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收孙家豫州整军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坚有四子,皆吴夫人所生:长子名策,字伯符;次子名权,字仲谋;三子名翊,字叔弼;四子名匡,字季佐吴夫人之妹,即为孙坚次妻,亦生一子一女:子名朗,字早安;女名仁。坚又过房俞氏一子,名韶,字公礼。坚有一弟,名静,字幼台。
孙坚死后,其长子孙策葬父于曲阿,自收拢败兵屯于江都。萧俊遣使来江都见策,程普接见使者,使者尽言萧俊之意。程普有感于昔日于萧俊一同出生入死讨伐董卓,又见孙策只有一江都小城,知非长远之策,乃入见来劝孙策。
程普进内,望见坐于床榻上鬓发蓬松的孙策,没来由,有些悲伤之意。乃叩拜道:“少主。”
孙策见程普入内,急忙抹去红眼泪水,道:“哦,程公,所来为何啊?”
“昔日老主得玉玺,某劝其偷回江东,以观后事,不想事迹败露,为天下所不齿。今老主命丧刘表之手,兵不满千,城不过一小县,士气衰弱,欲报仇而恨无力。”说道这,程普眼中有些红润,摸了摸眼睛,继续道,“少主正值风华正茂之时,而将肩负如此重担,末将等无力分担,深恨也。今豫州牧萧俊遣使来此,欲将老主家小接于豫州安顿,日后必替少主报此仇,不知少主意下如何。”
孙策闻听,微怒道:“昔日就是此人来信让我父击刘表,才使我父死于非命,今怎可去投之。”
“哎,老主脾气少主怎会不知,就算没有萧豫州的书信,老主也断不会咽下昔日拦路之恨,早晚必去报此仇,那封书信不过只是个引子罢了。”程普叹息道。
孙策并非无礼之人,也知道程普所言,但终归有些不甘心,言道:“但…好男儿怎可寄人篱下。”
“唉,不若先往见之,在思日后之策吧。”程普知道孙策不好受,也不好多说什么。
“我去问问母亲吧。”孙策决策不断,自去后堂与母商议。
孙母吴氏姐妹皆为孙坚之妻,孙坚死后日夜以泪洗面,孙策来见,俱言程普之言,其母与其言道:“汝父在时多于我言萧豫州乃当世仁杰,汝父与其多有交情,今既然遣使而来,怎好拒绝。”
孙策最孝,闻听母命,随即收拾兵将弃了江都,带着一家老小前来豫州。
萧俊闻听孙策来,自带文武出城十里来迎。
夕阳中,孙家车队在千余江东军的护卫下,缓缓出现在阳翟城外,孙策垂头,情绪低落策马行在队伍之前,身后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将跟随。萧俊遥望,无形中,一股悲意满腔。
接了孙策,萧俊想起孙坚,潸然涕下,引的孙策也痛哭起来,孙家大小无不落泪。最后要不是郭嘉实在看不下去了,拉起萧俊,还真会哭个未完了。
萧俊起身,先拜了车中孙母,后看着孙策,谓道:“昔日文台公多于我提及家中之子,言长子策武勇,次子权聪慧,日后必是栋梁之才。今见伯符,真乃文台在世也。不知仲谋是谁哪个?”
孙策唤过身后孙权,孙权叩拜道:“孙仲谋叩拜萧豫州。”瓮声瓮气,很是可爱。
萧俊见之,孙权不过十岁光景,彬彬有礼,两只碧色的眼睛好奇的盯着自己,举手投足甚是得体,赞道:“仲谋果然不愧文台公所赞,日后必有作为。”孙权拜谢,全不为萧俊所赞而傲。
孙母所在马车上,一席撩起,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看着外面众人。一个五六岁年纪的小女孩好奇的左看看右看看,最后眼神落在萧俊身上,看了良久,身后一只素手拉下车帘,方才阻断了女孩的视线…
随后萧俊引众人入城,就与郡府边清扫了一间大院,给孙家众人安住。而孙坚旧将,萧俊也不怠慢,一一委以职务。
孙坚之弟,孙静被萧俊委以城中别驾,韩当、黄盖、朱治皆为校尉。时有消息称关中有兵马调动迹象,萧俊又让程普去宛城助黄忠以防备可能来兵。
此时萧俊在青龙军中选出数百人为情报密探,派遣各地以为细作,由刘晔全权管辖,刘晔也不负所托,将其运用的无孔不入,几乎每天都有无数消息传回阳翟,为萧俊提供了宝贵的情报资源。
而袁术降将韩浩,提出心中策划已久的屯田之策,萧俊大喜,令韩浩为屯田校尉,总监豫州所有屯田。豫州荒地皆被开坑成田,大大的利用的土地资源,也进一步的丰厚了豫州的粮仓。而萧俊为防兵卒消极怠工,又传令各处:无战事时,各地守备兵卒粮饷将由各地屯田所出粮食多寡所决定。此令一下,各地兵卒纷纷努力,多种就多得粮饷,少种就拿得少,这个得失,本来就是平民出身的将士自然会算。
孙策在萧俊处待了月余,其间萧俊上表朝廷让孙策继承了其父孙坚的爵位——乌程侯。而孙策十八,萧俊二十二,年岁相差不大。又都是有勇有谋之将,二人情投意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后萧俊、孙策二人在吴夫人主持下,结为兄弟,萧俊无母,拜吴夫人为母,以亲母之礼待之。自此孙策归心,孙家正式并入豫州之中。
孙母见萧俊尚未婚配,以为萧俊父母早亡,又丧叔父,家无长辈,无心操办。就像为萧俊寻门好亲家。
萧俊知后,谓母亲道:“大丈夫行天地事,今天下未定,何以成家。况者,天下能为我妻者,岂能凡人。母亲不必操心孩儿之事,待孩儿见得心仪女子自然成家。”
孙母见萧俊言语果断,也不好再劝什么。
————————————————————————
初平二年末,公元191年,阳翟地震,死者无数,城墙多方坍塌,修复日久。太守陈群提议迁治所于许县,许县本为豫州屯粮之所,粮草丰足,城郭高大。且许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人杰地灵,地处中原腹部,四处无战乱之地。
萧俊听从所言,迁去许县。又取日后天下人昌荣繁盛之意,改名许昌。萧俊到许昌建设郡所,加固城墙为日后根基之所。又广厉商贸,发展本地工业,以富民之本。商贸往来繁多,为本地居民带走了众多商品外,又为萧俊提供不少贸税。
萧俊深知乱世之中,军权为本,故此下了血本打造军队,不仅颁发了新的军务制度,还为所有部队打造了大量新式的武器、铠甲。一时间豫州军容焕然一新,尤其是青龙军,制式重甲人马之铠,皆为镔铁打造,有五十斤重量,轻装皮铠也为上等牛皮所制,轻盈而不失防御。骑枪、佩刀、弓箭之物亦是一应俱全。
五千青龙军如若穿带整齐,完全是钢铁堡垒,冲锋起来有排山倒海,绝无抵挡之兵;而如轻甲上阵,机动敏捷,骑射之术,人皆不俗;而若下马步战,攻城略地,攀岩走壁,轻而易举。
且青龙军一直保持五千之数,设一军团长——五个千人官——五十个百人长。军团长一职早在成军时就由徐荣一直担任,因为对外的称呼是亲卫军,所以由亲卫队长周仓暂领军团长一职。而实际上周仓只是一个千人官,其余四个千人官,一直被萧俊雪藏至今不曾暴露,就连周仓都不知道,只有萧俊和徐荣知道,可见萧俊对这支部队何其看中。
而实际上在袁术之战后,萧俊就将青龙军已千人为单位藏在了豫州四个隐秘山谷训练,萧俊身边一千亲卫军,每过一段时间就会由其余一支青龙军替换,用以解除长久隐蔽不见生人可能产生的弊病。顺带一提的是小魏延居然也在青龙军担任一个百人长,当初考核的时候让萧俊都惊讶了好一阵子,要知道在青龙军中担任军官可比普通小兵苛刻的多了,连平常的训练量也是小兵的两倍。
军中最低的兵卒待遇都等同别的部队的百夫长,且家属优待能免去各种税收,故此。故此想入青龙军者不计其数。萧俊制定预备军,分发各个军团名额,想入青龙军就得先入预备军,而入预备军必须要军团长亲自审核,确保身世清白,以此杜绝细作进入的可能。
而想进入青龙军的条件也很简单——挑战。预备军可以随意挑选青龙兵挑战,只要各项能力都能打败挑战的青龙兵,则自动晋升,挑战失败者回归预备军,等待下次挑战时间。而失败的青龙兵,则自此退出青龙军,去别的军团任职,基本上能得到的都是百人长以上的军衔,可见青龙军之精锐,而如此晋升方式,也保证了青龙军只会越来越精锐。
萧俊在占领宛城后,抛弃了传统的汉军体系,制定了兵团制度。以五千为一兵团设一个兵团长一副兵团长,兵团长为武将,而副兵团长皆由文官担任,因为武将大多不识几个大字,故此用文官为副,其实就和行军祭酒作用等同,只不过用于兵团,比行军祭酒普及多了。一兵团设五个千人官,一个千人队设十个百人长,百人长下什长、伍长。
目前豫州一共十七个兵团,八万五千人,其中只有四个骑兵团,都是马凯齐备的精锐,其余皆是步兵团,所有的步兵团都是混合步兵,刀、盾、枪、弓兵每一个兵团都分布均匀,且每个兵卒都被要求就会使枪盾刀弓以防一种兵种死伤惨重,好有别的兵马替代。黄忠领三万人在宛城,其中就有一个骑兵团。
由于制度是萧俊所命,皆无品级,与汉朝官职互不相关。但实际上能担任什长的都是原都伯级别的老兵,而千人官大多都是是校尉级别的将领,而能任兵团长的最低也是偏将。可见豫州军体是何其之强大,别的诸侯都忙着增兵巴不得兵马越多越好,唯独只有豫州军,不仅没有增,反而还有不断减少的架势。
萧俊始终记得徐荣在训练新军时对他讲得四个字:“非精毋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