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星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上只有一颗启明星在闪烁。
东方已经出现了鱼肚白,黎明就要来了。
黎明前的世界静得出奇,远远传来的只有雄鸡的啼鸣。
此时在这寂静的空山中,一个不知名的峡谷,突然一道电闪,凭空出现了一座亮光闪闪的、好象是星际之门的东西。门中缓缓飘出一股黑烟,慢慢凝聚成细小的黑色颗粒,黑色颗粒不断的运动着、漂浮着,逐渐地勾勒出一个人形。
黑烟轻飘飘的随风散去,幻化出的人形一下子落在地上,哎呦一声,那人倏的坐了起来,用手揉揉眼睛,环顾了一下四周,眼中充满了恐惧和疑惑。
他就是我们的主人公朱白。
显见是没有死。
朱白站了起来,辨别了一下方向,急匆匆地走出了峡谷,朝着鸡鸣的方向奔去。
孜身一人,心中涌出了一股形单影只的凄凉感。
想想刚才的事,好像是一个梦,自己被黑烟吞噬,并没有任何痛苦,身体的肢解自己也没有任何感觉,就觉得自己做了梦,就离开了那个古墓,糊里糊涂的来到了这个不知名的地方。
伸手摸摸身上,自己才确认进入古墓确有其事,因为自己装在兜中的三枚铜印尚在,五百元钱总算没有白花,虽然上面没有镌字,毕竟是古物。
太阳跳出了地平线。
朱白终于辨明了方向,深一脚、浅一脚的踏上了大路。
依稀中前面有个小小的村落,炊烟袅袅,已经有人家在做早饭了。
朱白此时突然感觉到饥肠辘辘,有些饿了。
前面走来一人,装扮很古怪,身穿一身浅蓝色布衣袍,已经洗得发白,很陈旧了,头上带着一个破斗笠,肩上背着一个粪筐,右手提着粪叉,年龄在五十多岁,颌下飘着三绺花白的胡须,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一看就是一位农村的老者。
朱白看到这老者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哪个电影制片厂这么早就开机了?”径直奔老者而去。
岂不知老者看到朱白更是惊讶,这人是什么打扮?从来没见过,短短的头发,短袖的白色汗衫,蓝色的牛仔裤,褐色的皮鞋,老者好像看到了外星人。
“请问大伯这是什么地方?”
“噢,这个村子叫休宁镇。”
“休宁镇?归哪个省管?”
“听不懂”
“您在拍电影吗?”
“听不懂。”
朱白也有些疑惑,忽然意识到自己是不是在时空上可能发上了变化?
“大伯现在是什么年代?”
“万历二十五年。”
朱白终于确定了自己的想法,自己已经来到了明朝,心中一阵惶恐,有些不知所措。
随老者回到家中,很普通的一个农家,老伴已经熬好大米稀饭。家中更无他人,只有老两口相依为命,勉强度日。
朱白受到了热情的款待,吃着大米稀饭,佐以榨菜丝,津津有味。
老人问起客从何来,朱白只能说自己远道而来,投奔亲戚。当老人热心肠的问亲戚姓字名谁时,朱白一着急,想起来自己的祖先朱简就生活在这个年代,好像也在这个什么休宁镇,于是随口说出朱简大名。
老人闻听一笑,“不远了,离这镇子五里地有个村子叫朱家庄,那里有个学究就叫朱简,可能就是你要找的亲戚。”
朱白心里乱糟糟的,谁不乱糟糟的?没事你也到几百年以前的世界去试试,我就不相信你会游刃有余。
就只有顺竿爬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在哪都一样,要真找到朱简说不定还能向他请教篆刻的知识呢。
朱白又想到了那本《印经》,可惜这次没有带来。
五里路转眼就到。
很巧,朱白真的就见到了朱简。
“你真的和我是亲戚?”
“怎么说呢?说了你也不会相信。”
朱简淡淡的一笑,疑惑的眼光看着朱白,就这身打扮就理解不了。
“我来自未来,可能是你的第十六、七代的嫡孙。”
朱简仍然微笑着看着他。
“我有你传下的一本《印经》为证。”
朱简随手在桌上拿起了一本书,在朱白面前晃了一下。
“就是它!”朱白兴奋得说。
“你喜欢篆刻吗?”
“喜欢,非常的喜欢。”
“理解了多少?”
“很少,你说的内容很不好理解。”
朱简有随手拿起一块青田封门冻石,一把普通的刻刀递给了朱白。
朱白看了看这把刻刀,是一根高碳钢做成,入手有一斤重的分量,刃口较钝,五寸长短,中间部位缠了很厚的棉布,样子很旧,使用年限一定很久了。
朱白看了看这块石头,青灰色,成半透明状,质地细腻,不但没有一颗砂钉,而且不见任何杂质,三厘米见方,五厘米高下,可以算一块上等的石料。朱白玩石头多年,这种档次的石头还未刻过。

“刻一方印让我看看,你运刀达到了什么程度。”
朱白看了一眼朱简,就准备开工了。学习了这么多年,对自己还是比较有自信的。
抄起桌案上的一管毛笔,在砚池中蘸了墨,在砚沿上探探笔,略一端详石面,在上面用缪篆写下了“穿越”两个字。然后在墨迹上撒些石粉,墨迹稍干,就用云帚掸净,挥刀吱吱嘎嘎刻了起来,动作爽利,十分潇洒,不一刻已经刻完,修角击边,大功告成,得意地望着朱简。
朱简并没有看印,只是看着朱白要了摇头。
“真的理解得很少啊。”
朱白闻言心中有些不服气,但也有些动摇,人家毕竟是著名的篆刻前辈。
“什么叫以手架刀?什么叫以心驭刃?什么叫以神通铁?什么又是刀归自然?”
朱白更加迷茫。
朱简忽然僵立在原地,手中握着同样一块青田封门冻,双眼盯住石面愣愣的出神。朱白看到印面已经写好了印稿,好像是什么“半日村”字样。
书房中异常寂静,落根针都会吓人一跳。朱白忽然感到屋内的空气发生了变化,空气好像在流动,以朱简身体为中心,许多的漩涡在往外扩散。随着空气的运转,屋中的温度好像也在下降,此时接近中午的南方天气应该很炎热,但朱白却感到一身清爽,竟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好像还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朱简仍然一动未动,但所穿的白色绸料长衫竟无风自动,飘飘若仙。
朱白有些愕然,这是在干什么?好像古龙小说中高手决斗的场面。
忽然,场中起了变化,朱简不知何时已经将那把破旧的刻刀攥在手中,这种握刀方式朱白是听说过的,但还真没有看过,好像说这么握刀不灵活,影响效果。
朱简全身几乎没动,只有握着刻刀的手在徐徐而动,沿字切行,石屑迸飞,印面出现了痕迹。啊!这就是传说中的徽派正宗的切刀法呀!朱白大为叹服,此时真正明白后人的什么冲切结合,实是此种刀法已经失传。
在朱白正在思索中,朱简的大作已经完成,抹了一下额头的汗水。
“这叫篆刻?”回过神来的朱白疑惑的询问。
“这就是以心驭刃,我只能达到这个程度。”
朱白看着斑驳的印面,心中无比的羡慕。
“我什么时候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这算什么?我师傅的以神通铁,师组的刀归自然才是最高境界。”
朱白轰的想起朱简的师父徽派的开山鼻祖雪渔先生何震,师祖吴门派创派大圣三桥先生文彭文寿承,这些都是何等人物啊!从心里猛地产生了想要结识的**,不能自已。
“你说你是穿越过来的未来人?”朱简的文化打断了朱白的思绪。
“是的。”
“在什么地方来到这个世界的?”
“不远,就在西北方向的一个峡谷中。”
“噢,知道了,牛耳山。”
“你相信了?”
“吃完午饭后,我们去看看。”朱简还是将信将疑,毕竟头一次听到这样的事情。
牛耳山。
耳沟谷。
这里有一座祭台,相传是汉朝所建,整个祭台高三丈六,六丈见方,侧有石级,全部用汉白玉建成。
人们都知道这里有各祭台,而且都知道这座祭台封印着恶灵,所以很少有人前来,以至祭台周围杂草丛生,很是荒芜。
朱白穿越时根本未看到,一是天黑,二是慌乱。这时看到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对朱简的问话只是敷衍,疾步走上了祭台。
“你是说在这里穿越过来的吗?”
“嗯。”
“哪有什么门那?”
“早就消失了。”
已经到了祭台之上,朱简也跟了上来。
祭台平整的台面正中有一个用青铜铸成的盖子,一尺见方,两尺来高,四周雕刻着钟鼎文,二人虽然认识上面的文字,但内容却有些不好理解。盖子上面有一方好似封泥的大印,鸟虫文字,为“天帝信玺”四个大字。朱简早知道这里有个祭台,但还真没有上来过,这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方封印。也被这巨型的大印所吸引,同朱白一起默默的参研起来。
文字的穿插、向背、挪让,章法之妙,妙造自然。加上一千多年来的腐蚀,铜锈斑驳,真给人一种沧桑、苍雄的感觉。
朱白好像醉了,忘记了世间的一切,就连自己的周身冒出了**的气流都未察觉。
忽然,他浑身一震,好像有所感悟。在祭台的里侧有三个槽,形状非常熟悉,面上一笑,在兜中掏出了得自古墓中的三枚铜印,一一塞入槽中,正好严丝合缝。
轰!一声巨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