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名将的战争(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宋皇城,金銮殿内。
“禀太后、禀皇上,陕西快报传来,宋将军已经率军攻下横山、长城一线,深入夏人境内百余里,掳获牛羊七万余头,生口五千余帐,斩敌数百人!”枢密使韩忠彦喜气洋洋的向太后禀报道。
“真的?”五十八岁的高太后和十五岁的大宋皇帝,竟然不然而同的问了出来。
“正是如此,臣手中有宋某的捷报在此,请太后检阅!”枢密副使刘奉世也站出班来,从袖中取出一份禀帖,双手捧到了高太后案前,一个宦者出来接着,送进了帘后。
高太后的案子前,自然是由帘子挡着,但透过帘子,群臣依然能看到太后脸上的喜色。
“好!好!宋明公一战成功,夺回横山、长城一线,没有辜负了先帝和我的一片殷殷期望,枢密院拟诏,令宋某在陕西便宜行事,广建堡寨,定要巩固长城、横山一线,使之永为我大宋西陲屏障!”高太后激动之下,连声音都比平时抬高了许多。
“臣等遵命!”知枢密院事韩忠彦、同签枢密院事刘奉世带着枢密院的几名属下,一齐躬身答应。
谁也没有注意到,从那份捷报拿出来后,年少的皇帝脸上的表情。
皇帝虽然只有十五岁,但却天性聪颖,父亲神宗又是因为西夏战事不顺郁郁而终的,这对非常崇拜父亲的赵熙来说,是一份刻骨铭心的仇恨。
大宋与西夏打仗,一直是败多胜少,如今有了关于西夏的捷报,皇帝也是极希望看到的。可枢密院却直接把捷报送入了太后的帘后,而太后看过之后,更是顺手把捷报递给了起居注舍人存档,根本没有给皇帝看的意思。
名义上,大宋皇帝仍然是天下之主,所以他当然是南面而坐,而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案子,则是在大殿的右边。群臣虽然南朝皇帝列班而站,但其实一到奏事的时候,都齐齐转向高太后。
皇帝与高太后之间的距离很宽,因此,当群臣都面向高太后时,皇帝所能看到的,只不过是大臣们的脊背和跪拜高太后的罢了。
“等着吧!等我亲政了,我要你们一个个都给我好看!”大宋朝五千万百姓、数千里江山名义上的皇帝赵熙,在自己的心里发着狠。
就在大宋朝君臣庆贺胜利的时候,西夏宥州城内,刚刚到达宥州的新主将仁多保忠却悠闲得很,正在院子里拨弄自己新买的一只小猎犬,仿佛陕西宋军的五路攻势,都不过是玩的过家家游戏罢了。
“将军,那些宋人的堡寨,已经修得差不多了。”鹰眼头目突然闯了进来,向仁多保忠报告消息。
“喔?是吗?先不用着急,等着他们的人马都驻进堡寨后,再来告诉我!”仁多保忠连头也没抬,继续蹲在地上,拨弄他的一只小猎犬。仿佛宋军在长城一带修筑堡寨,不过是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儿一般。
大宋元佑五年五月十三,秦凤、环庆、鹿延诸路的宋军,都正式驻进了新修筑的堡寨之中。宋军上下都洋溢着一股喜气洋洋的气息,虽然宋军的战斗力不行,但再差的军士,也不希望自己打败仗,这一仗轻轻松松的就拓地百里,看样子这次大胜仗后,升官发财那是指日可待了。
然而仅仅两天后,也就是五月十五,陕西人俗称的“大端午”这天,宋军就遭遇了突如其来的败绩。
按照宋明公的布置,宋朝一举拓地上百里,也为宋明公赢得了“名将”之称,然而他这个名将,却远远比不起仁多保忠这样从血海里拚杀出来的名将。
陕西诸路占据实地之后,宋明公当即命令诸路人马修筑堡寨,严防西夏人突袭,更严防西夏人截断粮道——这些都是西夏人惯用的战术,宋军也在这件事情上屡屡吃亏。
可是,仁多保忠这次要利用的,并非这些。哪怕宋明公再英明,他也无法和在平夏生活了数十百代的党项人相比,比如说大黑河的汛期。

大黑河是无定河的一条支流,这条支流并不算长,河水也清浅,无法托起舟船。它从西夏境内发源后,途经万安堡等堡寨,直通绥州城,在绥州城外汇入无定河。
李仪出征前,宋明公已经仔细研究过鹿延路的山川地形,何处需要严加防守,何处只须少许兵马驻守即可,早已了然于胸。
象绥州城这个地方,在宋明公眼里,前有米脂寨开光堡两道防线,侧有义合寨、平夏城、万安堡等防御,根本不需要留守兵马,李仪当然遵照宋明公的意思,几乎将绥州城倾巢**,前去西夏本土进攻了。
可如今是五月,原本宋明公以为不可能行船、无法运输兵马的大黑河,在上游三天大雨之后,河水突然暴涨了起来,于是仁多保忠便派嵬名阿山率领精兵一万顺流而下,突袭绥州城。
嵬名阿山是宗室主将嵬名阿吴的堂弟,也是西夏著名将领。
但在梁乙逋为前敌主将之时,因宗室与后党乃是政敌,所以嵬名阿山的兵权被剥了个干净不说,梁乙逋还常常掣肘于他,这才让他处处受制,无法建功。
如今换了仁多保忠前来,又将兵权还给了他,调拨一万精兵归他指挥,便如同猛虎添翼一般,再对上毫无防备的绥州,还有何幸?不到一个时辰,绥州城便被撞城槌击破城门,嵬名阿山率军一涌而入,绥州城顿告失守!
绥州告破,鹿延二州前线的寨堡中数万大军的粮道顿时被截断,已经令宋军军心恐慌不已了,而在绥州腹地出现了一万西夏精兵,更是令驻守米脂寨的鹿延路都监军李仪心神不宁。
倘若是与嵬名阿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游师雄仍在指挥,则此时此刻,他必放弃西夏堡寨,将兵力收缩到米脂寨一带,同时严令义合、平夏、休宁诸寨固守,令百姓坚壁清野,将侵入腹地的孤军麟府路折家军方向驱赶,而后双方夹击诛杀之。
若是张虞候指挥,他必将米脂周围寨堡的兵员全部收拢,移动到绥州城下,与嵬名阿山相持,然后上表京兆府,请总监军或是经略使派大军前来,来个关门打狗,消灭嵬名阿山于坚城之中。
但李仪以前其实从来没上过战场,不过是因为在签事房内和宋明公喝酒聊天,聊到军事上的时候说对了点子,讨得了宋明公的欢心,这才**来当成了心腹。在战事按照宋明公推断的情形往下发展时,尚能按步就班的进行,一旦出现重大变故,当即就不知所措了。
如今被敌人的尖刀部队**后方,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收缩兵力于米脂寨中,哪怕不去主动进攻绥州城吧,也一定要有自保能力才行,毕竟嵬名阿山的部队人并不多,打仗的目的,又多半是掠夺,是不可能一直往后袭击的,肯定是在绥州城大掠一番,然后再突破李仪和罗大英的防线,杀回平夏境内。
可李仪惊慌失措之下,急忙先派人飞马赶往京兆府,向宋明公汇报此事,还是驻扎在前线的罗大英觉得事体不妙,连忙派亲兵赶往米脂寨,请他收拢兵力时,他才想到此时,这才派人往义合、平夏诸寨发令,让他们留守的部队朝自己靠拢。
可是已经晚了。李仪的命令刚刚发出,嵬名阿山就攻到了米脂寨下。
为了攻打西夏本土,多立战功,李仪基本上把前线各堡寨的部队抽调一空,就连米脂寨中,也仅剩了三个指挥的兵力。
一个最多算是文官、只率领了一千多杂兵的宦者,对上嵬名阿山这样率领了一万精兵的名将,宛如豆腐块遇上铁锤一般,还有什么说的?自然是不到半天,米脂寨就被攻破,一千多禁军全部阵亡,李仪也被嵬名阿山用从绥州城里缴获的床子弩射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