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集 宁远之战11-1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北京乾清门
[熹宗皇帝朱由校焦急地等待着辽东的消息。内阁首辅顾秉谦、兵部尚书王永光、司礼监太监魏忠贤、王体乾等在侧。
朱由校:高第正月初六奏报说后金兵看中了藏在右屯的粮食,大约正月十五前后渡河西侵。朕旨令高第将右屯积聚的刍粮俱要收拾内地,令他“新莅关门,锋刃方锐,宜严饬道将,倍修战守,务保万全。”这以后关门就没有了消息,努尔哈赤到底出动了没有啊?
王永光:启奏陛下,高第有报,说努尔哈赤已于十八日渡过三岔河,二十二日到达首山,离宁远仅十里。
顾秉谦:前日,臣等出西长安门,接得经略高第塘报,说贼兵已围宁远,西哨已经到了宁远以东的曹庄,切断了宁远通山海关的道路,看来宁远是被包围了。
可是这两天,宁远又是消息无闻,即使坚守无事,亦当逐日报闻,其应援时刻并兵马之数,亦当日奏。兵部亦当向关门探信,不可坐待。
朱由校:卿言是。朕轸念边事,寝食不遑。自围宁远报后,杳无消息,即使宁远路绝,经略本镇岂宜安坐以待,王永光你们兵部也不要坐等,要马上差人沿途接报,其出关应援时刻及兵马数目,俱逐一驰奏,不妨一日再报,以慰朕怀。
王永光:臣遵旨
朱由校:宁远是谁在哪里啊?
王永光:是宁前道参政袁崇焕,还有总兵官满桂,都是原来孙中堂信任的爱将,违抗高第的将令,硬是不肯撤兵,宁远怕是保不住了!
朱由校:通知高第,派兵去援救宁远,以保完全。
魏忠贤:宁远肯定是丢了,怕是援救也没指望了。
12山海关经略府
[坐镇在山海关的辽东经略高第也认定,宁远必陷无疑。他心中甚至有一点兴灾乐祸。高第与总督王之臣、大将杨麒在经略府等待消息。
高第:我看你袁崇焕还狂不狂?令你撤兵你就是不撤,不撤吧,你小小宁远能挡住努尔哈赤的辫子兵?这倒好,连自己的命也丢了。
王之臣:兵部传来的几次圣谕,要咱们火速派兵出关应援。

高第:我看出关救援是徒劳的,搞不好,还会中了努尔哈赤围点打援之计,后金兵最善野战,我军一旦离开山海关,定然是凶多吉少。
杨麒:君命不可不遵呀!
高第:我看这样,派刘诏带三千骑兵出关,每天前进几里地,转一圈回关算了。王总督请上奏皇上,就说关内兵少,无法增援,诸将怯弱,不敢迎战,这个说兵少,那个说马弱,应付过去完事。
杨麒:中后所的李卑有两千人,中前所的李平胡有七百人,闹着要去增援宁远。
高第:那么点兵顶个屁事,命令他们随时准备撤回关内,不必去援救宁远。我估计宁远如今已经丢了。
[正在这时,中军进来报告。
中军:禀报大人,从宁远来了两位袁崇焕的家将,一名叫景松,另一名叫马有功,前来报告军情。
高第:不用说,是宁远丢了。
中军:好像不是,俩人笑呵呵的。
高第:(大惊)莫非宁远还没有陷落,袁崇焕还活着?传他们进来。
[景松、马有功进入。
景松、马有功:参见经略大人。
高第:你们是从宁远来的?宁远还在咱们手上?
景松:我们打退了努尔哈赤的进攻,宁远城坚如磐石。袁大人担心朝廷不明战况,在二十四日打退敌人之后,半夜里将我二人从城上缒下。我们躲过敌营,跑出了后金兵的包围圈,然后寻到两匹坐骑,连夜疾驰到山海关,向高大人报告,请高大人火速上奏皇上。
高第:敌兵现在住扎在什么地方?
景松:宁远四周都有,主营在西南角的龙官寺一带。
高第:有多少?
景松:估计有五万多骑。
高第:龙官寺不是有我们的粮库吗?粮食被抢走了?
景松:好米都已运到觉华岛去了,剩下些烂米,提前一把火烧掉了。
高第:努酋会不会打到觉华岛去?
景松:金冠将军已令人把沿海岸的冰都凿开了,敌人不能过海。
高第:(对中军)马上把景松和马有功带来的消息写成塘报,使用八百里快递,星夜驰往北京,奏报皇上。
中军: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