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皇帝讲官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 内阁值房
[大学士方从哲与英国公张惟贤等在内阁官房召集经筵侍官,会议经筵日讲的准备事宜。张惟贤首先传达了皇上的意旨,尔后请方从哲向大家说明经筵日讲的内容、仪注、程序及分工。
方从哲 (咳嗽一声,清清嗓子,慢慢地说)方才英国公张少师传达了圣上旨意,从本月二十二日开始御经筵和日讲。这是本朝停了近四十年的祖制。适才鸿胪寺少卿汪民敬大人介绍了经筵与日讲的时间、地址、参加官员、仪式、礼节、程序,这些都已经上报皇上允准。
诸位知道,皇上今年已经十六岁了,但是皇上没有当过皇太子,没在詹事府受过教育,甚至从来没有出阁讲学,所以至今连字都不认识。登极以来,据王安介绍,还是与从前一样贪玩。养猫、斗鸡、捉蟋蟀、掏鸟窝、捉迷藏、荡秋千、作游戏、划船、溜冰、骑马、蹴鞠、演戏,一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有一回,从树上摔下来,差点出事。这样下去可不得了。所以要通过经筵日讲辅导皇上成为尧舜之君。
按照祖制,经筵每年春秋两季进行,每月逢初二、十二、二十二日共举行三次。因为次数不多,礼仪十分周到郑重。日讲是除逢三六九日上朝之外每日举行,比经筵略为随便一点。经筵和日讲的典籍是四书和经史。每日讲读,先读《四书》,次读《尚书》。其中《四书》从“大学”开始,《尚书》从“尧典”开始。如果进午讲,主要讲读《通鉴节要》和《贞观政要》。还有一部《皇上宝训》,是累朝祖宗的家法,这部书与《通鉴节要》隔日交叉讲读。各位讲官要提前把讲章写好交到内阁,由内阁修改后方可照讲。讲章要写得简要明白,原原本本地解读。讲完之后,勿多献替,就是不要过多议论和发挥,皇上年纪还小,免得使皇上听不明白。
下面请张少师宣读帝师班子名单。
张惟贤 (宣读)知经筵官(二员):少师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张唯贤
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刘一燝
同知经筵官(二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韩爌
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孙如游
讲读官(十三员):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周道登
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郑以伟
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公鼐
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钱象坤
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 孙承宗
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 吴宗达
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 周炳谟
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 来宗道
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 魏广微
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 黄立极
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 成基命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 李光元
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简讨 李标。
日侍讲官(六员):钱象坤 孙承宗 周炳谟 魏广微 李光元 李标
展书官(九员):钱谦益、李孙宸、杨景辰、孔贞运、陈子壮、简封、王应照、曾楚卿、刘钟英
写讲章并起止官(一员):鸿胪寺少卿加三品服兼司经局正字官汪民敬
待班官(一员):泰宁候陈良弼
正字官(二员):内阁中书 冯键 唐允恭
[张惟贤读罢,方从哲把目光转向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次辅刘一燝,刘一燝会意,立即接言。
刘一燝 本官作为知经筵官,诚惶诚恐之至。皇上童蒙未开,能否从幼冲之主成为尧舜之君,全在我等努力。本次遴选的十三位讲官,都是从翰林院、詹事府和国子监千挑万选拔出来的精英,个个都是饱学宿儒,你们有幸成为一代帝师亦应感激圣上深恩,更应感到责任重大。
[刘一燝环顾各位讲官,一一赞评数语。讲到孙承宗时,态度显得格外诚恳。刘一燝 经筵讲读官,名义上是十三位,但真正担纲的,是孙承宗大人和孙大人
以下几位,周道登大人、郑以伟大人为礼部左右侍郎,庶务繁多,公鼐大人为詹事府詹事,钱象坤大人从下月起即掌翰林院大印,也都是政务缠身。所以,真正能时时侍奉皇上,为皇上传道授业解惑的是孙承宗大人和孙大人以下的八位讲读官。其中特别是孙承宗、周炳谟、魏广微、李光元、李标五位日侍讲官大人。真正辛苦的是你们几位,你们有何见教,请提出来议论。

[孙承宗见刘一燝看着自己,知道是想让自己讲话,便站起身来,向各位阁臣和同僚深施一躬,款款发言。
孙承宗 承皇上恩德,蒙各位中堂大人抬爱,使承宗将近耳顺之年担此重任,敢不鞠躬尽瘁,克尽职守。
刘一燝 (打断孙承宗)各位各位,六员日讲官,钱象坤大人要掌翰林院大印,实际领头的便是孙承宗大人了。所以,我这里要对孙大人多介绍几句。孙大人是万历三十二年的榜眼,以后在翰林院作史官十余年,前不久才调到詹事府。万历四十五年,我作翰林院掌印的时候,孙大人曾经负责出顺天府乡试的考题,不知怎么得罪了一些权贵,这些人就想利用年终考核的机会将孙大人调出京城。我当时说,“孙公乃国家之元气,诚不可忍以附党论而得罪天下万世也。”今日看来,我这话是说对了。诸位知道,近几年来,孙大人为解决“梃击”案,提出“不可不问,不可深问”的主张,是何等妥帖!孙大人起草的“神宗遗诏”又是何等的大得人心!我的话是不是说对了?
韩 爌 刘中堂的话,的确是说对了。还有,我看哪,这次选孙大人出任皇上讲官,更是选对了。何以见得?诸位可能不知,孙承宗大人是十七岁就考中第一名秀才,直到四十二岁上考中榜眼,这期间,二十五年,除了钻研学问,基本上都是教书。在大理寺卿姜璧大人家教过书,在大同巡抚房守士家教过书,孙大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哪!(对孙承宗)噢,对不住,我和刘中堂打断了你的话喽。请孙大人接着讲。
孙承宗 两位中堂大人谬夸下官,下官惭愧惭愧。只是,下官有两点浅见,冒昧托出,请各位中堂指教。
[张惟贤、方从哲、刘一燝、韩爌、孙如游等一齐点头,示意承宗接讲。
孙承宗 一是吾皇虽然幼冲,但春秋已盛,大不同于学童启蒙,且已登极视事,又值天下多事之秋,倘如方中堂所言,经筵日讲勿多献替,只就词章讲词章,惟从句逗解句逗,如此只益于皇上文字章句之精进,或少益于开导圣聪,尤不多益于理机断政之能,请中堂再思之。二是讲官讲章先报内阁修改,改定之后再付讲官照读。如此讲章由中堂芟改,万一中堂又视中官为忌讳,则讲章可能大失讲官原意。此讲章是讲官之讲章还是中堂之讲章,抑或是中官之讲章呢?依微臣之见,中堂当择讲官,不当择讲章,与其择讲章,去讲官可也。
[讲到这里,日侍讲官,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李光元立即起身附合
李光元 孙大人所言,下官极以为是。讲官讲读勿多献替,不准发挥,讲章又须内阁中堂芟改,讲官就只有照本宣科,为皇上读讲章,在下官看来,这样的“帝王之师”,不要也罢!
[李光元年轻,官阶又低,口无遮拦,话说得有点情绪。方从哲听着不顺耳,眉头紧皱。
周道登 (伸出双手示意李光元要冷静)孙大人所见不差,我赞成可以献替。
成基命 本官也赞成。
吴宗达等 同意孙大人所议。
[大学士刘一燝望着首辅方从哲等待他表态。
方从哲 (见多数讲官都赞同孙承宗的意见,便顺水推船)老夫所谓勿多献替者,惟恐皇上听不明白,亦耽心讲读时间拉长,让皇上厌烦,亦是考虑过累各位讲官。今有孙大人一番高议,老夫亦以为勿多献替显是过虑。只是更加辛苦诸位讲官了。至于讲章写好之后送达内阁,内阁不改就是了。只是要提前一天报给皇上,以便让皇上有时间先看一遍,算是预习,也好知道次日讲读之起止。这样定,诸君以为如何?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