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 见伤兵豫州兴医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萧俊在蔡瑁和甘宁走后,便收拾了大军,往襄阳开拔行至樊城,黄忠引众人出城前来迎接。
萧俊一路行来,看着这地上尚未干涩的大片血迹;看着那还未来得及收拾,只剩些焦黑木炭的旧营;看着千疮百孔的墙体上的无数工匠正忙着修缮城墙;看着至今尚未流通的护城河下那沙石上斑斑浓厚的血迹……无数的痕迹显示着樊城之战的激烈与残酷。
萧俊与众人面面相觑,这要何等的悲壮才能谱写下这浓浓的痕迹啊。
黄忠见萧俊而来,下马跪拜请罪道:“末将无能,未在主公抵达新野之前拿下樊城,请主公责罚。”
萧俊急忙扶起黄忠,道:“汉升何故如此。樊城竟有如此人物守备,是我小窥了荆州,致使计算失误。导致将军误期,是我的错啊。”
“主公……”黄忠感激,还要多言,但是却被萧俊止住。
“文聘将军何在,汉升何不与我引荐。”萧俊怕黄忠再在这问题上纠缠,急忙转移话题。
“哦,文将军身负重伤,现在府中养伤。”说起文聘,黄忠也不得不服,引着萧俊入城,往府衙而去。
萧俊见了在房中已经昏迷多日尚未清醒的文聘,忙问黄忠道:“这两天莫非文聘一直昏睡不醒?”
“回主公,自文将军受降后,就突然晕迷,至今尚未醒来忠叹了口气,无奈道。
“大夫怎么说?”萧俊问道。
“大夫说是急火攻心,导致尚未愈合的伤口迸裂,感染了风寒。且那原本就众多的伤口,都未完全愈合,战场上失血过多,是气血两亏。猛药使不得,只得小心静养,但是如果拖延时日过长,文将军还未清醒的话,恐怕……”黄忠欲言又止。
“恐怕什么?”萧俊惊问道。
“恐怕……将永远的醒不来了。”黄忠摇头叹道。
“什么!如此良材怎可就湮灭于此,来人。寻便全城,我就不信找不到能医治的大夫。”萧俊怒喝道。
“主公,我已将全城的大夫都请来看过了,都是这般言语。”黄忠见萧俊动怒,也是无可奈何。
“那就在全天下招医,我就不信,天下之大,竟会无人能医。”萧俊显然是爱才心切,对能挡住黄忠精锐,被其赞赏的人,也自然值得萧俊关切。
忠自然也希望文聘能够苏醒,赶紧让人去办。
众人见萧俊对一降将,竟都能如此,心中对萧俊忠诚,再一次升华。
萧俊出了府衙后,去了一趟伤兵营。伤兵营在城南大军营的最左边,大营内只有一些凉棚遮天,伤员们躺在铺满茅草的石床上哀嚎。右边的一个大凉棚下,一个个瓷罐中熬着刺鼻的药草,只有一个医官满头大汗的在那看着火。各种刺鼻的气味混合在一起,让萧俊大皱眉头。
见满营的将士竟然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接受治疗,萧俊心头大触,一直来,虽然改革了军队的质量,但是没想到,竟然疏忽了伤兵营。这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在这个时代,伤兵的处理只有两种,简单的上点药后,好的了的,继续当兵;好不了的,就地掩埋。
豫州大军受过严格的训练,躺在这也许在无出头之日的伤兵营,即使是缺了胳膊,断了腿的伤兵都不曾哼一声。在哪哼唧的只有那荆州降军,豫州伤兵对其白眼相对,两军的素质可想而知。
这时大营口,一个断了条腿的伤兵,瞥见大营口,进来了一群人,当头一人正是萧俊。忙下床拜见,道:“参见主公。”
萧俊急忙搀扶而起,望着伤兵的断腿,心酸不已。
大营内众人闻听,纷纷侧头望下营口大门,见了萧俊,一个个无论是断了手的,还是断了脚的,只要还能动,皆下床行礼,众人大喝:“参见主公。”中气十足,就算是有人喝完后口吐鲜血,依然站得挺直。
萧俊双目通红,虚扶众人,哽咽道:“将士们,都起来吧,你们都是好样的,你们的家人都将为你们而骄傲。”
看着众人无畏、坚强的眼神,让萧俊头一次感到,竟然找不出一个名义,使他们骄傲。这次不是守护豫州的保卫战,不是抗董卓的联合军,而是裸的侵略,为了个人利益而发动的,可以避免的战争。萧俊心中竟然不免有些动摇,到底怎么做是对,还是错。
郭嘉看着萧俊有些僵硬的身形,叹息一声,大声喝道:“主公,将士们为了主公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战,扫平宇内,还百姓以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主公何必做着小儿姿态,莫非忘了,天下间百姓谁有我豫州富强。天下百姓皆翘首以待,等待着主公把天下那,不把百姓当人的诸侯手中解救出来。等待着主公能横扫天下,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啊。众将官,你们是说是也不是!”
众人闻听,纷纷大喝:“没错,我们要让天下人知道我们豫州有多么的富强,使天下人知道我们能使他们一样富强,我们将会为了主公的理想英勇奋战,横扫天下!!”
“英勇奋战,横扫天下!!”
“英勇奋战,横扫天下!!”
“英勇奋战,横扫天下!!”
萧俊看着众人大呼,瞬间顿悟,回头给了郭嘉一个感激的眼神,心中大定。没错,为了天下人,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舍小家而为大家,乃是顺应天道。起码豫州的太平,百姓的富强,就是最好的说服力。要使天下回归太平,就必须用众将士的英勇奋战去横扫天下。这就是这个时代想要太平的最简单,也是最残酷的方式——以暴制暴,以战止战。

但是伤兵的处理,刻不容缓,同样是为了自己理想奋斗的战士,受伤了就得像是自己受伤了一样,当即就和众人商议。最后定下,在军队的编制中,添设一个治疗营,设主医官一名,副医官十名,来打理军中伤兵的处理,主医官秩比二千石,副医官秩比五百石。
除日常治疗外,以后但凡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官兵,只要被主医官或者二名以上副医官确认为残疾,即为无法与正常人般生活的。那么该伤员在得到退伍军费退伍回乡时,将收到由萧俊亲自签发的特别令,持有特别令的伤兵,可以享受以下待遇:
一、持令者一户将减免所有赋税。减免量由其在军中功绩决定,直至持令者死亡。
二、持令者子女将免费入学所有开放的各种学府。
三、若持令者与其家属没有谋生之法,当地官府将优先给其安排工作。若持令者家中只有幼子、幼女者,将免费得到当地官府的资助,直至孩童,可以工作为止。若持令者家中有田地,而无力耕种者,当地驻守部队将派遣官兵,为其耕种,耕种所得收成,将由持令者与耕种官兵五五而分。
有如此条件,完全避免了残疾伤兵归乡后,无力经营的悲惨局面,甚至子女都将免费进入学府,学习各种文化,大大鼓舞了百姓。无论是哪个时代,能学习到知识与文化,都是百姓们最渴望的,更何况是免费的,解除了没有余钱给孩子的后顾之忧。
除了伤兵外,还有阵亡将士。但凡是在战争中阵亡的豫州将士只要其家人愿意,都将被掩埋在阳翟城外的山上,竖碑立墓,碑篆刻着死者的传记与功勋,那座无名的山丘被萧俊正式命名为英雄冢。表明被掩埋于此的将士,都是豫州的英雄。
慢慢的掩埋在英雄冢,成为了豫州官兵显示身前荣誉与功勋的所在地,所有官军都以能葬在英雄冢为荣。最后萧俊在封赏中,对有功将领都会加上一条,允许死后葬于英雄冢,并且与冢内留下一块埋葬地。而有这条封赏的将领,无论家境如何,都将在死前遗令家属将自己掩埋在冢中,那是一生荣耀的象征。到最后,签发给队伍伤兵的特别令上,都加上的了第四条,允许持令者死后葬于英雄冢。后来因为土地大小的缘故,萧俊开发了周围众多山脉,形成了一片波澜壮阔的英雄冢群山。
萧俊每年都会带领众文武百官来英雄冢,祭拜所有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却又不幸掩埋于此的将士。且下令任何人不允许在英雄冢骑马与坐轿,更不能在冢山上大声喧哗。无乱是谁,来到英雄冢山,都只能步行。违令者将不论你以前何等的风光,都将以亵渎天下英灵的罪名,丧失死后葬于英雄冢的荣耀。
阵亡将士,萧俊将给其直系亲属颁发烈士令,以子女为优先,无后的话授予妻,无妻者授父,无父者授母,无母者授祖父,无祖父者授祖母,无祖母者授外祖父,无外祖父者授外祖母。如果直系长辈无人,那么授予阵亡将士的弟第,无弟者授兄,无兄者授妹,无妹者授姐。如果直系兄弟姐妹皆无,那么授予父母兄弟姐妹的子女,也就是其堂兄弟姐妹,无堂兄弟姐妹则授予表兄弟姐妹,以堂弟无者授堂兄为序,堂兄无则授堂妹,如果堂兄弟姐妹皆无那么授予表兄弟姐妹。如果堂、表兄弟皆无那么授予其父母的兄弟姐妹,授予其叔,无叔者授伯,无伯者授姑,无姑者授舅,无舅者授姨。如果父母一辈还没有直系亲属,那么停授,不在授予祖父母的兄弟姐妹。基本上就是幼为先,男为先,不论授予谁,烈士令上都将写上持令者的性命,有效期就是持令者上姓名的人死亡。其持令者可以享受以下待遇:
一、持令者一户将免收所有赋税,直至持令者死亡。
二、持令者子女免费入学所有开放的各种学府。
三、持令者每年可以领取当地官府发放的资助补贴,补贴多少由阵亡战士身前立的功绩而论。
萧俊决定颁发了这两条政令后,让郭嘉亲自回豫州与留守百官筹划,郭嘉与众人商议后,在豫州各地张贴榜文,一时间豫州百姓分心鼓舞,报名从军者数不胜数。而苦于天下行医者过少,陈群提议,各地建设医学馆,募医授课,教导学员,学成出师者皆入医官营担任医官行医与军中。
郭嘉喜同,让陈群全权办理,陈群自去招募医者,建设医学馆。豫州境内,无论行走江湖的游医,还是坐堂看诊的大夫,只要有真才实学,陈群皆来者不拒。医学馆对内不仅学成就可入军为医官,拿俸禄。而且对外,医馆内的学员将会被委任各地免费为众人诊治,一可施展真才实学,二也可为各地百姓造福。所以医者一职,在豫州备受百姓拥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