国海岸。然后,这支武装党卫军的出现,很有可能粉碎小分队以及中国团的所有计划。
小分队已经到达了灯塔下,山下的伏兵似乎并没有撤走的迹象。
“队长,现在怎么办?”
“只能想办法,在不惊动他们大部队的情况下渗透出去了,不能等到天亮,天亮之后他们很可能要搜山”孟宝生沉声道。
“给我雨衣”身边的副队长立刻下令。雨衣递了过来,副队长迅速的趴在地上,钻进雨衣里,很快雨衣下亮起一丝微弱的电筒灯光。
“孟队长,我们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到达克洛克,那里有一个地下抵抗组织负责接应我们”
“好,时间不多,大家也看到了,山下有大批的伏兵在等着我们,现在唯的办法就是悄悄的渗透过去。我和刘达川在负责在山腰处狙击走漏的敌人,你们必须尽快的通过这一片狭长地带,到达4号森林,只要进入森林就没有能拦住我们,大家注意,没有绝对必要,不能开枪,不能惊动他们的大部队,我和刘达川会在半小时后到达4号森林,如果一40分钟内我们没有到,你们就直接按计划行动,不用管我们。”副队长一愣,紧紧的盯着孟宝生的头套里露出一双眼,那条横贯眼帘的刀疤似乎在微微颤动着。

副队长什么都没说,只是绝然的给孟宝生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挺起的胸膛在微微起伏着,眼神是同样的绝决。
4点20分,距他们上岸仅半小时,距天亮仅三个小时,38名小分队队员消失在了半山腰,浓稠的夜色,将他们身影完全的掩盖,即使以孟宝的眼力,也已看不到他们了。孟宝生在山腰的一侧找一个相对平坦但很稳秘的地点趴下,身下的青草不堪重负被压倒一片,一阵阵清咧的草香传入了鼻膜,让孟宝生大脑一阵清醒。他扬头看了看,刘达川的身影就在离自己不远处的一块巨大的山石后头,既使在红外线夜视仪里也仅仅能看到他的一点点热能反应。
“好小伙子”孟宝生心中暗赞。
轻轻的拉下枪机,取下弹夹,仔细的检查了一下,又装了回去,带着伤疤的右眼凑上的瞄准镜,这是一支加装了简易夜视装置的毛瑟K98,虽然还达不到95式的整体性能,但在准确度上不相上下,德国人别的不好说,这制作工艺的确不是盖的。
如果……走不出去,第一件事恐怕就是要毁掉这支枪,或者说是这枪的瞄准器吧?孟宝生心中暗想。虽然德队在二战的最后岁月里,终于在坦克上应用了某种工艺的夜视瞄准装置,但并不代表中国团愿意在这个时候将这种先进技术留给德军。
开始了…夜视仪里,小分队绰绰影影的队形突然迅速的变化起来,这片小小战场立刻呈现出一种风雨欲来城欲催的紧张气氛。
“喀挞”孟宝生轻轻的推上了枪机,现在还不是开枪的时候,至少,前方的战场并没有枪声传出,证明小分队的进展还是很顺利的,实际上也正是如此。副队长带领的的4个队员悄悄的摸到了一条交通壕边,德军的战术素养的确不容小视,一条小小的防御线也修得有模有样,交通壕后还有四个散兵坑,架设了两挺MG38机枪,八名德军士兵趴在散兵坑里,静悄悄的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只有一名机枪手嘴上的香烟在一闪一闪的发出微弱的亮光。
从交通壕到散兵坑距离大概是10米左右,要想神不知鬼不觉的拨掉这几颗“钉子”,难度相当大。副队长,略微观察了一下,要想绕过去显示不太可能,这是一个凹进德军整体防线的地段,如果横向移动就栽进整个防线里,那永远都别想出来了。冷静的考虑了几秒钟,副队长果断的向身后的孟宝生发出了求助信号。
“收到,1分钟后通过”孟宝生答道。
孟宝生将打响整个突围行动的第一枪,第一枪响后,潜伏在德军阵地前的小分队就将迅速的赶在德军大部队合扰之前突围而出。
第一枪,至关重要的第一枪。
“风向东南,3级,夜视距离580米”
“所有狙击手注意,目标集中于东南方向,顺风,风偏修正0.1,密集射击”
下达完命令,孟宝生将十字标紧紧的套在了那个一闪一灭的烟头上。
“呯!叭1
枪响了!副队长清楚的看到,那个匍伏在散兵坑边吸烟的德军士兵像一个沉重的沙袋一样倒在了坑里,而另一个德国士兵则惊慌的站了起来。
“呯!叭1又是一枪,子弹在0.2秒内飞过了大约600米的距离,然后狠狠的撞击在了德式钢盔上,变形,穿透,再次撕开头皮的肌肉组织,将头骨撞开一小洞,同时再次变形,翻滚。没有什么例外,这个士兵的生命已经迅速的脱离了他的身体,只留下一双空洞而恐惧的双眼和一具不再有生气的尸体。
枪声一响,德军阵地立刻热闹起来,MG38的组成的弹幕漫无目的的撕开夜色,这没有阻挡孟宝生手中的步枪一次次的击响,每一扣动扳机,就意味着一条生命的消失,但这并没动摇孟宝生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兵,他不带任何感情的瞄准,射击,再瞄准,射击,终于,这隐藏在暗处的神枪手让山下的德军战线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而38名突击队员的攻击也开始奏效。副队长带着身边的四名战士,以及左右两侧潜伏的队员,猛的从暗处冲了出去,改装的MP38冲锋枪立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凶猛、准确的火力压制,迅速的打哑了数个火力点,不断的推进、隐蔽,再推进,本来纵深就不太够的德军防线,眼看就突破再即了。
再穿过这个100多米长的开阔动,就是丛林茂密的4号森林区。
左右两侧的火力开始密集起来,看来德军已经从最初的惊慌失措当中迅速的恢复过来。
“达川,向左侧转移”
“队长,那边不是撤退方向啊”耳机里传来在左侧位的刘达川疑惑的声音。
“执行命令!转移到左侧那个小高地,密集火力,准备好你的手雷……还有…刺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