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好吃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上那推荐票就给了兄弟吧,正打算给大家做点好吃的呢)
---------------------
那神逸的枣红马载着小鱼穿越林中一段路途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座小城,房舍清雅、小桥流水,绿树成荫,宛如世外桃源。
峨眉县城到了。
小鱼跳下马来,按奈住心头的激荡,缓步入城。
当他再踏上峨眉山脚下那条青石板街时,只见这里还是那么热闹,那么温馨。
这便是自己从小生长的地方,家乡的味道,是无法用言语道尽的。
香香甜甜入口即化的三合泥,那是绝对吃不够的;还有出了名的萝卜汤卤肉,来上一碗保证再挑食的人也要动动筷子;甜皮鸭的皮是炸得酥脆的,而钵钵鸡却一定要调味的汤汁好才行;豆腐脑自然是牛华的好;黄焖鸡关键在于大师傅的“焖”功;至于跷脚牛肉嘛,关键在于选出的牛杂,必须是最鲜嫩的……
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吃。所以,无论是江南,还是塞北;无论是京城,还是蜀地,几乎每一个城镇,都有这样一条街:街上挨家挨户都是卖好吃的东西的,什么蟹黄小包、凉拌鸡丝、芝麻火烧、春卷豆花……虽然都是小吃,没有大酒楼里的水陆八珍,但每一样小吃都能让你品尝之后,唇齿留香,经年难忘。
秀甲天下的峨眉山下便有这样一条街,它的名字就叫做好吃街。
好吃街,一条铺着六十八块青石板的大街。
这条街上,每天都会迎来清晨与黄昏。每一个清晨与黄昏都是那样的相似。远来的商旅、附近的居民,常常就踏着清晨的阳光或落日的余辉,踏上这条青石板大街,选一家小吃铺子,点了几样小菜,要一壶清冽甘香的峨眉山泉所酿之水酒,享受一段美好的时光。
闻到那满街的香味,小鱼的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自从得知大帅要派自己回乡,他便已想好,回来后就先到好吃街上大吃一顿。小时候自己家里穷,有好些东西只有流着口水干看着,虽然大半时间在山上,师父又极疼爱,但山中都是素食,也没有什么机会大吃一顿,所以才常常偷跑下山,到好吃街上捣蛋,其实心中想的是,总有一天要挣来大把的银子,把每一样美食都尝上一遍。现在长大了,心思又不同了,除了月月关到的千总饷银,少帅还时有赏赐,这次回来,少帅不但送了汗血宝马给自己乘骑,还送了两颗产自辽东的珍珠。眼下自己也算是个小财主了,不必慌着学那饿死鬼,反正还有许多时间,不妨慢慢品尝。
打定了主意,小鱼望着那翻腾滚沸肉香扑鼻的大铁锅,忽然想起小时候曾经想过,等将来有钱了,一定要把跷脚牛肉吃到饱。想到这儿,他轻轻一笑,一头钻进了街边一家最不起眼的小店。
一间灰暗低矮的草屋,几张油腻漆黑的桌子,由于时辰还早,店里尚无客人。乍一看来,这间小店实在太不起眼了,土生土长的小鱼却知道,全天下最正宗的跷脚牛肉只有在这家名叫“徐老伯”的店才能吃到。
古老相传,元朝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百姓贫病交加。那时的嘉定州,还叫做嘉定路。此处有一位精通歧典之术的罗老中医,他怀着济世救人之心,在苏稽河边悬锅烹药,救济过往行人。那药汤不仅防病止渴,还能治一般风寒感冒、胃病、牙痛等。
有一天,罗老中医看到一些大户人家把牛肠、牛骨、牛肚之类牛杂扔到河里,觉得很是可惜,便将牛杂捡回洗净后,放在药汤锅中。谁知这熬煮出来的汤味甚是鲜香。因味特汤香,又有防病治病的功效,特意前来饮者络绎不绝。
由于罗老中医的药铺甚小,没有席位的人便站着、蹲着喝汤,有的就干脆坐在药铺门槛上跷着脚端碗即食。久而久之,便有了这“跷脚”牛肉的美称。
这开店的徐老伯,自称是当年那位罗老中医的后人。在小鱼很小的时候,他便已经被人称作老伯了,连门外的幌子上都写着“徐老伯”三个大字。如今十数年过去了,老伯看起来更老了些,腰背也弯曲了,两只昏花的老眼都有些睁不开了。
当小鱼的身影出现在店门前时,徐老伯本能地感觉到一丝特别熟悉的威胁,当这个感觉出现之后,他那看似老迈不堪的身子突然拔地而起,闪电般地扑到灶前将两口大锅全都盖严,然后操起马勺就守在了旁边。
突然,徐老伯自失地一笑,慢慢地将锅盖打开,喃喃地道:“都好多年啦,这个小猴儿也不知跑到哪去了,哎……”
他蹒跚地向小鱼走了过来,仿佛刚才那位身手不凡的是另外一个人似的:“客官爷,您快请坐嘛。”
小鱼的模样变了很多,可徐老伯并没有变,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变化,那便是更加苍老了。小鱼的心头突然涌起一丝伤感,小时候自己经常跑来算计老伯的牛肉,老伯刚才那一招,便是用来对付他的,看那动作就像是一位武林高手一样……
徐老伯眯缝着双眼打量了一下小鱼,感觉有些面熟,却也并未在意,开门做生意,特别是“徐老伯”这家店乃是行家们经常光顾之所,面熟的客人比比皆是。

老伯一边张罗着,一边问道:“客官爷是要吃些啥子喃,可要饮酒哇?”
小鱼笑着坐到一张桌旁道:“牛筋、肠儿、白菜,多烫它几碗来,还要半斤您老人家亲手泡的梅子酒。”
徐老伯眉开眼笑地答应着,这一定是熟客啊,连自己最拿手的梅子酒都知晓哟。他将那牛杂一一盛进漏勺,放入滚沸的大锅中烫好,细细地摆进粗碗之中,撒上香菜,连同梅子酒一并端了上来。
这梅子酒也是小鱼从小就偷饮惯了的,从军之后,更是无酒不欢。但这次入宁夏,少帅明令全军不得饮酒,如今这酒虫早已把心肝钻得痛痒难耐,这一闻到酒香,立刻就感觉浑身都来了劲,举壶狂饮了几大口后不由得仰天长叹,好酒啊!两年前也曾饮过皇上赏赐的御酒,回想起来,那味道也不过如此而已。
离乡经年,再也没有吃过这美味的东西,此刻守着汤锅,小鱼放开了肚子大吃起来,连鲜汤也喝了几碗,心道:“原本还打算留着点肚子,看来这就能吃饱了。也罢,等返回军中前,又来这里大吃一顿,每样东西都品尝些……”
离开徐老伯的店,已是黄昏时分,好吃街中热闹起来,各家酒肆食店也都迎来了最好的时光,虽然各种美味的香气扑面而来,但小鱼却是再也吃不下去了。
正当他百无聊赖地牵着骏马乱转时,突然有一种感觉宛如芒刺在背。小鱼也不声张,慢慢地退到了一个小摊上,面朝大街坐了下来。
街口,突然之间走来了五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男人和女人都穿着赤色无袖短衫,每个人的左耳都悬吊着一条小小的青蛇,深秋九月,他们竟全部都是赤足。仔细看那青蛇,竟是活物,以小小的牙齿咬住他们各自的耳垂,蛇身还不停地盘旋扭曲。这七个人有高有矮,有老有少,男人相貌都凶煞,女人相貌却十分明艳。但不管容貌如何,脸上却全都没有任何表情,走起路来不见膝弯腿动,竟像是随风飘过来的鬼魂一般。
七人慢慢的走过长街,当他们经过时,街道两旁的声音立刻全都停止,正在吃饭喝酒的客人无不相顾变色,坐在抄手摊旁一直哭个不停的孩子也被吓得哭声顿然停止,卖抄手的脸都吓白了,幸好这些人并没有在他的摊子前停留,而是径直走到了街的尽头。这里,矗立着一根三丈高的旗杆,上面挑着三面三角旗帜。
鲜红的旗帜,漆黑的字——
“好吃街”。
七个赤足短衫的怪人,走到这旗杆下面,停下脚步。领头的一人用手摘下了咬在他耳垂上的青蛇,一挥手,那青蛇竟“忽”地一声窜出,顺着旗杆游身而上,须臾之间竟已登上旗杆的顶端。随后,他身后的六人也纷纷像他一样如法炮制,七条青蛇在旗杆的顶端相互缠绕,盘旋吐信,有说不出的诡异。
每个看着这一幕的食客和商贩都觉得嘴巴里面发苦,却无一人敢做声。
青蛇还在不停地舞蹈,这七个人却在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苍茫的暮色里,只留下了他们远去的脚步声。
看着这些怪人远去,街上的人们无不松了半口气。他们也松了半口气而已,因为另外半口气还没有吐出,暮色中又有人来了。这次来的三个人,三个十分高大的人。
这三人都是四十岁上下年纪,穿着青布衣,头顶皆挽着髻。他们的手中提着柄雪亮的长剑,剑已出鞘。三人都是满面的凝重愤怒之色,所过之处,充溢着肃杀之感,令人不寒而战栗。
他们也没有在街中停留,也是径直来到了好吃街尽头的大旗下面。
旗帜的顶端,七条青蛇仍在嬉闹盘旋。
旗帜下面,那三人的脸色却更加难看。突然,其中最年轻的一人猛一点地,纵身一跃,竟跃起两丈有余,右手疾挥,一瞬间竟将青蛇斩落两条。蛇头与蛇身分开,却仍在地上扭动着身体。另外两人随即也飞身而上,挥剑斩蛇。七条青蛇变成了十四段,蛇尸断裂处涌出暗红色的蛇血,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街上的食客无不掩鼻,一个抱着孩子正在吃着牛华豆腐脑的女人竟忍不住呕吐起来。
那三人却仿佛进入了无人之境,无语,前行,也消失在沉沉的暮色之中。
这些人好诡异。他们在峨眉山下如此乖张行事,却也不能不防,待回山之后,还是禀报师父知晓。小鱼暗想道。
“掌柜的,来一碗三合泥,多放些花生米哈!”转过身来,他突然笑了。
卖三合泥的小贩却不笑。
不但不笑,而且也并不动手做三合泥,而是斜起眼睛盯着小鱼道:“这位客官,你晓得啥子是三合泥哇?”
小鱼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摸了摸光溜溜的下巴,笑道:“三合泥,甜点,用糯米粉加猪油、芝麻、花生米热抄。用小火煨制至香气四溢即可,入口松软香甜。这四川嘛一共有十一家卖三合泥的,只有峨眉山脚下的‘张记’是正宗,这个摊子就是‘张记’,你娃娃就是三合泥的第四代传人张孝天。”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