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阿牛的职业生涯规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阿牛捧着孙思邈道长给的丝绸卷,如获至宝,暗道这就是我今后称雄的本钱啊,细细打量着至宝,卷轴看上去有点陈旧,应该有些年份了,也不知道孙思邈从哪个山洞里弄到的。
慢慢展开卷轴,只见卷轴右边写着“抱朴诀”三字,想是这功法的名字,没有署名作者。接着往下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地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前段写的为总诀,阿牛前世虽然看过很多史书,却都是白话文版的,古文一向不是很好,这时的文字又是从右到左竖排着的,看得阿牛头昏眼花,研究了几遍,还是没搞懂什么意思。
后面记录着的是练气的方法:“子午正时,归气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盘,意随两掌行当中。意注丹田一阳动,左右回收对两**。拜佛合什当胸作,真气旋转贯其中。气行任督小周天,温养丹田一柱香。快慢合乎三十六……”
幸得孙道长教了一些基本的认**引气之法,对这个练气的方法到是看懂了七八分,口诀后面还特别解释道,此功分为五重,练习时要循序渐进,开始时以鼻吸气,以口微吐,做到吸多吐少,还要吸吐无声达到自己的耳朵听不见,鸿毛放在鼻口之上而不动,要尽量延长吸气后到开始吐气的时间。初学的人心中暗数到一百二十,再微微吐出,渐渐练习到能数一千或更长。最后达到能不以鼻口嘘收,如在胞胎之中,就算掌握了练气之法。
难道这些古人就不会写得明白点吗,比如第一步应该怎么做,第二步应该怎么做啊。搞得这么神秘干吗,真是愚昧啊。阿牛又想,管他呢,还是照着练吧,武侠小说里不都记载,往往越是晦涩难懂的秘籍练出来的功夫越高吗,阿牛安慰着自己。自身携美纵横江湖、快意恩仇,千军万马中取敌军大将人头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夜幕降临,王家村里一栋矮小房屋里。
阿牛端正坐在床上,提气对着几米远外的油灯发出一掌,油灯的火光却是纹丝不动,他似乎不甘心,接连又是几掌,火花依然保持原样,这时,从外面吹进一阵微风,火光“扑哧”闪了一下随之熄灭,阿牛见状把《抱朴诀》一丢,失望的躺到床上。
孙道长走后的一个月里,阿牛母子相依为命,虽然清贫却也安宁快乐。阿牛一有空闲就打坐练习这《抱朴诀》,只是练来练去,却是没有半点进展,第一重都没摸到门槛,感觉跟前世那些所谓气功大师教的气功差不多,打坐的时间长了,根本没感觉到什么气聚丹田、气随意走之类悬乎神奇的东西,只有腰酸背疼。
搞得阿牛现在信心全无,胡思乱想道:“难道我天资奇差不是练武的材料?或者已经过了练武的最佳年龄,又或者孙老头本来就是个神棍,完全在忽悠我?”
照这种进展下去能练出一纵几丈高的轻功?一掌碎山石的力道?阿牛相当怀疑。
“我练的方法也没错啊,都是照着卷上所说而练,难道要练到自己七老八十头发苍白才能有所大成,要真那样,练之何用,即使做了天下霸主也没几年活了。”
阿牛对孙老头没有武侠小说中说的那种吃了能增加几十年功力的灵丹妙药耿耿于怀。可转念又想,孙老头说的也没错,这世上要真有那种灵丹妙药,那现在应该满大街都是武林高手了,那还值什么钱。
阿牛在这里发牢骚,却不知道当初孙道长救他的那颗“太一精神丹”,乃是孙道长多年来遍游八方,采集名川大山罕有的黄芝,历时九九八十一天才练制而成。世上仅此一颗,虽说不能立即增加几十功力,却也有起死回生、改造体质之效。阿牛现在已经脱胎换骨,体质异于常人,只是他自己毫无所觉而已。
他是踩到狗屎了,却还在这里怨天尤人。兴趣索然下,阿牛觉得不能太依赖这个东东,要想在隋朝混出人模狗样来,还得好好给自己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
阿牛家里虽然贫穷,儿时杜老二却也送他到私塾读过几年书,那时还是文帝当政,国泰民安,百姓家中年年都有余粮。
不知何时,村里多出了个私塾,据说教书的先生还是前朝的官员。老杜倒也懂得“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个道理,全家节衣缩食,省出钱来送两个儿子到私塾读了几年书,想必亦是期望他们有朝一日能够出入朝堂光宗耀祖吧,只可惜后来当今圣上忙于征战,两个儿子都没机会去应试官职了。
躺在床上,阿牛思索着自己的出路:前世他也没什么特别的才能,大学时经常去踢足球,想是在这里也没什么用处。毕业后为情所困,过着消极的人生,每个月的工资大部分都花在俱乐部玩弓箭,到是练的一手好箭法,这个在前世没用,到这里到是有些用处。又想起他自己正是学经济管理专业的,那些理论在前世没有用到,说不定在这里能起奇效,要不去经商,做大隋的李嘉诚?
虽说乱世适合奸商生存,这年间,兵器、衣料、粮食、马匹等物资样样都是各个势力紧缺之物,充斥着大把挣钱的机会。只是阿牛目前只是个一没背景又没经济实力的小农民,如何能成气候?总不能去靠卖茶叶蛋起家吧,家里两只老母鸡即使再能下也卖不了几个钱,还是等以后再说吧,此路暂时不适合自己。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要不继续读书,考考隋朝的公务员?自己前世也去考过一次公务员,虽然笔试上线,结果却因为面试没有去找关系而被刷下。

只是从自己前世的历史知识知道,自两晋以来,士族门阀对朝廷政治影响一直巨大,朝廷取士出身远比文才重要。虽然隋文帝开起朝廷开科取士先河,自此有了庶族寒门子弟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的先例,但是观念却不是一朝能够改变的,据说当朝还有士族子弟羞于与出身寒门的官员同殿为官的事情。
且不说自己读的那两年书能不能被选上还是个问题。就算真的被选中了,可如今隋朝风雨欲坠,眼见就要垮台了,还跑去做官,那不是找死,此路也不通。
总不成就待在这个小村庄修理一辈子地球吧?当然不甘心,好不容易穿越了一次,怎么说也不能辜负老天的安排。自己前世碌碌无为,被老板喝来呼的,一个月拿到手的钱还不够买半平方米房子,那种生活再也不想过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那是怎样的豪情啊,自己曾经也是热血男儿,也曾充满**,高考也去报过军校,只因体检视力不达标,最终没被军校录取,却是人生一大遗憾。况且前世和平年代,自己虽有报国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如今身出乱世,有机会当然要过过瘾。
近年来杨广三征高句丽,加征徭役,百姓已不堪重负,纷纷揭竿而起,大隋境内各郡农民起义频频,如今隋朝已是四分五裂,朝廷对地方武装的控制力大不如惜,门阀士族也是拥兵自重各怀鬼胎。
既然决定去逐鹿天下,阿牛现在农民一个,无权无势,只能先去依附别人了,只是投奔谁好呢,那种历史上的匆匆过客还是免了。
阿牛突然想到李世民,其他人他没有研究,李世民还是知道的,名垂千古的唐太宗,没人比他更有前途。
问题是阿牛如今文的不行,武的也不行,只是个种田的泥腿子,贸然投奔,也不知道那位大神能否看上他。
管他呢,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从小兵开始做起吧,想我毕竟比这些古人多了一千多年的见识,未必还比不过他们?
到长安去投奔李世民!阿牛在余杭郡边一个小村庄的破房子里,定下了他自己的人生大计。
阿牛知道自己在这里还有个一起玩到大的朋友,叫做萧牧,比他年长一岁,自幼父母双亡,由爷爷抚养长大,一年前爷爷也患病过世,萧牧没了牵挂,就到余杭郡里的顺昌楼做伙计去了。这次阿牛受伤,萧牧还特地告假回来看望过他,只是那时他正处于昏迷之中,未能见面。
萧牧人高马大,颇有几分力气,自小就不安分,经常惹是生非打架斗殴,因为他,阿牛也没少挨别人的拳头。
阿牛决定到郡里叫上萧牧一起去投奔李世民,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俩一起闯荡,路上也不会孤单。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后,阿牛去了母亲房间,把心中的想法同杜氏说了,杜氏有些担心,还是欣然赞同道:“阿牛,你志向高远,娘亲很是高兴,待在家里也是没有前途,出去闯荡一番也好。只是这次你出去,有机会就去山东打听一下你大哥的消息,娘亲很担心你大哥。如今娘亲身体已经痊愈,完全可以照顾自己的生活,你就放心的去吧。”
“娘,你放心,等我出人头地,我就派人过来接你”。阿牛其实也舍不得离开娘亲,这毕竟是他在这个世界里最关心自己的人。
母子俩一夜无眠,似有千言万语诉说不完,阿牛感受着亲情的温暖,再不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孤单一人,因为至少还有母亲的牵挂。
次日凌晨,阿牛特别起个大早,把家里大大小小事情都安排清楚,四处拜访周围邻居,托付他们帮忙照顾母亲,最后还特地把家里的水缸挑满。
做这么多事,只因阿牛舍不得离开母亲,多做一件事情就能多待一会,可离别终究还是要到来。
带着母亲连夜收拾出的行李,行李很轻也很简单,里面就放着两件换洗的衣服,里面包着杜氏清晨特别煮的十个茶叶蛋。
杜氏泪眼朦胧,一路送到村口,千叮万嘱。
“阿牛,出门在外,要注意多穿衣服,保重身体”。
“阿牛,不要和别人争强好胜”
“阿牛,不要…..”
阿牛统统点头应是,紧紧握着杜氏的双手,再次感受着母亲的慈爱。
“娘,我都记下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也一样,不要太过操劳了,要多注意休息。”
“好了,阿牛,时辰也不早了,你该上路了”,杜氏看了眼日头,催促道。
“恩,娘,我走了,你要保重啊,等我安定下来就马上过来接你”。
阿牛依依不舍的朝着余杭郡行去,片刻回头,只见母亲依然站在村口,朝着自己去的方向张望,望着母亲那孤单雕塑一样的身影,摸着怀里尚有余温的茶叶蛋,阿牛一直忍着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淌然而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阿牛对天长吟。
“娘,我一定会出人头地的”,阿牛心中默念,再不回头大踏步的走向余杭郡,也走出他逐鹿天下的第一步。
望着阿牛远去的背影,一人从路旁树后转出,青衫布衣,四十上下,“真是好诗,没想到此子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文才”,青衫人赞道。只是阿牛已经远去,没有听到他这番话语。
||求推荐,收藏,阿牛先谢过||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