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小节 领导题词与附庸风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铁凝在《美文》杂志创刊15周年之际,为其题词“《美文》杂志年方十五,风华正茂,英气逼人……”时,误将“茂”字下面的“戊”多加了一点写成了“戌”,但《美文》杂志社编辑不知是疏忽大意没看出来,或者是看出来了而故意“将错就错”而让我们的铁主席“丢鸡”,将其刊登在《美文》9月下半月刊封底上。杂志一出,引起轩然大波,读者议论纷纷,指出铁主席的错误,这也可能是杂志社故意“炮制”的一大“卖点”吧!面对读者的指责,铁主席却来个“沉默是金”,“我自岿然不动”,永缄金口,沉默!沉默!再沉默!也许她知道自己犯了个“低级错误”,再怎么辩也是辩不了的,越辩越说明自己浅薄,所以她不辩!她保持沉默!他默认了自己的错误。其实她大可不必这样,只要在媒体上公开认错,说自己一时笔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嘛!我想读者一定会理解的!然而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采用了一种“迂回战术”避而不见。我猜她肯定是如此的心理:我堂堂一著名作家,我赫赫一作协主席,竟然犯了这种连小学生都不会犯的低级错误,如果公开承认错误的话,岂不大掉形象?令人大跌眼镜,贻人笑柄!所以她采取了一种“中庸之道”的策略:既不为自己辩白,也不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在如此有损中国作协主席形象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临危救主”,极力为其辩白,说,“在书法中,有时为了补白,多一笔少一笔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铁凝没有写错字”。此言一出,更是雪上加霜,读者转而把矛头指向了贾平凹,说他“溜须拍马”者有之,骂他“人格丧失”者有之,还有的从骂他的人转而攻击他的作品,说他“自《废都》始就一直堕落,再没有一篇有价值的作品”等,不是有一红袖网友就写了一篇《贾平凹,你好恶心?》的文章吗?也许这也正是贾平凹“移花接木术”的妙处所在吧,他成功的把舆论的焦点从铁主席的身上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丢车保帅”!自己的形象受点损不打紧,只要保住了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形象就善莫大焉!

蒋介石“临危救主”,在中山舰上奋勇抗敌,得到“国父”孙中山的赏识,后来成为其接班人。贾平凹的“临危救主”,为铁主席极力辩白,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千夫所指,不知他所希冀的是什么?据前两天的《长江商报》载,贾平凹当选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也许这就是他“丢车保帅”的功劳吧!
大概中国人大都有一种附庸风雅的自我表现欲吧,从“身处江湖之远”的平头百姓到位在“庙堂之高”的领导、伟人,所到之处,都喜欢题词留恋。就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出外旅游,也喜欢在一些旅游景区题上“××到此一游”。《西游记》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如来佛的五指山下,身处险境而不自知,并且还不忘提笔留下“齐天大圣孙悟空到此一游”的题词,题词还嫌不够,竟然还要在那里撒一泡猴尿以作纪念。也许这就是中国人遵古训所谓的“人过留声,雁过留名”吧!有“伟大的设计师”之称的伟人邓小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然其也不能免俗,有时也喜欢附庸风雅题题词,就我个人的观点,其题词就不敢恭维,比如他为新版《**选集》书名的题词,字迹拙劣,东倒西歪,还不如小学生的字。
当然,伟人如此,名人如此,大小领导如此,平头百姓也如此,更何况既是文人又是领导具有双重身份的铁主席呢?这种传统“美德”她怎么敢忘记?虽然写错了个把字,但也无伤大雅的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