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回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回家
“如果你真的有1万元,那你就用不着去芜湖做米生意了,完全可以在上海开一个商行或洋行,直接与洋人做生意,那才是来钱的生意刘越很懂生意的样子。
“你具体地说说,你知道,我们家就开小旅店的,对这些生意不太懂。”杨汉风很谦虚。
“这样说吧。你开一个商行,从洋人手上拿货,租船卖到重庆去,再从重庆拉一车山货回来,或者卖给洋人或者卖给本地的商人都行。三个月做一趟,保证你一年赚个对翻。”
一顿交谈下来,杨汉风对这个时代的商业算是比较了解了。大路货生意,仅仅是贸易这一块,就数粮食、布匹(土布)、食盐三类,或者还可以加上茶叶;小品种货物的生意就多了,从洋行手上可进洋火(火柴)、洋油(煤油)、洋碱(肥皂)、洋钉(铁钉)、洋布(细布)、糖果等,当然,也可以做军火生意,但军火生意却不是杨汉风现阶段能够把握的。
一个星期后,杨汉风在中国银行的账户上已经有了1万4千多元存款,自从第二次来到中国银行,每次都是由经理亲自接待,让杨汉风过足了一把“上帝”的瘾。同时,中学毕业证也拿到了手上。
这时,杨汉风却改变了主意,想先回芜湖一次。不管怎么说,这个时代的父母也养育了自己,回去看一看,然后问问父亲的主意,求个心安也好。
当然,杨汉风决定回家一次,是因为并不会影响他每天定时进入“基地”锻炼,并拿出5千克黄金的大事,否则,就是打死他也不会回去的。
上海到芜湖的船票是每客3元。这个价格让杨汉风第一次感受到物价的贵,要知道,杨汉风包括在外面租房子住,每月的生活费也才2元,而且几年下来还有结余。
这个时候的客轮是那种烧煤的小火轮,速度很慢,而且还一路冒着黑烟。关键的是,就这种小火轮轮船公司还不是中国人办的。船上的乘客大多是来往芜湖与上海之间的商人,普通的打工者,是坐不起这种高级的轮船的。再加上沿江而上看到的外舰、炮艇,让杨汉风更是窝火,干脆躲在舱室中不出来算了。
“刘越,你的理想是什么?”船舱中,杨汉风有意识地问道。
“理想?如果在上海站不住脚,我还得回去把帮老爸收米卖米呢,能有什么理想?”刘越情绪不高。
“假如有机会让你成为胡雪岩那样的巨商,你愿不愿意?”胡雪岩的名字对当时的上海人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是被称为一代传奇的人物。
“我当然愿意了,但怎么可能?就我这个样子,想去洋行当个买办都不行。”刘越说道。
“刘越,说真的,如果你相信我的话,我会让你成为比胡雪岩还要传奇的人物,你有信心吗?”
“你……汉风,我觉得你最近好像有些神神叨叨的,不会是那天一砖头把你的脑袋敲出问题了吧。”
“你不相信我?”杨汉风有些生气。
“不是不相信你,做人要踏踏实实,做生意要有本钱。可是,你有吗?就是你老爸支持你做生意,我看,给你的本钱也不会超过200两。”

刘越说的是实话,老爸的小旅店,全部价值加起来也不过2000来两,一年也就百多两利润,还要供一家人的生活。
给不给他说自己已经有了相当的本钱呢?对于刘越,杨汉风肯定是想收为己用的。这人不但是自己的朋友,而且为人也实诚,在同学中的风评比这具身体的主人还好。杨汉风想做的事,并不需要特别的智慧或狡诈,只是特别需要可靠的人把关。至于具体商业行为,完全可以请职业经理人。
“哎,胡明光工作的事情搞定了没有?”杨汉风暂时不想说生意的事情,谈谈同学的事吧。
“不知道,据说原来联系的事情可能要黄,他舅舅另外给他想办法。”
话题谈到这儿,两颗时间跨度高达100年的灵魂似乎再也找不到什么共同的语言,杨汉风又独自思想起自己的事情来。
一定要经商或办实业,否则,基地里那点钱最多也只够自己一生的消费。哎,这个该死的穿越,早知如此自己就应该实实在在地学几门技术,譬如这个时候生产工业碱什么的,那绝对的来钱,可自己一点也不会。至于枪械设计,杨汉风当然会一些,而且设计出来的东西肯定比这个世界的枪械先进。但是,杨汉风在没有一定实力之前,根本不敢拿出来,那种所谓一拿出来就能换来大把钞票的说法,只是小说中的幻想罢了。作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洋人,其见识又岂是YY小说家们想当然的。你拿出一个全新的设计,这个世界没有的技术,洋人首先想到的,绝对不是购买,而是怀疑,怀疑技术的真实性,怀疑一个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中国人怎么可能有这中逆天的发明?当洋人几经周折证实了之后,其技术可能也就被破解得差不多了。
当然,直接到欧美各国去注册专利也不是不可以,但这个时代来去一趟不要半年也要三四个月,杨汉风可不愿意花这个时间。所以,有些事情得慢慢来,待自己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来办不迟。何况,就枪械技术而言,杨汉风是非常不愿意拿给洋人去生产的。譬如拿给美国或德国,那极有可能日本也获得这种技术,极有可能出现日本人拿着中国人的技术生产的武器来杀中国人的现象。
小火轮经过一整天的航行,终于在黄昏时到达到了芜湖码头。杨汉风与刘越约好了第二天见面的时间后,就独自回家了。
这次回家,杨汉风给母亲和父亲各买了一个金戒指,还给父亲买了一条洋烟,哥哥、弟妹都分别买有贵重的礼物。
杨汉风毕业回家,一家人自然其乐融融。当杨汉风分别拿出礼品时,一家人都惊呆了,见多识广的杨诺元自然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自己的儿子在上海的几年就是不吃不喝也未必能存下这些钱来。
PS:谢谢,收藏竟然又涨了6个。在历史新人榜中的地位也不错,由32位升到了26倍。对于一个新人来讲,还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呢?只是,如果有推荐票就更好啦。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