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民女李翠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继光语气坚定,说道:“皇上,微臣不是因为甲冑在了尽职守。微臣身为总兵,负责镇守蓟州,边防之事关系重大,岂可轻易离职远迎?倘若此时鞑靼来犯,军中主将不在,该当如何?皇上此次前来,也是想看微臣戎边成效,如果微臣自己不能身先士卒,以致扰乱军纪,岂不是有愧于皇上?”
“好!”万历对戚继光所说的这一点深以为然,不错,自己这次来,不就是想来看看戚家军那“直立如林”的军纪么,他说道:“朕早就听闻戚将军治军严明,看来传言不假,今天天色已晚,不便视军,但朕明日就要看一看戚家军的军容。”
“是!皇上,”戚继光抱拳道:“皇上巡视蓟州期间,就权且在此府中住下,明天微臣操练车营,还请皇上亲往!”
“嗯,朕这次还带来神机营前哨营,还有锦衣卫骑兵卫,共一万人,戚将军也给予安排一下吧。”
“皇上,他们可在城外自行挖沟筑营,东郊沽水河畔有一处空地,该地远离百姓,靠近树林,取水也方便,可以设营。”
殷正茂惊道:“什么?戚将军是要让皇上的亲军露宿野外不成?”
看到皇上也拿眼看着自己,戚继光忙道:“请皇上恕罪,微臣没有丝毫不敬的意思,只是微臣兵戎多年,对不同的军队都养成了一视同仁的习惯,每年各地客兵前来协防。微臣也都是让他们自起营寨,如果让他们进驻城中,势必惊扰百姓,如果让他们与主兵共营,势必又会乱了营阵,这是边防重地,一切都应该井井有条,怎可混杂一气。”
万历听了。暗自嘉许。如果随便就让这一万军队进城。那戚继光也就不是戚继光了,这里面涉及到军纪问题,自己也应当借此做做文章。想到这,万历不由得看了看赵士和肖大路等人,心想这下可要辛苦你们了。
“戚将军说地不错,治军之道,本就应该井井有条。一切都马虎不得,传朕旨意,以后大明自朕以下,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扰乱军纪,不管文官武官,有犯此例者,一律按军法论处。”
蓟州总督刘应节和都指挥使曾起元等人听了,都是暗暗心惊。本来全国的武官都归文官管辖。但皇上这道旨意一下,自己以后岂不是不能对军务妄加插手?蓟州是边防重地,军事一向是摆在第一位的。如果军政方面不能随意插手,那么自己的权势……他们心里焦虑,但是皇上的话他们还不敢出言反对,只好看着殷正茂,希望殷尚书能替他们出头。不料殷正茂对此视若罔闻,反而说道:“皇上圣明。”
戚继光神色复杂地看了皇上一眼,朗声说道:“谢皇上!”
这时,很多女仆进来,端上了酒水菜肴,万历还没来得及看那菜肴,却一眼看到,这些女仆眉骨深邃、鼻梁高耸,竟然都是洋人模样。
对于洋人,京城护国寺和四夷馆的洋人万历是见过不少,但是这西洋女人,倒是第一次见到,不禁对她们的来历大感兴趣,问道:
“戚爱卿,朕观她们相貌,不像是中原人士,不知她们来自何方?”
戚继光说道:“皇上,她们都是本地人士。当年元朝远征西域,掳来了大量色目人,她们都是色目人的后裔,现在蓟州军中,有不少士兵,也都是色目人后裔。”
万历心中恍然,元朝曾经大肆掳掠过欧洲,不少洋人随之东来,元朝地时候,蒙古人是一等人,色目人是二等人,汉人则排最低等。太祖皇帝建立大明以后,驱逐了蒙古人,但是这些色目人却只能留在此地了,并且地位明显不如汉人,其境遇可想而知。
“那么在这蓟州地界,这些色目后裔,大概有多少人?”
这个戚继光似乎不是很清楚,他看向刘应节,刘应节说道:“回皇上,这个数目其实已经无法统计,根据洪武年间地记录,本地原本有色目人六百余户,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们与汉族通婚,改穿汉服、改用汉名,多数已与汉人无异,所以无法加以区分,户籍也已不做记载。当年太祖皇帝曾置律法,不许他们骑马,不许其行走于街中,现

律法已经是形同虚设了。”
万历点了点头,说道:“朕听明白了,他们世代生长在我大明境内,自然就是大明地子民,应当一视同仁才是,以前如有律法限制,现在也该一一去除了。”
一个女仆手捧一盘佛手金卷,走到万历跟前,放于桌上。万历见她双手微微发抖,不由得多看了两眼,此女虽然也是深目高鼻,但是头发与眼珠却都是黑色的,显然是个混血儿,论其姿色,若是在现代,无疑是一个美女,但明朝人的审美观点,讲究端庄秀丽、小鼻小口的,所以她也就只能沦为一个婢女。万历看着她,突然心血来潮,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听到皇上对一个婢女说话,堂中众人一起停下了动作,看着那婢女。
婢女估计做梦也没想到皇上会问她话,她愣了半天,这才支支唔唔说道:“民……民女叫李翠莲。”
万历大感惊讶,眼前这个婢女说的是一口纯正的中文,这也还在他意料之中,但是这个名字……
“李翠莲,你可知道自己的祖先来自哪儿吗?”
“这个……民女不知。”
“那你会说自己祖先留下来地语言么,说两句与朕听听。”
万历心想,自己虽然才疏学浅,但是什么英语、法语、拉丁文什么的,还是能分得清楚的,如果她说出什么波斯文来,实在分不清楚,也可叫来四夷馆官员辨证对照一番,有了这些会外语的人,对朝廷以后与西方诸国的交流,一定大有用处。
不料,那李翠莲开口说道:
“皇上,民女祖上并没有传下什么语言。”
万历闻言大感失望,想必是太祖皇帝对这些色目人管制的太严,连祖先的语言都不敢传给子女,语言是一个民族传承的关键,现在地他们,确实已经和汉人无异了。
“李翠莲,你可回去告诉家人,以后你们地孩子,男的不一定要当兵,女的不一定要做婢女,士农工商诸般职业,只要你们有能力从事,朝廷一定不会加以限制。”
李翠莲虽然并不清楚皇上这句话对他们族人地重大意义,但也知道这是皇上降恩了,忙跪在地上,说道:“民女谢过皇上。”
“刘爱卿,传朕旨意,以后不管祖先来自何方,但凡世居本地者,朕都当他们是自己的子民,从今天开始,他们应当和汉人一样,享有同等的地位,‘色目人’这个称谓,颇有些排斥的意味,以后不准在用在他们身上。”
刘应节回道:“是,皇上。”
“你们都下去吧。”万历叫李翠莲等人退下,再看眼前的菜肴,居然有三十多道,燕窝鱼翅也就罢了,还有很多他不曾见过的山珍海味,比起自己的膳食来,毫不逊色。万历很清楚平时宫中尚膳监的花销,眼前这一大桌菜,恐怕就要花去戚继光半个月的薪俸,再看看这个气势恢宏的总兵府,也断然不可能是戚继光用自己的那点微薄俸禄能盖得起来的……想到这儿,万历心中有些戚戚然:明朝官员薪俸微薄,贪污些银两倒也还在理,但是现在自己亲巡,戚继光竟然毫不避讳,可见依照惯例,官员贪污似乎早已成了种习惯,连皇帝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万历毕竟来自现代,对官员贪污有种天生的反感,有心要改变这个“习惯”,但是现在大明百废待兴、国库未丰,正是需要天下官员全力办事的时候,想要对此大动干戈,显然还不是时候。
想到这儿,万历说道:“这里不是京城,大家莫要拘礼,都动筷子吧。”
戚继光端起了酒杯,说道:“皇上亲巡九边,第一站便是蓟州,微臣深感荣幸。在这总兵府中,继光便是主人,应当尽尽地主之谊。微臣先敬皇上一杯,为皇上接风洗尘!”
说道喝酒,万历下意识地看了看四周,发现除了林庆在一旁外,没有别的宫女太监了,心中突然有了一股获得自由的喜悦。万历哈哈一笑,也端起酒杯说道:“好!戚将军请。”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