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忽悠父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忽悠父母
“我拜了一个师父,是个老和尚,他给了我一些钱,呵呵,我就给大家买礼物了杨汉风只得如此解释道。
父母自然不信这种解释,杨汉风只得在自己家的客厅里展示了一番神奇的武功,举手一掌,将一根小凳击成木屑,才让家人相信这个家伙确实是学了功夫的。
此时,由于受身体的局限杨汉风的外功与后世相比,大概达到了后世的八成左右,但却多了五禽戏的内功,同时还多了一些招式。所以,整体实力上应该比后世要强大一些。
后世的杨汉风是一个严谨认真的人,在他得知“鸟巢”的6小时只相当于现实时间的15分钟之后,他每天都要进“鸟巢”练一遍五禽戏、一遍形意拳外加摛拿格斗。也正因为杨汉风的这种严谨认真,让这具一点也不具有功夫基础的身体迅速提高,从而达到了后世的水平,而更幸运的是,杨汉风如果想要获得“鸟巢”更多的支持,必须有这样一个练习的过程。而这种练习,在现实世界的还不算,只有在“鸟巢”里练习才作数。当然,这是后话了。
“诚儿,你到我书房来,我有话问你。”晚饭后,父亲杨诺元说道。
“父亲,什么话,您问吧。”杨汉风毕恭毕敬。
“说说你师父是个什么样的人吧?他怎么会教你功夫,又怎么会给你钱?”千万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这是哪个大神说的,还真准啊。这不,主角遇到了。杨诺元,根本就不相信儿子所说的。
“我师父说他的名字叫达摩,看起来大概有七十多岁了,胡子很长,穿一身宽袖大袍的袈裟。我记得是四个月前的一个黄昏,我正在黄铺江边散步,师父看到我就问,小子,想不想学功夫,我说,啥子功夫,他就手拿一颗铁蛋,给我看了后,就轻轻一捏,那铁蛋就成了铁饼。我当时就惊为神仙,凡人哪有这种功夫的。我就说,我愿意学。我师父说,如果你愿意学明天也是这个时间到静安寺后面的树林里来吧。第二天我去了,断断续续地学了七次,师父就说,小子,凭你的身体条件只能学这么多了,以后有缘我再教你神仙之术。我答应了一声,好,谢谢师父。谁知,我一抬头就发现师父已经不在了。我当即就跑出树林,也没找着师父。直到我回到寝室,才出现我的衣兜里揣着一张银票和一封信,信里还有一个信物。那张银票是一万元的,而那封信则是告诉我,师父给我算的命,说我有练武的天才,而且将来会大富大贵,要求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那个信物包括那封信却是告诉我,师父还存有一些黄白之物,叫我尽快去取回。也是这样,我才有钱给你和妈买礼物的。”
杨汉风用“达摩”忽悠自己的父亲,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当然,这个时代的达摩如果不是专门研究佛教的肯定不知道,作为佛教禅宗祖师,教会自己几招武功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而这种说法,也不怕父亲找人问,如果真问到专业人士,说不定还是一段传奇呢。

“原来是这样。那么,你以后想干啥呢,原来,为父是想你回来后就帮父亲守着这个摊子,现在既然你有钱了,也可以试着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要不,你去国外留学?”
“爸,我有一个想法,这个‘杨氏客栈’,您老干脆交给大哥和大嫂经营算了,你和妈还有弟妹一起跟我到上海去。我准备做一些生意,但缺少人打理,您老这方面有经验,另外我们再请一两个与洋人经常打资产的掌柜,这样,生意就开起来了。”
“你手上有多少钱?”杨诺元忍不住问道。
“五六万还是有的。不过,我只准备投资三万元开一家商行,按照洋行的规矩,您老来当董事长,然后聘请经理、襄理、办事员什么的。”
“那你干啥?”这个老爸非常聪明。
“我,一来要练武,二来师父还给了我一些任务,我得去完成。”杨汉风决定把忽悠进行到底。
“这事,我还得与你母亲商量一下,你去房间睡吧。今天坐了船,也累了。”杨诺元说道。
杨汉风之所以建议父亲将这份杨氏客栈的家业交给哥哥杨直打理,与此前杨汉风对哥哥的记忆有关,哥哥作为家里的长子,在弟妹们面前很有优越感,性格也比较好强,而且现在也结婚了,哥哥早就想接下这份家业了,杨汉风这样也是成全哥哥;二来,父母百年之后,拥有家产继承权的肯定是长子,弟兄姐妹都得听他指挥。杨汉风的想法是先把家业分拆,以后自己才拥有对自己财产的支配权,否则,到时候自己挣到钱自己还不能随意花,那岂不是冤了。
至于自己的父亲,刚刚起步的生意完全可以叫他当董事长,但得把一些话说在前面,有时,也可以用师父的要求忽悠父亲。父亲如果开明并支持自己,杨汉风绝对可以让父亲成为民国闻人和大富翁,如果父亲不够开明或对自己有看法,那么保他们一个富贵也是应该的。
也不知当晚父亲与母亲谈了一些什么,总之第二天早晨杨汉风出门时,母亲看杨汉风的眼神与平常大不相同。对于这个母亲,杨汉风的感情要淡一些,为什么呢,因为她特别喜欢大哥和小弟,对杨诚(汉风)不怎么待见,处理事情来非常偏心。而父亲相对而言就能够一碗水端平,杨汉风能够到上海读中学,就是父亲一手促成的,要按母亲的意思,杨汉风早就在客栈当服务员或在哪个商铺里去当学徒了。
杨汉风出门是去兑换昨晚取出来的黄金,芜湖早就是通商口岸,洋人的,中国的银行、钱庄很多,而且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完全可以通存通兑。
从银行出来,杨汉风估计时间差不多了,便向刘越家的米铺走去。芜湖的米铺虽然也要向市民零售,但主要是做批发类的买卖。作为民国四大米市之一,芜湖流转的大米绝对不是十万芜湖人能够完全消费的。
PS:看来,早上四点左右的更新效果非常不好。下一更,零点后。请各位大大继续支持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