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集 宁锦大捷1-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宁远
[皇太极念念不忘为父亲报仇雪恨,更念念不忘要夺取大明江山。国内诸事安排妥当,便于天启七年五月六日,率十万大军离开沈阳,渡过三岔河,向锦州、宁远杀来。
[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袁崇焕,与山海关镇守太监刘应坤、大将尤世禄、祖大寿等商议战守方略。
袁崇焕:宁远大捷之后,我军利用与皇太极和谈争取到的时间,按照孙中堂督师时制定的方略,继续贯彻“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的办法,加强战备,训练兵士,修葺城墙,储运军资,坚辟清野,同时尽力恢复车营、水师、火器。如今,从山海关到宁远锦州一线的防御体系基本得到恢复,眼下军队装备和训练程度虽然还比不上孙中堂督师时期,但也有了很大改善,将士士气因宁远大捷倍受鼓舞,整体战斗力有很大提高。皇太极此次入侵,实在是自取其败。
刘应坤:不过皇太极这次来,也有有利方面。他也利用和谈时机,征服了朝鲜,把蒙古察哈尔林丹汗部赶到了青海甘肃一带,他这次来没有后顾之忧了。皇太极还是小看不得。
袁崇焕:好,咱不小看他,咱高看他一眼,认认真真地对付他。还是上次守宁远的办法,坚城大炮,以守为主。敌人要打山海关,必须先打宁远,要打宁远,必须先打锦州,本抚已经命令在锦州筑城的总兵官赵率教,将大小凌河和右屯的兵马收回锦州,凭城坚守,消耗皇太极的有生力量。
刘应坤:锦州城还没有完全修好,单靠赵率教怕是守不住。
袁崇焕:有副将左辅,还有副将朱梅,赵率教有办法。
刘应坤:还有镇守太监纪用。
袁崇焕:对,还有纪公公。
祖大寿:虽然赵将军能守善战,我们也不能眼看着他干挨打,咱们应当派兵增援。

袁崇焕:是要增援。不过宁远兵马不能动。本抚已经派飞骑驰驿进京奏明皇上,说明宁远是山海关的屏障,若宁远不固,则山海必震。因此驻守宁远的我军主力不必增援锦州,免得宁远有失,也免得中敌围点打援之计。但锦州亦不可不救,只应由驻扎在山海关的总兵官满桂那里抽一部分军队驰解锦州之围。皇上览奏后批复:“锦州当能自固,宁远四城关门保障,该抚(袁崇焕)不轻调援,自是慎重之见。”满桂将军带着一万名山海关精锐骑兵明日就可到达宁远了。诸位还有什么顾虑么?
刘应坤:袁大人虑事周全,本监完全赞成。
2锦州
[五月十一日,皇太极指挥清军四面合围锦州。皇太极与范文程策马城外,察看形势。
皇太极:你看锦州好打不好打?
范文程:奴才主张,不管他好打不好打,先打一打锦州。如果锦州好打,就打下锦州,如果锦州不好打,便通过打锦州调出宁远的明军增援,在野战中歼
灭明军主力,尔后占领宁远,直扑山海关。
皇太极:守锦州的明军总兵官是赵率教?
范文程:是。赵率教本来是负责锦州筑城的,筑城工程尚未竣工。
皇太极:听说还有个叫朱梅的?
范文程:是副总兵,原来是抚夷大将。
皇太极:还有左辅?
范文程:左辅也是个副总兵,本来是在大凌河和右屯筑城。赵率教得到我军出兵的消息,便立即命令左辅放弃大凌河和右屯,将军马撤回,集中兵力,扼
守锦州。
皇太极:看来赵率教还会用兵。
范文程:赵率教本来是孙承宗的一员爱将,如今又是袁崇焕的左膀右臂。
皇太极:还是老办法,先礼后兵,写信让赵率教投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