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初见戚继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风和日丽,万历出了德胜门而来,沿着驿道前行,站、县府衙门官员们,一早就知道皇上要来,纷纷候在了道路两旁恭迎跪拜。万历知道,如果一一接见他们,恐怕下个月也到不了蓟州,于是也就不加以理会,只专心致志地观赏沿途风景。
顺天府地处天子脚下,没有那么多的苛捐杂税,也没有那么多明目张胆的欺压,对于百姓来说,顺天府可以说是全国最好的地方之一,所以这里的田亩早就开发一空,万历看那道路两旁,尽是农田,偶尔才有村庄小镇出现,与现代那满眼参差不齐的水泥楼相比,与京城那车水马龙的街道相比,反差实在太大了。
四月,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万历放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绿色麦田,远处一些小山的山脚,往往有着几片地,这个季节才刚刚开花,一片紫红,在蓝天白云之下与麦田的翠绿相衬,红红绿绿地一大片,看起来分外得赏心悦目。
万历心中暗道,现代人搞了很多“生态旅游”、“农家乐”,表面上十分吸引人,其实大多是作假而已,如果有可能开设一条到明朝的旅游线路,就算收费贵上十倍,想必旅客也会络绎不绝吧……
顺天府府尹高启愚一直跟在皇上身边,他发现皇上这一路上,经常神情怪异地盯着农田看,他已经忐忑不安很久了。这时候终于忍不住了,轻声问道:
“皇上,微臣治下,可是有什么差错之处?”
万历见是高启愚,知道他顾虑的是什么,不由得微微一笑,说道:“倒也没什么差错之处,只是朕觉得奇怪。为何这一路行来。良田看见无数。农夫却是不见一个?”
“回皇上,这是……这是微臣吩咐下去地,怕有个别百姓不识礼法,惊了圣驾,所以不准他们今日来此驿道旁。”
万历听了,有些哭笑不得,自己带了一万卫兵。有哪个百姓能惊得动圣驾?
“高爱卿这么做就有些欠妥了,他们都是朕的子民,朕这次是去巡视蓟州,路过此地而已,本来也可正好考察一下民生,被爱卿你这么一弄,倒似乎是朕扰民来了。”
高启愚闻言大惊,忙道:“皇上。微臣不是这个意思……”
“朕知道你不是这个意思。你大可传令下去,以后朕在顺天府每到一处,务必要保持原样。不得干扰百姓生活,如有发现弄虚作假之处,朕就要拿你问罪了。”
“是,皇上。”高启愚忙不迭地应道。
刚才听高启愚说道让沿途百姓闭门不出,万历一下子就想起了现代领导视察时的情景了,不管是哪个机关,公的也好、私的也好,甚至是中学、小学,只要一听闻领导要来视察,全体上下立马焕然一新,要多假有多假。万历心想,这种风气可不能在明朝也流行起来,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史官都会记录在册,全国官员都在看着呢,所以一定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万历骑马慢行了不到两个时辰,就到了一座城前,听高启愚介绍,这便是通州,过了通州后,前面就是蓟府了。
通州城城门前,早有一众官员列队等候,不下百人,看见皇上的车驾出现,一起下跪,静候着万历。
这些就全是地方官员了,万历上了前去,等他们呼过万岁,叫了他们起来,发现除了回京叙过职地蓟州总督刘应节外,他们中地其他人,自己都不认识,问过了高启愚才知道,他们都是通州和蓟州两地地各级官员,还有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等三司官员,听闻皇上视察蓟州,特地前来第一站——通州相迎。
万历见掌管蓟州军事的总督刘应节和都指挥使曾起元都来了,却惟独没有戚继光,不由得问道:“戚将军没有来么?”
官员们听了,面面相觑,都不敢言语,只有蓟州总督刘应节站出来说道:“回皇上,戚将军知道皇上要来,想必是在蓟州加紧操练士兵,又或者忙于接待事宜,这才没有前来。”
“嗯,”戚继光没有提前出场,万历倒也不是很意外,他对着通州官员们说道:“

是巡察蓟州卫,不便在此久留,这通州城朕就不进了请回吧。”
“是,皇上。”
蓟州总督刘应节等人在前面带路,万历一行又走了约三个时辰,终于是到了蓟州。
蓟州左邻宣府,右邻辽东,若是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蓟州绝对在九边之首,因为整个京师都属于蓟州拱卫,蓟州一旦不保,从蓟州长城到京城,不过几十里地,对蒙古骑兵来说,这个距离实在是太近了。
在戚继光镇守蓟州以前,蓟州武备废弛,长城破败不堪,卫所兵军纪松弛、行为散漫,根本就不能对抗蒙古骑兵。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部十万大军南下,从古北口长驱直入通州,如入无人之境,紧接着又包围了京城三天,抢掠了大量牲畜、财物,这才慢悠悠地回到关外,史称“庚戍之变”。
从此之后,蓟州就成为了明朝边防的一个软肋、朝廷的一块心病,庚戍之变以后,蓟州连换了十来个总兵,没有一个能在任超过三年的,不是因咎被贬,就是直接死在了蒙古人手上,直到隆庆皇帝调了戚继光前来,这才彻底改变了一切。
蓟州城外,早已林立着无数兵马,当先数名将领,看到万历下了马来,一起趋上前来,跪拜道:
“末将参见皇上!”
“平身。”万历看着当先一名将领,头戴红缨尖顶镀金盔,身批银色鱼鳞铠,腰盘玉带,想必就是戚继光了。玉带除非是皇上亲赐,不然只有一品大员才可以佩戴,戚继光被封为少保,官居一品,在这蓟州地界,除了他还能有谁敢戴此玉带?
“朕小时候常听父皇说起戚将军的事迹,朕神往已久,今日一见,将军果然气度不凡。”
这句话是万历在路上早就准备好了地,生怕自己见了历史名人,会出现忘语的情况。
事实证明,自己的顾虑是对的,戚继光一如想象中的那般身材高大、虎背熊腰,相貌也跟自己在这个世界看到的大多数名人一样,并不是十分出众,可以说是相貌平平,但是他的眉宇之间却透着一股气势,这是一种多年战场上熬出来的气势,足以让万历有些心神不宁。
戚继光看了万历一眼,忙低下头,恭恭敬敬地抱拳回礼:“皇上过誉了!皇上远道而来,微臣已在敝府安排妥当,请为皇上接风洗尘!”
“嗯,有劳戚爱卿了。”
万历带了兵部尚书殷正茂、顺天府尹高启愚、神机营、锦衣卫将领赵士、肖大路、沈有容等人,在戚继光指引下,进了蓟州城中,没走几步路,就来到了一座大衙门前。
衙门前是一处巨大地广场,看失去可容纳千人,衙门有一个主门,两个次门,主门上书写着五个大字:“蓟镇总兵府”,门前一道高大地影壁,两侧还有装饰豪华的桓表是可容纳千人之多,场侧一座高台,台上设有弓箭刀枪等物,显然是戚继光平时练身所用。.直的甬道直通大堂,万历看那堂屋,富丽堂皇之极,屋后又隐约可见无数楼宇,不由得暗暗心惊:建这么大地一座衙门,得花多少钱哪……
万历进了大堂,坐上了正首主位,说道:“诸位爱卿都坐吧。”
众人谢了恩入座,戚继光说道:
“皇上这次亲巡,微臣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万历刚要说话,不料殷正茂率先说道:“远迎之事,本来就应当交给刘总督等人,戚将军担任武职,甲冑在身,自然有所不便,又何必请罪呢。”
万历微微有些惊讶,殷正茂这么说,显然不是在帮戚继光,不知道他们两个上下级之间有什么过节,殷正茂虽然是进士出身,但是一向以武官自喻,又是兵部尚书,也许是他看到老部下在皇上面前失了礼仪,怕有损武官的地位,他心中气恼,这才出言相激。
万历饶有兴致地看着戚继光,想听听他怎么应付这“甲冑在身,有所不便”的暗语攻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