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阐述作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阐述作恶
阿浪语言:做恶是一门艺术。
据说,阿浪曾经把自己的关于作恶的想法记录在了一份手稿上,而这份手稿在历史中是几经沉浮,几经辗转,每个遇见它的人都把它当成瑰宝。
后来,考古学家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终于遇见了这份手稿。经过他们的努力,复原了这份手稿,然后把阿浪的作恶思想传播到了整个人类社会。
手稿记录:
做恶,是一门艺术。
这是最开始的一句定语。下面是详细的论述。
做恶的最高境界不是伤人于无形,害人去而不留名。自古以来,天下谁人都以为“做恶”是一件非常丑陋的事情,遭受世人的唾骂,指责,以为这就是做恶。可是,这只是进入“做恶”的门槛而已。只是刚刚知道什么是“恶”。
伤害了受害者,让受害者一辈子都记着你,咒骂着你,诅咒着你,这样的“恶“谁不懂做?可是,还有另外一种做恶。
做恶的最高境界是这样的:
做恶,然后告诉别人你做恶了,不要隐瞒,把你做恶的行为诠释给被害者听。你的语言和行为要告诉受害者:“其实,你被我害了也是一种幸福。”
以至到以后的岁月里,受害者一次又一次的回想起你的行为的时候,受害者不会怨恨你,有的将会是感谢。感谢你害了他,感激被你害了。
这才是做恶的艺术。把一门邪恶的事情变得非常有意思,即使是旁人听起来也不会同情受害者,只是觉得这件事情非常有意思,而是嫉妒受害者,恨不得能替他而上,承担在份来之不容易的痛。
做恶?你这样的行为也算做恶?你这样丑陋的行为也算做恶?你真是玷污了做恶这门高超的艺术呀!
这是阿浪看到丑陋做恶现象的疑问声,然后他常常制止这样的做恶。然后,再亲自示范一次怎么样做恶才是正确的方法给丑陋做恶的人看,当对方看完后,顿悟、觉悟、醒悟后阿浪却又来一招。
“你知道什么叫做恶了吧?忘记告诉你了,还有一种做恶叫做抹杀,你可以安心去了,朝闻道,夕死,足矣!”,阿浪每每是在最后这样跟歹徒说。
因为呀,听阿浪的话呀,是非常费脑筋的。这些头脑简单的歹徒往往是听了以后,脑细胞消耗过剧,听是听得懂了,可是想却想不明白。
“为什么?为什么这天下既然还有那么精彩的做恶理论呀?我做了一辈子的歹徒,终于遇见了歹徒中的大师,看到了歹徒行为的真理。可是,为什么时间流逝那么的快?我。。。。。。我死不瞑目呀!”
这是无数听了阿浪的语言后的歹徒的感慨心声。
无数听了亚当·阿浪关于做恶是门艺术的语言后的歹徒通常都活不长。在他未来短暂的生存时间里,阿浪的语言不停的在他们的脑袋里不停的回响。
越来越巨大,越来越响亮,最终大多数都死于横祸。
唉,心不在焉的人即使天灾不找,**也就到了。
历史上有无数的做恶前辈示范着他们的做恶历史。其中最有名字的是太古时代的一个人物——慕乐,他一直是站在背后的影子,告诉别人他想做什么,然后,扶持了拿破伦等人,但是,他只是一只幕后的手。告诉别人他做什么。
说到做到。只是,他的下场也不好啦。死于。。。。。。。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吧,做恶肯定有报应的。是所谓的宗教的因果轮。可是,这样的因果轮有什么约束性吗?

约束人真实的理由只是人的内心呀!
比如说宗教吧。那个什么基督教吧。
在正常的世界中,我们只是听别人说是犹大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把耶苏卖了,使耶苏死去。但是,这里面就有个非常奇特的现象了。
我们谴责犹大?但是,却为什么没有人谴责那个杀死耶苏的统治阶级呢?明明耶苏是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杀害的,明明基督教是杀害耶苏的人建立的。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去信那个所谓的基督教呀?
换句话来说吧,每个存在的人是一盏灯吧。
但是,这盏“灯”通常是有灯罩的。有的“灯”罩厚点,有的“灯”罩薄点,所以,有的“灯”能照亮的范围就小点,有的“灯”能照亮的范围就大点。
偶尔。有些“灯”是没有灯罩的,能照亮很大范围的地方。
耶苏就是这样的人。你看看那个所谓的记录吧。耶苏他做了什么呀?他无非是讲了一些话,无非就是发表了一些言论。然后呢?就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
随着亮“灯”的灭去。这下那些昏暗的“灯”可就想不明白了,要求恢复光明。于是,统治阶级又来一招——耶苏复活。
唉,复活?复活在哪里了?有人看到那个死去的人复活了吗?
没人问过为什么。难怪有过这样的一句语言,如果你让百姓聪明,那么,你就犯了一个大罪了。
唉,让这个世界上的人聪明是错的吗?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追求的幸福是什么是错的吗?
耶苏做了什么?他无非说过,普通人民现在的行为是无意义的,是什么都不是的。结果呢?损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如果所有的笨蛋都不去种田,那么,统治阶级他们吃什么?
所以,这样的人是见一个杀一个的啦!
做恶,就要做到别人知道,明明知道你在做不好的事情。但是,听的人觉得很有意思,被害的人觉得很幸福。那么,做恶,这样的事情对你来说,对这个世界来说——笑话!
阿浪的这份手稿在人类世界中引起了涛然大波,颠覆了很多人的心理观点。
以至于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
阿浪根本没有想到那么多。他写下这些东西只是他真实的内心感受。只是在那个时间,他感受到这个世界后留下的一些心得体会而已。后世人怎么解释他的语言都不关他的事情了。他在的时候没有受到太多数人的关注。死后,才受到理解。
这点跟太古时代的孔夫子的经历一样。当时,孔夫子可是在各国之间流浪的人,为了宣传他的理论,不知道牺牲了多少的东西。
只是,现在的人只看到结果,却没有深探究那个缘由。
唉,这也绝对怪不得世人了。没有见过的东西,怎么下结论呀?
虽然,看了阿浪关于做恶理论的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又多了一分。但是,在他们的内心中还是隐隐有着疑问,“为什么阿浪的想法那么多呀!”
阿浪三人在花园与葛朗台相遇,阿浪这样的开门见山的语言让葛朗台大吃一惊。在他的观念中,从来没有人是那么直接的把自己的意图告诉对方听的。
尤其,被告知的对象确明显是要伤害的对象。
这点,更是让葛朗台想也想不通。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一翻对话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